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钹 :古代乐器

更新时间:2023-09-25 11:45

铜是一种古老的铜制打击乐器,也称为铜盘,民间常称之为镲,属于碰奏类乐器的一种。在中国古代,铜钹、铜铙、铜盘和镲等被统称为铙钹。除了汉族以外,在藏、壮、彝、侗、傣、景颇、佤、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广泛流传。根据铜钹的大小、重量等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双光钹、水钹、京钹、小钹等几种类型。

铜钹最早起源于西亚,在埃及、叙利亚等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来传入波斯、罗马等古国。在东方地区,最早见于印度,后传至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所载,大约在公元350年左右,随着《天竺乐》的传入,铜钹开始进入我国中原地区。在北魏时期,铜钹已经在民间广为流行,并且早在梵乐中就有所使用。到了隋代,铜钹已经被应用于九部乐中,包括天竺、西凉、龟兹、安国和康国的五部乐中。唐代时,十部乐中就有七部使用了铜钹,尤其在燕乐中,还有正铜钹与和铜钹之分。在敦煌千佛洞隋唐壁画以及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都描绘了敲击铜钹的场景。明清时期,铜钹成为昆曲等地方戏剧中的重要伴奏乐器。

西汉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促使了西域音乐陆续传入中原,此时中原与东邻、南邻的国家也有一定的音乐交流。铜钹的传入对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有重大意义,极大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音乐生活。

基本介绍

【铜钹】

在杜氏《通典》中说:“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南蛮国大者,国数尺,或谓齐穆王素所造。”

文献通考》中也记载:“铜钹亦谓之铜盘,本南齐穆王素所造,其圆数寸,中间隆起如浮沤,出西戎、南蛮、扶南吐鲁番市疏勒国之国。大者圆数尺,以韦贯之,相击以和乐。唐之燕乐、清曲,有铜钹相和和之乐,今浮屠氏清曲用之,盖出于夷音。然有正与和,其大小清浊之辨。”

在佛教中,铜钹为伎乐供养具之一。经律中有多处记载,如《佛本行集经》卷十四中说:“一千之铜钹,一千之具萧,昼夜不绝于宫内。”描述宫中荣华的景象;而在《摩诃僧祇律》卷三三中则说与铙相同,为伎儿使用乐器之一种,也可视为娱乐用的打击乐器

在《敕修清规·法器章类》说到铜钹使用的时机:“铙钹,凡维那揖住持、两序出班上香时,藏殿祝赞转轮时,行者鸣之。遇迎引送亡时,行者披剃,大众行道,接新住持入院时,皆鸣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