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筷子 :毛茛科铁筷子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3:14

铁筷子(学名铁筷子属 thibetanus Franch.)是毛茛科铁筷子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南部)、陕西省(南部)和湖北(西北部)。铁筷子喜半阴、湿润环境,较耐寒,但忌干冷。铁筷子因茎干色如铁,且质地坚韧而得名。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直径约4毫米,密生肉质长须根。茎高30-50厘米,无毛,上部分枝,基部有2-3个鞘状叶。基生叶1(-2)个,无毛,有长柄;叶片肾形或五角形,长7.5-16厘米,宽14-24厘米,鸡足状三全食品裂,中全裂片倒披针形,宽1.6-4.5厘米,边缘在下部之上有密锯齿,侧全裂片具短柄扇形,不等三全裂;叶柄长20-24厘米。

茎生叶近无柄,叶片较基生叶为小,中央全裂片狭椭圆形,侧全裂片不等二或三深裂。花1-2朵生茎或枝端,在基生叶刚抽出时开放,无毛;萼片初粉红色,在果期变绿色,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1.1-)1.6-2.3厘米,宽(0.5-)1-1.6厘米;花瓣8-10,淡黄绿色,圆筒状漏斗形,具短柄,长5-6毫米,腹面稍二裂;雄蕊长(4.5-)7-10毫米,花药椭圆形,长约1毫米,花丝狭线形;心皮2-3,长约1厘米,花柱与子房近等长。

蓇葖扁,长1.6-2.8厘米,宽0.9-1.2厘米,有横脉,喙长约6毫米;种子椭圆形,扁,长4-5毫米,宽约3毫米,光滑,有1条纵肋。4月开花,5月结果。

生长环境

铁筷子耐寒,喜半荫潮湿环境,忌干冷。野生分布于海拔1100~3700m的珊迪树林或灌木丛。多生长于含砾石比较多的砂壤、棕壤土中,土壤肥力中等偏下,在培育肥沃深厚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全光照下能提早开花。其为地下芽植物,过夏后进入休眠期。

繁殖方法

铁筷子可以采用播种、分株或组培繁殖,常以分株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

采种及种子处理

5月中旬,当骨葵果种皮由绿转黄时及时采收种子,阴干。铁筷子种子具有休眠特征,采种后可立即夏播,也可干藏至翌春播种。

苗床准备与种子处理

育苗地选择半阴潮湿的环境。育苗地床面铺设3-5cm的腐质土,耙平耙匀,喷洒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春播种子用30-50°C温水浸种2-3d。

播种技术

采用条播法。条播时在床面开3-5cm浅沟,行距15-20cm,混沙播匀,覆腐质土1-2cm,播后镇压床面即可。条播或撒播,播后要进行床面覆盖或用50%的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经常给床面喷水,保持床面湿润则有利于种子出苗。

分株繁殖

结合苗木移栽可进行分株繁殖。夏秋之际,起苗时根据芽在根状茎上的分布情况,剪带有1-2芽的根状茎进行栽植培养,翌年即可正常开花。

栽培技术

浇水

铁筷子喜湿润环境,叶片大而柔软,应多浇水,生长季节应保持土壤湿润。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进入旺盛生长期,浇水量应逐渐增多,早春浇水宜在午前进行。夏季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浇水量要充足,宜在晨、夕进行。深秋至冬季应保持土壤适当干燥,有利于地下芽休眠。雨季要特别注意排水。

追肥

充足的肥水供应是其良好生长的基础。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春季发芽后,以促进花芽分化,使花多色艳;第二次在花后,以补充营养,促进茎叶生长和种子发育;第三次在9、10月份,以促进地下根状茎和地下芽生长充实,为来年生长开花打下基础。早春花期不宜追肥,否则会引起落花落蕾;夏季高温期应停止施肥。每次追肥均以磷、钾肥为主。可施用1500倍尿素硫酸铵溶液,0.3%磷酸氢二钾溶液。如不留种,花后应剪去残花,避免结实,集中营养供地下部分生长。

遮荫

初春应保持充足光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夏季宜适当遮荫。4月底至8月底,阳光强烈,应遮荫75%,并经常叶面喷水,保持70%~80%的空气湿度。栽培实验证明,5月份后如不遮荫保湿,会引起茎叶灼伤、干枯。

中耕除草

生长期间视禾本科杂草生长状况及土表状况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一个生长季进行5~6次,在浇水或降雨后,待土表稍干进入适耕状态时进行。

主要价值

园林观赏

铁筷子株型低矮、叶色墨绿色、花及叶均奇特,可作室内盆栽,为草坪及美丽的地被材料,也可盆栽与配植。

植物配植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方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在配植方式上有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

铁筷子的配植必须体现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由于早春开花的铁筷子喜阴湿环境,宜将它们种植在遮阴的多年生草花花坛内,或是种在落叶灌木之间与落叶乔木之下,可以为早春单调的景色增添一些美丽的色彩。除了早春季节,铁筷子与水培水仙石蒜忽地笑葱莲鸢尾地被植物丛植,形成不同季节的开花景观,同时铁筷子特殊的叶形也与其他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科研价值

铁筷子为中国西部特有单种属植物,这对于研究中国西部植物区系和欧亚植物区系的联系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已被列为甘肃省三级保护种。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黄棕色。皮层稍宽,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切向排列。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狭窄,维管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多角形,单个或成群,木射线明显,呈放射状排裂,有2-5列细胞,可见壁孔。皮层、韧皮部散有油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

木纤维直径25-30μm,有的胞腔宽,有的较窄,孔沟明显。

射线细胞长方形,排列整齐,壁连珠状增厚,壁孔明显。

淀粉粒众多,圆形、盔帽形,直径15μm。此外,有网纹和具缘纹也导管。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09

《四川药用植物原色图谱 》.读秀.2024-08-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