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枫 :中国革命烈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6

赵海枫,原名赵金秀。1914年生,曲周县白寨镇娄寨村人。1931春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岁时,身为国民党冯玉祥部旅长的父亲战死沙场。其母心灵受到创伤,决心把孩子们培养成文人,不再习武。赵海枫天生军人气质,从小爱到抱不平,扶弱抗强。1947年3月下旬,率四旅在河南新乡地区参加豫北战役。在攻打楚旺的战斗中,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胜利后,巡视战场时被敌人冷枪击中,身负重伤。经军区后方医院抢救无效,5月21日牺牲,时年33岁。原葬在娄寨村 后由政府迁葬在邯郸市烈士陵园。

学运领袖

1929年,赵海枫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立(永年)第十三中学,受校内地下共产党员、进步学生的影响,他以同乡、校友名义,秘密串联,组织成立了“曲周旅永同学同乡会”、“肥乡旅永同学同乡会”,相互传阅进步书刊,交流革命思想。1930年夏,十三中学学生掀起反对校长贪污的学潮,解散同乡会,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赵海枫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斗争争取的胜利。但是新任校长刘寿凯更加反对,限制学生进步活动,无理对学生宿舍突然搜查,新的斗争开始,学生会发挥了核心作用,创办“十三中双周刊”和壁报,揭露刘寿凯丑恶行径,最终将其赶走。斗争中,赵海枫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两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十三中学生组成四个宣传队,冲破永年区国民党部的阻扰,在赵海枫等人的带领下,分赴永年、曲周县肥乡区鸡泽县四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军事干才

九一八”事变后,他和永年十三中的师生上街游行,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2年夏初中毕业后,奉命留在永年县工作,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成立“农民研究社”。同年秋,组织领导了永南秋收起义。因左派路线影响,直南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一度与党失掉联系。后辗转北平市太原市一带寻找党组织。通过杨秀峰等领导同志与组织接上联系。“七七”事变后,参加“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任排长,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12月,奉命回冀南组建抗日武装,后联合其他队伍,成立冀南三军分区特务大队,任大队长。1940年初,该大队与三分区特务团合并,任副团长。1941年任冀南军区军分区副司令员兼西支队司令员。

1942年农历正月,近一万日伪军开始对三分区进行大合围,他和其他同志准确判断形势,迫使日伪军消灭三分区的企图未能得逞。1945年8月,调任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率部参加了陇海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等多次战役、战斗。1947年3月下旬,率四旅在河南新乡地区参加豫北战役。在攻打楚旺的战斗中,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胜利后,巡视战场时被敌人冷枪击中,身负重伤。经军区后方医院抢救无效,5月21日牺牲,时年33岁。原葬在娄寨村 后由政府迁葬在邯郸市烈士陵园。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