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嘎 :电视剧《中国地》中的角色

更新时间:2024-09-20 12:34

赵老嘎是电视剧《中国地》中的角色,由李幼斌饰演,原型为抗日英雄王老凿。

有关新闻

赵老嘎很“悲壮”

李幼斌坦言《中国地》中的赵老嘎和李云龙朱开山完全不同,“朱开山曾参加过义和团,而赵老嘎没有那么深的背景,他就是一个普通农民。脾气秉性也不一样,这个人本身有很多愚昧的地方,而李云龙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战斗中有他狡猾的一面。”

赵老嘎不是军队长官,也不是政府要员,只是东北地区小村子里的一个普通农民,他没文化,人也很迂腐,这点从剧中他在儿子婚姻问题上的一系列做法就可以看出。对于抗日,他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大的觉悟,随着战事的发展,身边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抗联弟兄们一个接一个牺牲,赵老嘎的观念才慢慢开始有了转变。“这是一部悲壮大戏。”李幼斌表示,这部剧的戏剧冲突非常强烈,冲突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

在东北长大的李幼斌称自己见识过那些老一辈的东北爷们儿,他们热心、倔强,有时候也很愚昧。而赵老嘎就是这样一个19世纪30年代的东北地区农民,他一家之主作风严重,会用一些看似野蛮的招数对付拧着他的人,比如剧中他的兄弟三老嘎耍钱,他就野蛮地要砍掉三老嘎的手指并给三老嘎喂马粪。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李幼斌和赵老嘎会不会一样呢?李幼斌表示,他和赵老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我对自己的弟弟妹妹都很开明,在自己家中也很民主,不会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凡事要讲道理。对孩子我更民主。”

虽然和赵老嘎在性格上完全不同,但李幼斌却坦言自己很崇拜赵老嘎,“他们才是英雄,所以我们只能是崇拜他们,敬仰他们。也会通过这些反映战争年代的作品来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得来不易。”

不怕当上“专业户”

多年演艺生涯,在尝试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角色后,像赵老嘎这样的小人物尤为吸引李幼斌。在被问及会不会担心成为某类角色专业户时,李幼斌表示不担心,也不介意,“前十年我连续演了五六个警察,他们说我是警察专业户,都没事。”

现在对于李幼斌来说演戏是兴趣,对剧本有兴趣的话,他就会跟着剧本一起激动。至于困扰很多演员的突破问题,李幼斌笑问:“什么叫突破?我觉得演员没有突破。你把这个角色演好了,大家就说你突破了,没演好,就说你回去了。”就像李幼斌自己说的,他与赵老嘎唯一像的地方就是他们都很倔,但李幼斌的倔是一种认真,一种对表演的执着。

人物原型

从今天(7月23日)开始,电视连续剧《中国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开播了。

《中国地》描写朝阳市清风岭的老百姓在赵老嘎(李幼斌饰演)的率领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14年坚持抗日,没有让日本鬼子占领清风岭一步的故事。

关于朝阳,我是比较熟悉的,这几年我为朝阳作家高洪勋编辑了“朝阳历史人物系列”的两部长篇历史小说《一代枭雄安禄山》《西游前记——昙无竭取经》,经常听高洪勋谈起朝阳的风土人情;后来另外一位朝阳的写作爱好者来投稿,其作品的内容是写抗联生活的(可惜其稿子不成熟,故没有出版),他们都提过在朝阳地区有一个地方,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鬼子没有攻进去并占领的地方。

当我看到《中国地》的片花的时候,我就知道,故事原型说的就是朱朝阳的这个地方——石明信沟。

而《中国地》中主人公赵老嘎的原型,也就是在石明信沟率领民众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草莽英雄王老凿——王文福。

石明信沟位于朝阳南90华里,沟长十几华里,沿沟分布着韩杖子、孟杖子、二道沟、西南沟等几个自然村落。九一八事变以后,在日军侵华的14年间,这块夹在辽、吉、黑、热东北四省辽阔疆域中的弹丸之地,这里住着的100多户人家,几百口人,在王老凿领导下,凭借山高沟险、林密石多的地理优势,与日伪当局浴血苦战,直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

根据发表于1991年《党史纵横》第4期上的《王老凿与石明信沟》一文记载:

王老凿本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其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韩杖子村。王老凿兄弟四人,他是长门长子。由于他性情暴烈,办事“死凿”,人送绰号“王老凿”。王老凿中等个儿,偏瘦,腰板溜直,喜欢穿一身蓝土布裤褂,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腰间经常挎着一支带木壳的手枪。“九一八事变”后,已经58岁的王老凿带领本家人抗日。1932年6月,一股日寇侵入朝阳县南部,遭到了王震、赵清泉领导的民众抗日武装的袭击,被击毙23人,剩下的8名日寇在向葫芦岛市溃逃途中,又遭到王老凿率领的民众抗日武装的袭击,当场被击毙2人。1933年3月,日军侵占了当时的热河省之后,王老凿率领抗日武装退守到石明信沟内,闭山自守,安土不出,采取了一种特殊形式进行反满抗日:从不主动出击日伪军警,但坚决拒绝日伪的反动统治,日伪当局的法律在石明信沟一律无效。日伪军警来讨伐时,来得少便兵戎相见;来得多便退守山林,以避敌锋,敌退我回。王老凿带领百余户民众与日伪统治者顽强奋战了14年,使石明信沟成为东北地区沦陷后惟一一块未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土地。

在抗日战争中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王老凿,在抗战胜利后因为掩护过我共产党地方工作人员,曾在我军挺进东北时期被任命为朝阳县政府联络科长。不过,当中国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东北,我军向松花江被撤退后,王老凿投靠到国民党一方。

1945年以后,王老凿经常伙同朝阳国民党保安大队围截我方武装,打死打伤解放军(当时称东北人民自卫军)战士,还作害百姓。他拉起一杆人马成立了“花子队”,以对抗解放军。“花子队”在解放战争之初被解放军(当时称东北民主联军)打散。

关于王老凿的结局,有两种说法:

其一,据1990年由朝阳市市委党史办编撰、白山出版社出版的《寸土必争》一书192页记载,1947年12月上旬某日,我冀热辽军区第22旅64团奉命去朝阳剿匪。行前,大家只知道活动在朝阳南部的一股200多人的土匪,已投靠中国国民党。匪首王老凿地形熟、枪法准,老奸巨猾,很难对付,连日本鬼子也奈何不了他……上午10点多,团主力经过4小时的山路跋涉,才到达了韩杖子的沟口……64团参谋长廖明正和五连连长刘广成等几个干部、几个通信员首先冲进村子。当时王老凿正在村头探头探脑向村外张望,没等他搞清是怎么回事,几条枪口就堵住了他……在王老凿家里,缴获了国民党委任他为“热辽先遣军第三师师长”的委任令和送给他的收音机、罐头食品等一大批礼物。被俘后的王老凿因为抗战有功受到优待。

其二,“花子队”被解放军打散后,王老凿逃到锦州市,被中国国民党封为骑兵师长,又回到朝阳市对付共产党。1947年,朝阳县城解放了,王老凿的队伍又遭重创,余部逃到当时尚未解放的锦州做垂死挣扎。锦州解放不久,有一天,在街上,王老凿被一名解放军战士认出,市公安局逮捕了他,把他当作匪党投入锦州监狱。

对于上述两种说法,我有些糊涂,因为前后差了将近一年,朝阳解放是在1947年,锦州解放在1948年10月。难道王老凿被抓了两次?

因为上述两种说法都有人证,我琢磨,第一种说法应该是解放军解放朝阳时,第一次活捉了王老凿,后来根据他在抗战中的功绩,也就把他放了,只是王老凿的“凿”劲上来,认准了中国国民党,所以又带残部跑到锦州,才有后来第二种说法的第二次被俘。

入狱后,还是有很多人为他说情,说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了不少战功,应从轻发落。

1951年,王老凿死于朝阳监狱。

一代草莽英雄的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述。

今天《中国地》的拍摄播放,也算是让那些当初为了民族利益打击日寇,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站错队的人们有一个让我们后人缅怀他们的精神,肯定他们的功绩的机会吧。

人物评价

这个人物的毛病不能光说是倔强,他 身上有很多旧时代人思想上落后的地方,包括对孩子和对当时抗战的一些认识,可以说有一点愚昧。

几个儿子说打就打,连自己弟弟都打。

他不让四弟外出,四弟偏不听,和他大儿子一起出去,回来以后赵老嘎把两个人都打了。

这就是赵老嘎,一个“纯爷们”有勇气的东北地区汉子。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