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节 :1459年出生的江西贵溪人

更新时间:2024-09-20 17:24

邵元节(1459年—1539年),字仲康,号雪崖,贵溪市人,一说安仁县(今余江区)人。明朝正一派道士,深获明世宗宠信,总领道教事,谥曰文康荣靖,赠少师。隆庆初年(1567年)削去其谥号。著有《太和文集》,有嘉靖刻本存世。

人物生平

自幼孤苦,邵元节在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削发为道士,师从范文泰,得其真传《龙图规范》之精髓。随后,他又拜李伯芳、黄太初为师,勤勉不辍,终得二师之全部道术。嘉靖三年(1524),因道行高深被征召入京,其“立教主静”之哲学理念深得世宗皇帝之心,嘉纳有加。

嘉靖四年(1525),邵元节奉命祈雨祈雪,果验其效。次年,即嘉靖五年(1526),世宗赐其“致一真人”之号,并委以重任,统管京师朝天、显灵、灵济三大宫观,总领全国道教事务,同时赐予紫衣玉带及象征尊贵与权力的金、玉、银、象牙印章各一枚。自此,邵元节长居京师,频繁应诏祈雨祈雪,封赏不断。

嘉靖九年(1530),邵元节被加封为二品大员,并追赠其父为太常丞,母为安人。嘉靖十一年(1532),更于城西敕建真人府,每年赐禄米百石,配以四十名校尉侍奉左右,并赐予庄田三十顷,免其租税。此外,还任命其孙邵启南为太常丞,曾孙邵时雍为太常博士

邵元节不仅致力于道教事务,还积极建言献策,请求将永恩寺等改为道宫,获准后翻新并赐名“元福宫”。同时,嘉靖帝还遣使至贵溪市,为其建道院,赐名“仙源宫”。

嘉靖十三年(1534),邵元节自龙虎山返京,途中至北运河,世宗特命中宫亲迎,并赐新蟒服及“阐教护国”玉印,以示殊荣。嘉靖十五年(1536),因其在皇太子诞生中的祈祷之功,邵元节被加封为“靖微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并赐予玉带冠服。同年,更拜为礼部尚书,赐一品文官服,其孙邵启南亦官至太常少卿,弟子陈善道亦获封清微阐教崇真卫道高士。

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节因病辞世,世宗深感痛惜,敕授其大宗伯之职,并赐谥号“文康荣靖”,以表彰其一生对道教及国家的贡献。邵元节虽逝,但其著作《太和文集》虽已佚失,但其道行与智慧仍流传于世,其弟子陈善道、徒孙彭云翼等人亦继续发扬道教精神,影响深远。历史评价邵元节“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

业绩

邵元节在担任道教领袖期间,多次应诏为国家祈雨祈雪,屡显神通,因此屡获加封与厚赏。嘉靖九年(1530年),邵元节被擢升为二品官员,同时,嘉靖帝还追赠其父为太常丞,母为安人。

嘉靖十一年(1532年),嘉靖帝特地在城西敕建真人府,作为邵元节的居所与。每年,朝廷都会赐予邵元节丰厚的禄米百石,并派遣四十名校尉专门负责真人府的洒扫。此外,还赐予他庄田三十顷,并蠲免其租税,以资其生活与修行。其孙邵启南被任命为太常丞,曾孙邵时雍则担任太常博士之职。

邵元节不仅致力于道教事务的发展,还积极向嘉靖帝建言献策。他奏请将永恩寺等佛教寺庙改为道宫,以弘扬道教文化。嘉靖帝准其奏请,并对这些道宫进行翻新扩建,赐名“元福宫”,使之成为京城内一处重要的道教圣地。同时,嘉靖帝还派遣中使前往贵溪市,为邵元节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道院,赐名“仙源宫。

嘉靖十三年(1534年),邵元节自龙虎山返回京城。当他的船行至北运河时,嘉靖帝特命中宫亲自前往迎接,并赐予他新制的蟒服及“阐教护国”玉印。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邵元节在祷祀皇太子诞生过程中立下赫赫功劳,嘉靖帝再次对他进行加封。他被授予“靖微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的尊号,并赐予玉带冠服等珍贵物品。同年,邵元节更被拜为礼部尚书,成为朝廷重臣之一,并赐予一品文官服以示殊荣。其孙邵启南也因祖父的荣耀而升任太常少卿之职。此外,邵元节的弟子陈善道也被封为清微阐教崇真卫道高士。

嘉靖十八年(1539年),邵元节因病辞世,享年不详。嘉靖帝深感痛惜,特敕授其大宗伯之职,并赐谥号“文康荣靖”。邵元节虽逝,但其著作《太和文集》虽已佚失,但其道行与智慧仍流传于世,为后人所敬仰。

其弟子陈善道在邵元节去世后接任掌管道录司事务,继续发扬道教精神。而徒孙彭云翼则成为道教界的重要人物之一,担任右至灵之职。历史对邵元节的评价甚高,称其“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然而,在隆庆初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邵元节的秩谥被削去,但这并未影响他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五.汉程网.2024-08-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