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镇 :贵州毕节黔西市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11:00

重新镇位于黔西市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北与大方县毗邻,东隔乌箐河与金沙县接壤,西与县内定新乡市中坪镇中建苗族彝族乡相邻。东经106°11′789″,北纬27°16′048″,集镇海拔1215米,平均海拔高度125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018.3毫米。常住人口23848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基本镇情

全镇总面积139.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7个村民小组,2007年底全镇共有8625户34562人。全镇有完中一所,戴帽初中二所,完小16所,中心幼儿园一所。初中入学率98.82%,小学入学率99.85% 。“两基”工作已经省人民政府验收达标。

全镇共有耕地面积40104.9亩,其中旱地33450.9亩,水田6654亩;有林地面积54690.69亩,森林覆盖率达26.18%,牧草地面积1854亩。

人口数据

2021年6月30日,黔西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重新镇常住人口23848人。

资源情况

该镇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储量7亿吨以上,目前可开采的为4#、9#、15#煤,还有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和少量铁矿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是黔西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烤烟是该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重新镇年种烟面积均在2万亩左右,有“重新烟海”之称。

社会经济

全镇18个村均通电、通公路、通电话,有80%的组已实 现“三通”,18个行政村都建起办公楼、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服务室;镇闭路电视正筹备与县城联网,各村都有电视。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2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4062吨,油菜籽产量1790吨。2007年畜牧业产值3209.4708万元,建有畜牧示范基地6个,有能繁母猪1283头。2007全镇种植烤烟17783亩,收购烟叶44869.57担,担烟均价530.68元,中上等烟叶达77.5%,实现产值2381.14万元。据统计,2007年仅烤烟一项,该镇农民人均增收728.8元。

目前,重新镇正积极实施“农业立镇,项目强镇,集镇兴镇”战略,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小水电站和煤炭资源;积极实施集镇新区开发,充分发挥重新区位优势,努力把重新建成黔西市东北部经济、文化、交通、贸易的中心,提升重新对外形象。

城镇建设

重新镇是北上遵义市的必经之地,经贸历来兴旺发达,是黔西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十年前,该集镇规模小、功能弱、经济带动性差。为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2009年,该镇招商引资3000余万元进行首期集镇新区开发,完成了客运输站、货运输站、街道路基,人行道、商铺、排水沟等工程建设。该镇还投入26万元,在老街安装路灯,维护、硬化街道,修建了135米排污沟,安装了100个垃圾桶,集镇环境得到改善,功能得到增强。该镇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引导农户多渠道发展非公经济。现在,该集镇占地面积已经扩大到2.12平方公里,有大中型超市3家,经营门面735个,从事商贸经营的当地固定农户500多户,流动经商的农户达600户,集镇功能进一步增强,小到一根针,大到摩托车和农耕机集镇上都有,农民生产的大量农产品和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农资都能在该集镇实现商贸交易。赶集日,黔西市、金沙等地约2万余人涌入集镇,热闹非凡,日物资交易额100万元以上。今年,该镇强力推进小集镇建设,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增强服务功能,提高集镇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努力把重新镇建成黔西县经济、文化、交通等商贸中心。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黔西县重新镇桥边村的群众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桥边村是重新镇选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交通便利,土地平坦,种烟历史悠久,常年种烟1700亩以上,烟农490余户,该村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烟农素质都很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人均纯收入是全镇人均纯收入的1.2倍。为全面推进该村新农村建设,重新镇党委、政府在生产发展上做文章,取得显着成绩。2007年争取到英美公司落户桥边村建1800亩的BAT烟叶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还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劳务输出,逐步壮大畜牧养殖业,发展经果树种植。据统计,2007年全村生产优质烟叶4500担,担烟均价545.6元,实现产值245.52万元,畜牧养殖产值达130万元,仅此二项就让该村农民2007年人均纯纯收入增加了300余元。在农民生产发展、经济宽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帮扶积极性高、自愿性强的群众改善村容村貌,并得到了部分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县人事劳动局、县联社等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u0026rdq的重要思想,积极开展党建帮扶活动三创三强,帮助群众把水泥等物资拖到家门口,镇党委、政府在办公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列支一部分为群众解决了铺路的石砂和粉刷墙面的石灰膏,群众只需很少的资金就能让自己的房屋和庭院焕然一新,从此告别了常年走泥泞路的日子。这样一来,群众热情高涨,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但自觉自愿地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脸上还不时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位群众还曾经满怀信心地说:过不了几年,咱农民呼吸着新鲜空气,也能过着城市人一样生活。饮水不用挑,种地机械化,出门水泥路,看病卫生室,购物有超市。这几句话不仅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心感受,也是近年来重新镇桥边村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五个加强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全镇上下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大,时间紧迫。要完成5481户238573平方米院坝硬化和5415户296759平方米连户路硬化建设任务,并重点打造1个县级示范村。为确保10月底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重新镇党委、政府采取“五个加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重新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18个村(社区)驻村小分队,组织指导建设工作。同时还采取广播宣传、宣传专栏、驻村干部进村入户等方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齐心,主动参与,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前,

加快通组公路硬化便捷群众生产出行(图片)

各个驻村干部共走访5000多户10000多人次,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实测院坝5481户238573平方米,连户路5415户296759平方米。

二是加强示范点建设,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

重新镇桥边村是黔西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该镇按

重新镇美丽乡村建设——桥边村 美化建设中的生态小公园(图片)

照示范点带动,同步推进的原则,重点加强桥边村示范点建设,

同时组织其余村学习借鉴,全面加快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良好格局。

在上级物资尚未到位情况下,该镇积极筹措资金180万元,发动干部群众捐款49050元,购买物资,大张旗鼓的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桥边村小公园改扩建、太阳能路灯安装、广场修建、通寨路修建等建设工程初见成效。通过驻村领导包组、驻村干部包户的包保责任制,200余户群众院坝和连户路硬化已全面铺开,其中51户已完工。同时,通过示范带动,现场学习借鉴,其余各村(社区)已掀起了超赶比拼的良好氛围,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了各项准备。

三是加强驻村指导,统筹推进村级发展

驻村干部不是“钦差大臣”,也不是“传声筒”,而是上级党委政府与农村干部群众之间加强联系的一条新纽带、新桥梁,是社情民意调查员、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办好事实事的指导员。18个驻村工作组费城76人队驻村后,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其中杨家湾村林下养鸡、黑山羊养殖初具规模,伏龙村养猪场年销售额达40万元以上,桥边村树型金银花200多亩,头堰村经果林(桃树、梨树)种植300亩,年赢利10多万元,全镇18个村(社区)基本具备“一村一品”。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各驻村干部继续发扬优良作风,深入群众家中,积极帮助群众为美化家园出谋划策,共商建设发展大计,统筹推进各村美丽乡村建设与村级经济发展。

四、加强督促监管,落实建设任务

各驻村工作组都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勇于承担工作责任,全力落实驻村任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驻村工作,为各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财、物保证。为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切实保障驻村工作达到行动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的预期目标,取得真正实效,组建了专项督察组。负责以“检查、调研、指导、把关”为目的,采用电话了解、明察暗访、个别走访、综合考核等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督察督办。同时对各驻村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督促指导,督察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评定等次的重要依据,有效保障了整个活动工作计划的有力推进。截止5月中旬,我镇驻村人员深入农户10000余人次,为美丽乡村建设做了大量细仔而有效的工作。

五、加强村级经济发展,盘活美丽乡村建设内在动力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该镇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为民

服务的作用。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镇情村情的发展模式。因村制宜,多措并举促增收,引导各村立足村情,形成资源开发、项目带动、服务创收、股份合作、土地整理、资本经营等不同的集体增收路子。如杨家湾村养殖协会、桥边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为全镇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榜样,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要优化居民生活环境,着力改善民生。

群众投工投劳美化家园(图片)

要进行彻底的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乡村人民的居住水平。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和生态家园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9.8%,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村级卫生室的改善,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的医疗卫生需要。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提高农村的就业水平。“村村通”、“户户通”和农家书屋的建设,极大地丰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通过这些小举措,使农民也能真真切切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新成果,也激发了群众美化、亮化家园,自觉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参考资料

黔西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黔西市人民政府门户网.2021-07-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