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兰荪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1

郑兰荪,1954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籍贯江苏吴江,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郑兰荪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取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1986年获得莱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8年出站后留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1993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郑兰荪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研究。

人物履历

1954年10月22日,郑兰荪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籍贯江苏省吴江市。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8月至1986年5月,作为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师从C60的发现者、Smalley教授(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参与了原子团簇科学的开拓性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6年6月,回国后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研究工作。

1987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8年,出站后留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

1993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2010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郑兰荪院士的团队与如皋市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院士工作站,共同研发固体酸化催化剂,隆昌化工的院士工作站是郑兰荪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

2018年1月,不再担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社会职务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换届不再担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学术兼职

郑兰荪曾任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结构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和波谱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兼职研究员

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质谱学报》主编

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果

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研究。运用激光溅射、交叉离子-分子束、离子选择囚禁等技术,设计了独特的激光溅射团簇离子源,研 制了多台激光产生原子团簇合成装置,发现了一系列新型团簇,研究了它们的特性和规律。建立了液相电弧、激光溅射、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等多种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特殊构型的团簇及相关纳米结构材料。通过合成与表征一系列富勒烯形成的中间产物,研究了C60等碳原子团簇的生长过程,发现和总结了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建立了团簇形成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关理论。

郑兰荪院士是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1982-1986年在美国Rice大学参与了原子团簇科学的开拓性研究,1986年学成归国后,旋即进入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研究工作。1988年出站后留在化学系工作至今。

创立了厦大无机化学博士点,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使原来十分薄弱的无机化学学科得到较快发展,学科的青年教师已有7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郑教授先后被安排和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社会兼职,在另一个舞台上参政议政,为科教兴国建言献策。

他是我国原子团簇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多年来,他充分发挥国外所学之长,立足国内条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激光产生和研究原子团簇的工作,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并得到国际同行重视的原子团簇科学研究基地,为推动这一前沿学科在国内的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86年回国后,他已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2004年4月30 日,由郑兰荪教授课题组等合成C50Cl10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取得富勒烯科学的重要突破,迅速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由于他出色的工作,

郑教授先后研制了激光等离子体源飞行时间质谱计、交叉分子-离子束串级质谱计、激光离子源射频离子阱质谱计等以激光产生和研究原子团簇的大型仪器,独创了液相电弧、微波等离子体等团簇合成方法,研究并明确了C60在氯参与下的形成机理,制备了管、线、鞘/核、球等多种形态的纳米材料,组装了纳米孔洞、纳米螺旋等微观结构材料。回国后,他已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

荣誉奖励

1988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1991年,获厦门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奖;

199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资助,

1992年,当选为厦门市劳动模范;

1993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并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1993年,福建省总工会授予他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1994年,经答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1995年,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8-2002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原子团簇的化学和物理”的研究,并成为项目负责人之一;

2000年,被聘任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001年,由他负责的“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项目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1年,他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又被评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2004年,被授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的称号。

201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5年,他参与的“新型富勒烯的合成”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在《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民盟厦门市委会2005年获民盟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获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主要学术论著

S. Y. Xie, F. Gao, X. Lu, R. B. Huang, C. R. Wang, X. Zhang, M. L. Liu, S. L. Deng, L. S. Zheng. Capturing the Labile Fullerene as C50Cl10. Science, 2004, 304: 699.

S. Y. Yang, L. S. Long, R. B. Huang, L. S .Zheng*, [Zn-8(SiO4)(C8H4O4)(6)](n): the firstborn of a metallosilicate-organic hybrid material family (C8H4O4 = isophthalate)Chem. Commun., 472(2002)

H. Chen, R. B. Huang, Z. X. Xie, L. H. Chen, L. S. Zheng*, Studies on carbon/sulfur cluster anions produced by laser vaporization: Experiment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and theory (ab initio calculation). II C4Sm—(4£ m £10), J. Chem. Phys., 114(2), 812(2001)

S. Y. Xie, R. B. Huang, S. L. Deng, L. J. Yu, L. S. Zheng*, Synthesis,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erenes and Their Chlorinated Fragments in the Glow Discharge Reaction of Chloroform, J. Phys. Chem. B, 105(9), 1734(2001)

H. Y. Wang, R. B. Huang, H. Chen, M. H. Lin, L. S. Zheng*, Studies of Linear CnSe- (1£n£11) clusters produced from laser ablation: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J. Phys. Chem. A, 105(19), 4653(2001)

H. Chen, R. B. Huang, Z. C. Tang, L. S. Zheng*, Single titanium crystals encapsulated in carbon nanocages obtained by laser vaporization of sponge titanium in benzene vapor, Appl. Phys. Lett. 77(1), 91(2000)

S. Y. Xie, R. B. Huang, J. Ding, L. J. Yu, L. S. Zheng*, Formation of buckminsterfullerene and its perchlorinated fragments by laser ablation of perchloroacenaphthylene, J. Phys. Chem. A, 104(31), 7161(2000)

S. Y. Xie, R. B. Huang, L. J. Yu, J. Ding, L. S. Zheng*, Microwave Synthesis of Fullerenes from Chloroform. Appl. Phys. Lett., 75(18), 2764(1999)

Z. C. Tang, R. B. Huang, W. J. Huang, L. S. Zheng*, Laser Productions of Fullerene Ions Promoted by Additive Compounds in Carbon Targets. J. Phys. Chem. A, 102, 9993(1998)

S. Y. Xie, R. B. Huang, L. H. Chen, W. J. Huang, L. S. Zheng, Glow Discharge Synthesi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Perchlorofluoranthene and Other Perchlorinated Fragments of Buchminsterfullerene, Chem. Commun., 2045(1998)

R. B. Huang, W. J. Huang, Y. H. Wang, Z. C. Tang, L. S. Zheng*, Preparation of Decachlorocorannulene and Other Perchlorinated Fragments of Fullerene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in Liquid Chloroform, J. Am. Chem. Soc., 119, 5954(1997)

人物评价

郑兰荪始终都保持了谦逊平和的学者风范。无论科研与社会工作如何繁忙,他都始终坚持教授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基础课。他作为学科带头人,创立了厦大无机化学博士点,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使原来十分薄弱的无机化学学科得到较快发展,学科的青年教师已有7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近年来,他先后被安排和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社会兼职,在另一个舞台上参政议政,为科教兴国建言献策。(厦门大学工会评)

参考资料

郑兰荪----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2021-03-04

资料: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郑兰荪简历(图).中国经济网.2024-05-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3-03-12

快讯!崔玉英当选福建省政协主席.东南网.2018-01-29

郑兰荪:一个中科院院士的如皋情结.news.sciencenet.cn.2024-05-15

郑兰荪.厦门大学工会.2022-02-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