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石鲈 :仿石鲈科石鲈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3

银石鲈(学名:Pomadasys argenteus),又名断斑石鲈,为仿石鲈科石鲈属的鱼类,俗名星头鲈、白头鲈、银鸡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Ⅺ-I-14;臀鳍Ⅲ-7;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47。体梢长,侧扁;体长为体高2.9倍,为头长2.8倍;体背面较狭,脸面较宽而平,弧度甚小,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尾柄长而侧扁,其长为高的2倍。头中等大,背部稍凸,腹面宽而平,其长与体高约相等,头长为吻长4倍(斜长3.2倍),为眼径长4倍。吻钝尖。

眼圆形,侧上位,距吻端与鳃盖后上角略近。眼间隔宽而平。鼻孔每侧2个,长圆形,相距甚近,前鼻孔后缘具鼻瓣,后鼻孔小于前鼻孔。口端位,微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骨大部分为眶前骨所遮蔽:后端达眼前下缘。两颌牙细小,呈绒毛带状,外侧一列稍大,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边缘有发达的锯齿,在隅处锯齿强。 颏孔一对。鳃盖骨向头腹面曲折形成一中央沟缝。鳃孔大,具假鳃,鳃盖条7,鳃耙粗短,7+12,最长为眼径的1/4。

背鳍具12鳍棘,14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接,中间有一缺刻,其起点与胸鳍起点在一垂直绫上,鳍棘强大,以第四鳍棘为最长,向后渐次缩短;鳍条部基底短于鳍棘部基底。臀鳍小,具3鳍棘,7鳍条,其起点始于背鳍第三鳍条下方,以第二鳍棘为最强大。胸鳍位低,略呈镰状,末端伸达肛门的上方。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浅凹形。

生活时体背部淡青色,腹部银白色,体侧约有8条灰绿色断斑,各断斑间隔均匀。背鳍、尾鳍浅褐色,背鳍鳍间散布有浅褐色斑点。臀鳍、胸鳍及腹鳍浅黄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至菲律宾,北至台湾、日本,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亚。台湾分布于南部海域。

栖息与习性

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的沿岸海域,深可达115公尺以内,对于低盐度之容忍度高,可生活于河口沼泽区,甚至淡水域。以小鱼、虾、甲壳亚门或砂泥地中的软体动物门为主食。喜栖息在岸礁海区,多分散活动,不集群。

用途

渔期全年皆有,但以夏秋之季较多,可利用流刺网、拖网或延绳钓渔法捕获。肉味鲜美,适合油煎或煮姜丝汤。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