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洗 :汉代盥洗用的青铜器皿

更新时间:2023-10-24 14:01

铜洗是汉代盥洗用的青铜器皿。双鱼纹铜洗的形制在汉朝比较流行,圆形、敞口、圆唇、折沿、平底,洗壁两侧有一对对称的兽面辅首,内底饰双鱼纹。

西汉开始,鱼纹非常盛行,这与当时的古人以鱼比喻多子有关,后又因鱼和‘余’同音,所以鱼就成为古代工艺品象征富贵有余的吉祥图案。

器形

类似后世的脸盆。圆形、宽口沿、平底或圜底,腹外常有穿环的两兽耳,器内底常饰有双鱼纹。饰双鱼形于上,刻有大吉祥文字,后人因以双鱼寓吉祥之意。

历史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分为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三大阶段,而汉代时已进入青铜器的转变期。从战国末年到秦汉末年,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深刻改革,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广泛使用,渐渐地,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下降。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又将做大宗商品使用的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

铜洗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汉代最为流行。汉代时,除了传统的青铜器,增加了许多生活日用器皿,其中,铜洗和青铜制作的灯、炉、壶、镜等都是产量较大、制作精美的青铜品种。

化学工艺

合成氨生产系统中精炼采用铜洗装置。铜洗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用醋酸铜液吸收来自脱碳后氢氮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制得合格的铜洗气体吸收气体后的铜液经减压病、加温后,再生循环使用,解吸出来的再生气体及其夹带出来的氨均回收利用。实际在运行中有铜液泄漏会导致污染,再生气回收利用后,会使气体中夹带氨,导致变换、压缩机排放冷凝水带有氨,而且,由于几十年的发展,氨回收装置相对较分散,氨仍不能充分回收,还有泄漏导致污染,同时也耗费资源。鉴于此,确定对目前厂区实行搬迁,搬迁以后新厂区建设中不考虑铜洗工序,将铜洗改为醇烃化装置;醇烃化精制工艺是双甲精制工艺的升级技术,它由中低变—脱碳—精脱硫—醇化—烃化构成,其优点为原料气精制度高、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物耗少、工作环境清洁、节能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并且搬迁后将全面考虑充分回收废气中泄漏的氨,将其转化为稀氨水进行综合利用。

出土文物

合肥市地区发现过诸多有名的汉墓、汉墓群,长丰县杨庙镇枣林村的大型汉墓群便是其中之一。上世纪80年代,在杨庙镇的汉墓群还曾抢救性发掘过一个珍贵的青铜器——双鱼纹铜洗,而这种铜洗是汉代贵族专用的。

这个精美的双鱼纹铜洗因为洗内刻有‘富贵昌宜侯王’,所以又被称作‘富贵昌宜侯王’铜洗。当年,省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对杨公庙汉墓群的一个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这个铜洗。

值得一提的是,双鱼纹之间刻有铭文“富贵昌宜侯王”。这个侯王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侯王,这其实是一句当时非常流行的吉祥语,多见于当时的铜镜、墓砖、瓦当上。汉代时,瓦当、铜镜、墓砖上常见吉利话还有‘富且昌,乐未央,师命长,宜侯王’、‘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大吉祥富贵宜侯王’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