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代家臣 :日本古代制度

更新时间:2024-09-20 12:27

谱代家臣就是指数代侍奉同一个领主家族的家臣,这样的家臣一般更为忠诚,也更为自己的主子所信赖和重用。与其对应的称“外样”,指新近依附的家臣,或者是屈从于大领主的地方豪族。

封建制度

日本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均受到中国的强势影响,然而有一点却是不为中国所动的:日本采取的是真正的封建制度,即与欧洲中世纪类似的层层分封制度,而不是与中国类似的中央集权制度。日本没有中国那样的权力无限的专制君主,没有允许平民从政的文官制度,更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草根思想。事实上,除了丰臣秀吉一人之外,日本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都是世袭贵族的后裔,区别只在于贵族地位的高低而已。

制度

谱代家臣的制度起源于源赖朝将军建立的镰仓幕府,当时源氏将军把武士分为两个系统——御家人和非御家人,前者是将军的直系家臣,后者则是较为疏远的、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家臣。如果你熟悉春秋战国历史,可以把御家人理解为一国的世袭卿大夫,例如晋国的六卿,楚国的若敖氏、屈氏、昭氏,鲁国的三桓等等;非御家人有点类似于客卿,或者被征服领地上的旧贵族,他们与国君的关系比较松散,更像是领取薪水的职业经理人。中国和日本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中国,秦国罢黜了自己的世袭卿大夫阶层,大量引进客卿甚至提拔平民,最终统一了全国并建立了官僚社会;在日本,无论谁当上全国的最高领主,都要大力扶植自己的世袭家臣,即御家人或谱代,依靠他们维持层层分封的统治。

日本战国时代,上杉谦信是军事水平最高的领主之一,但他的领土扩张速度很慢,其中一大原因是他的家臣大多为外样,而不是谱代。所谓外样就是屈从于大领主的地方豪族,对他们而言,上杉显房家是一个地位较高的盟主,而不是真正的主子。直到谦信的养子上杉景胜在位期间,才对领土上的大小豪族进行了“谱代化”,即转化为世袭的谱代家臣。“谱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包括领主对豪族出示“所领安堵”(保存原有领地)告示,豪族宣誓效忠并送交人质,确认双方的封建权利和义务,或许还包括更换领地,等等。相比之下,德川家的谱代家臣团要强大的多,这是德川家康夺取天下的主要力量。

拥有一个谱代家臣团,并不意味着领主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恰恰相反,谱代家臣不仅对领主担负着义务,也拥有权利,与中国专制时代的只有义务的职业官僚不同。谱代家臣可以决定领地的大致方针,干预领主的婚姻和继承问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更换领主。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浅井家的家臣团劝说领主浅井久政隐居,拥戴其子浅井长政继任家督;武田信玄能够驱逐其父武田信虎,也离不开谱代家臣的大力支持。最后,领主在没有特殊理由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剥夺家臣的领地,也不能对家臣进行肆意的侮辱。在德川幕府时代,幕府的亲藩松平忠直想霸占家臣的母亲,因此出兵诛杀了该家臣一门,结果居然受到了幕府撤销封地、流放到九州岛的严厉处罚,忠直也因此蒙上恶名。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在日本的封建制度下是不成立的。

义务

谱代家臣的义务是效忠于主家,而主家能够给予他们的只有权力或领地。德川家的习惯是不把大片土地分封给谱代,他们宁可让直系血亲掌管重要领地;作为交换,德川幕府的行政大权被交给了谱代家臣,最重要的大老、老中等职位一般由十万石以上的谱代担任,领地较小的谱代或旗本则可担任一些地位虽低,但职责仍旧重要的官职。成为谱代家臣的必要条件是必须在关原会战之前就是德川家的家臣,关原战场上的盟友以及敌人是绝对不可能被视为谱代的。不过,通过持续的联姻,德川家成功地笼络了加贺前田家、播磨池田家等外样大名,使它们成为了介于谱代和外样之间的某种特殊的家臣。其他大名当然也是德川家的家臣,但他们是屈从于幕府将军的地位,与德川家并没有什么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最后,德川家和全体武士一样,也是朝廷和天皇的家臣,但这种家臣关系只有理论上的意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