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贵安 :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

更新时间:2024-09-20 11:49

谢贵安,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于襄阳市。他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国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河南大学的兼职教授。谢贵安现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谢贵安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史学史、历史语文学和明清文化史。他已出版了13部专著,如《清实录研究》《明实录研究》《宋实录研究》《中国已佚实录研究》《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中国史学史》《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与冯天瑜合著)、《中国旅游史》(与谢盛合著)、《旅游文化学》《中国谶谣文化研究》《中国谣谚文化——谣谚与古代社会》《太玄大戴礼研究》(与刘韶军合著)等。此外,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收录于《中国史学史散论》和《明清文化史探研》两部论文集。

谢贵安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基金项目“中国实录体历史学研究”和“清实录研究”,以及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实录修撰与中国传统史学流变”和“明清史学与近代学术转型研究”。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市第1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第10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南地区人民出版社第25次优秀社科读物优秀奖等荣誉。谢贵安的关于实录体史学的研究,受到了海内外同行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讲师,1986—1990

武汉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1993—2002年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02—

现任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谢贵安,襄阳市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国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历史语文学和明清文化史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中国已佚实录研究》《宋实录研究》《明实录研究》《清实录研究》《中国史学史》《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中国旅游史》《旅游文化学》《中国谶谣文化研究》《中国谣谚文化——谣谚与古代社会》《太玄大戴礼研究》等专著12部《明实录》与中国传统文明、中国历史学史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明武宗实录》与武宗秘史

承担项目

(20 03-2008)

中国实录体历史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年

实录修撰与中国传统史学流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年

主要论著(最具代表性的三部)

《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0.9万字

《中国史学史散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33万字

明实录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39万字

论文目录

1.《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

2.《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3.《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

4.《〈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

5.《〈清实录〉修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

6.《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

7.《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

8.《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

9.《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

10.《〈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1.《〈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

12.《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

13.《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

14.《〈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

15.《〈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

16.《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7.《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8.《试论儒学思想在历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

19.《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

20.《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

21.《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

22.《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23.《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

24.《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25.《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

26.《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

27.《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

28.《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

29.《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

30.《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

31.《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

32.《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

33.《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历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4.《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故宫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

35.《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

36.《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7.《〈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38.《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

39.《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

40.《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

41.《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

42.《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

43.《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

44.《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

45.《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

46.《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

47.《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

48.《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

49.《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

50.《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51.《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

52.《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

53.《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

54.《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

55.《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

56.《〈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57.《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

58.《皇史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

69.《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

60.《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

61.《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

62.《〈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

63.《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4.《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65.《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66.《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7.《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

68.《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69.《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

70.《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71.《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72.《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73.《〈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

74.《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

75.《〈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

76.《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7.《〈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

78.《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

79.《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

80.《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

81.《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82.《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

83.《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

84.《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

85.《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86.《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

87.《〈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88.《“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89.《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90.《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91.《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

92.《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

93.《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

94.《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

95.《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

96.《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

97.《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98.《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99.《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

100.《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

101.《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

102.《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3.《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

104.《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

105.《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6.《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

107.《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

108.《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09.《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

110.《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

111.《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

112.《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

113.《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

114.《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

115.《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116.《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

117.《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

118.《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

119.《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

120.《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121.《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

122.《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

123.《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4.《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

125.《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126.《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

127.《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

128.《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

129.《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谢贵安简介.历史与文博学院.2016-12-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