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中五号 :湖北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水稻品种

更新时间:2024-09-21 15:09

鄂中五号2004年3月16日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原名润珠537)。该品种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从国外引进优质品种中选择变异类型系统选育而成。

生长周期

全生育期145—148天左右,属迟熟中类型。株高120cm左右,主茎叶片数19—20叶,分蘖力较强,分蘖期叶态披软窄长,拔节期后叶片窄挺上举,具备“理想株型”的特征。平均每穗总粒数约120-160粒,实粒100-12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3.5~25g。成熟时叶青籽黄,无一般矮秆品种的后期早衰枯叶现象。茎秆坚硬抗倒,尖、叶鞘无色。鄂中五号经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接种鉴定,对本省主要病害白叶枯病的K-S-66、J173两个流行菌系均表现抗级(R级)。此外,该品种试验试种三年来,表现对纹枯病、螟虫飞虱也具有一定的田间抗耐性;未发现稻瘟病,稻曲病、黑粉病发生比一般品种轻,是一个具有抗耐多种病虫害的抗病品种。鄂中五号经2001~2003连续三年试验和多点大面积试种,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500公斤以上,比本省主推优质品种中国香稻增产10~20%,比主栽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和主推组合Ⅱ优725减产幅度1成左右。

产量表现

2003年省区试统一取样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统一测定,米粒长宽比3.6,整精米率60.0%,垩白米率0%,垩白度0%,除直链淀粉含量15.1%以外,其他指标均超过国标一级标准。外观和食味可与进口泰国香米媲美(泰国香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5%)。参加2002’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被评为十大金奖名牌产品第一名。

鄂中五号适应性强,在湖北及长江流域可作一季中稻、在华南可作双季早、晚稻推广应用,目前已推广面积3万亩。多年多点生产试种结果,农民平均每亩增收120元,企业加工润珠537大米投放市场,利润提高20%以上。在湖北已进行产业化开发,鄂中五号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升湖北乃至我国大米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以及出口创汇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各地试种结果,亩产500公斤左右的合理产量结构大致为:每亩穗数16-17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每穗实粒数130粒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

栽培技术

大田生产栽培技术要点:

(1).该品种全生育期较长,比一般品种要多灌1-2次水,应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田块,尽可能集中连片种植,以便于统一灌溉和管理。

(2).适时播:属迟熟中籼类型,要求有效积温高,必须作中稻按正常播期于4月下旬前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产量最高;并可使抽穗期落在8月中旬生产优质米的最佳时段。

(3).适龄壮秧移栽:秧田播种量15公斤,采用露地水育秧,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迟熟茬口秧龄最长不得超过35天。据仙桃市经验,在秧苗1叶1心时,每亩用多效唑100克兑水50公斤喷施控高促壮,可增加分蘖,增强秧龄弹性。荆门市采用旱育抛秧,也可获得较高产量。

(4).东西向宽行窄株单、双本稀植:密度8×4寸—9×4寸,每亩插1.8万穴左右,早插宜稀,迟插宜密,每穴1-2粒谷苗,基本苗5-8万(含分蘖)(本田用种量与杂交水稻相当),要求浅扦、匀扦,留好丰产沟。

(5).施足大田底肥,早施分蘖肥,适量补施穗肥。亩产500公斤的氮肥施用量不低于15公斤/亩, N、P、K施用量和比例与一般杂交稻相当。为提高品质,底肥最好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追肥宜早不宜迟,由于品种幼穗分化期较长(约45天),可根据长相适当补施穗肥。抽穗期结合喷施磷酸氢二钾,每亩用1克 920 兑水40公斤喷施,起到防止包颈、抽穗整齐的作用。

(6).合理管水,勤灌浅灌,适时晒田。因品种植株高大,为防倒伏必须抓好够苗晒田措施,在苗数达到22万时排水晒田,要晒到泥硬见白及,人行不下陷,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后期倒伏。因有二次灌浆过程,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保持干干湿湿,收割7天前断水。

(7).鄂中五号虽然综合抗性较好,仍应与一般中稻一样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三代三代和见穗破口时马危害,防止白穗和半粒,以免影响外观品质。据江陵农户反映,该品种后期对纹枯病和螟虫飞虱具有较强抗耐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防治。

(8).品种根系发达,茎秆坚硬,抗倒性强,适宜机械收脱,据仙桃市经验,因千粒重偏低,谷壳较薄,必须注意风力不能过大,以免正常谷粒吹出,二是脱粒槎板只留一层,以免将谷粒槎成米粒。

(9).收割后贮存2~3个月,加强后熟,可将整精米率提高到60%。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