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2009年美国上映的纪录片

更新时间:2024-09-20 12:56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是由迈克尔·摩尔执导的纪录片,于2009年10月15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来让人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内部所发生的故事,讲述了纳税人的钱是如何流入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从而揭示金融风暴的根源。

剧情简介

因集团垄断了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造成了灾难性的可怕影响。导演迈克·摩尔找到的幕后黑手非常有实力,犯罪现场所占据的范围也更广,从中部美洲到美国权力的聚集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再到位于曼哈顿的全球金融中心,摩尔的摄像机再度偷溜进一块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完全未知的领域里。结合了幽默诙谐和令人愤怒的暴行,摩尔借用这部纪录片引申出来的是一个极其避讳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来衡量美国对资本主义的深情。很多年以前,这样的爱看起来还是如此地天真、清白,可是到了今天,所谓的美国梦却更像是一个紧接着一个的噩梦,那么多家庭需要用他们的工作、房子和一生的积蓄来偿还这一切。人们将会跟随着摩尔的镜头,进入一些普通的美国家庭,见证了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被彻底地颠覆的,他还来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其他地方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和解释。然后,摩尔发现,一切征兆和迹象都与一段误入歧途的爱情如此地相像,包括谎言、毁谤和背叛等等。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迈克尔·摩尔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他认为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都能找到如同爱情故事一般的现实情节剧,这里充斥着欺骗、羞辱和背叛。美国每天有1万4千个工作被丢失,正像是爱情故事一般,爱情的危机并不是爱情本身,而经济的危机也不是经济本身的问题。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导致了种种事件的发生,面对着资本主义感到痛苦、萎靡、苦恼,想爱又不敢爱,可恨又不能恨,于是资本主义就像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爱情故事。迈克尔·摩尔在纪录片《华氏9·11》获得成功之后,按照原计划,该片是一部讽刺美国在国际上扮演的“法人代表”角色的纪录片。可是2008年11月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后,摩尔改变了自己的制作方向,把目光聚焦在了华尔街美国次贷危机市场,他决定要以此为背景,创作一部讲述金融危机的纪录片,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解决次贷危机的问题,以此来让政府知道,金融机构需要的不仅仅是监管而且需要政府的控制。

主创团队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迈克尔·摩尔坚持要观众用美金购买电影票来观看该片,而不是用信用卡、抵价券或者是赠票等“美国次贷危机经济的衍生品”来换取电影票。

因为摄像师迟到,该片在美国底特律的首映式推迟了几个小时才举行。

该片参与了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而在新闻发布会上,迈克尔·摩尔炮轰了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表示这样一个总理根本无法带领意大利走出经济危机。随后,一名意大利记者跳到桌子上,拿出了一块写着“迈克尔·摩尔,我爱你”的牌子以示回应。

获奖记录

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制作发行

作品评价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无关系,也依然延续了讽刺和搞笑兼具的特点。该片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来让人深入资本主义内部,了解资本主义本质。片中介绍的把人驱逐出家园、从员工死亡中赚取人寿保险金更是让人毛骨悚然,该片还隐约暗示人们对待不公要团结起来。导演迈克尔·摩尔更是行为艺术般地去华尔街封锁大楼,对金融家实施“公民逮捕”以一种近乎荒诞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发人深思(腾讯网评)   。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影片不仅将批判目标指向一些剥夺美国普通民众权益的大公司,还将矛头直指整个资本主义金融体系。该片契合了世界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检讨的思潮,只不过其锋芒更为尖锐犀利,也因此引来更多的争议。有一些评论指出,该片缺乏内在的立论平衡,揭开资本主义疮疤的穆尔除了“组织罢工”、“游行集会”、“投票反对资方”外,并没有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