袁登道 :袁登道

更新时间:2024-09-20 15:22

袁登道,字道生,号强名,东莞市人。敬子。山水法王蒙,後法米芾崇祯十三年(一六四o)尝为张少文作山水卷。篆、隶、刻印皆工绝。有水竹楼诗。《广印人传、画史会要、颂斋书画小记》。袁登道在明代岭南山水画家中,作品传世最多。不论是《烟水云林图》《为李云龙作山水图》、还是《山光云影图》《笔底烟霞图》等,都是借助水墨的渗化多变表现出扑朔迷离的云山雨树,是米点的一脉相承,使其无可置疑地成为广东省画坛米氏逸韵的承传者。袁登道曾自负地声称:“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想必是针对米芾而言。

人物主张

袁登道绘画以山水见长。和古代很多传统画家一样,他也有过转益多师的艺术经历。他先是师法元代的王蒙,后来私淑宋代的米芾,同时也学同代的胡宗仁,《明画录》称其学胡“而笔力气韵差胜”,说明学胡之成就并不大。所以他便一心一意学米,最终形成了其米芾云山一路的山水画风。

袁登道作画反对一味摹仿,认为摹古而不加自己创新便会为古人所束缚,所以他在题诗之后进一步写下自己的艺术心得:“近观时流之学.往往以摹仿为工,甚于写照,遂为前人所缚而不能超。余乃法古而难古,直恽然涂鸦,不记其合与否,张思光有言: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余于此尔云。崇祯丁丑人日作于曲木庵中,袁登道自识”。文中对当时画坛摹古之流弊提出尖锐批评,并对自己的画颇有几分自得之意。文中所言之张思光即张融,乃南朝齐国书法家,书兼众体,于草书尤工,文献记载称其“齐梁之际无以过”。齐高帝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张融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这是在《南史·本传》上记载的一段掌故。袁登道引张融所言为己用,足见对自己画艺之自负。但实质上他也并未脱离古人(米芾)之臼,其画风乃是对米氏云烟山水的一脉相传。

主要作品

袁登道的传世作品分散在各个博物馆内,《烟水云林图》为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为李云龙作山水图》被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山光云影图》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笔底烟霞图》则为广州美术馆所藏。

《烟水云林图》风格与《山光云影》极其相近,是作者于崇祯丁丑(1637年)上元为友人张少文所作,也用米点皴。画面从右至左,分别为险峻山势、沙洲及烟波浩渺之江景,既有山间飞瀑、庙宇及撑伞行于桥角之游人,也有农家茅舍、依依垂柳及浮于江上之轻舟。山重水复,白云环绕,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作者题识曰:“崇祯丁丑上元作似少文社长博笑,弟袁登道”,白文方印“登道之印”和“强名氏”。画卷之后尚有拖尾,亦有袁氏题识。先是题诗曰:“淡烟和雨大微,造化由来点缀工:似与幽人安笔格,好将消息问鸿蒙”,诗意与画境相通,显示出一个文人画家的笔墨情趣。在该诗之后,袁氏继续题曰:“余丁丑为少文社长作烟水云林卷,今将付裱,聊以题此:淑气苕苕喜载阳,莺声清啭日初长。春来几度欲相望,杨柳风前聆小张。右春日奉怀之作并录请正,曲木庵道人社弟袁登道草”,钤白文方印“登道之印”和“字道生”。此诗是画境的进一步阐释,表现出作者以画境怀人之意。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