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鹩鹛 :雀形目画眉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5

长尾(学名:Spelaeornis chocolatinus)是林鹛科、鹩鹛属小型鸟类。上体包括两翅覆羽褐色,各羽均具黑色羽缘,形成鳞片状斑,两翅和尾褐色无斑,颊和耳羽暗灰色。颏、喉棕白色微具棕色斑点,胸和两胁棕褐色,腹中部蓝灰色。虹膜栗色或淡红褐色,嘴黑色,脚和趾肉色。

形态特征

长尾鹩鹛体重约11.83克,翼长约48.9毫米,嘴峰长约12.5毫米,喙宽度约2.6毫米,喙厚度约3.2毫米,跗长约19.3毫米,尾长约42.4毫米。体赭褐或棕黄褐色,头、颈、背、肩、腰、两翅覆羽和尾上覆羽均具黑色羽缘,形成明显的鳞状斑,飞羽和尾羽纯褐色无斑纹。前额、眼先、颊和耳覆羽灰色。

喉和上胸白色具褐色斑点,也有的喉和上胸为茶皮黄色或棕白色、具红褐色或棕色斑点,腹中部灰色具白色亚端斑点和黑色末端横斑,下胸和两胁赭褐色或棕黄褐色、具黑色羽缘,有的还具白色亚端斑。

分布范围

长尾鹩鹛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中国西南部及越南北部。在印度阿萨姆邦雅鲁藏布江以南)和曼尼普尔的山地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曼尼普尔Kedimai。

栖息环境

长尾鹩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400米的山地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栖息于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灌丛。在海拔1650~3000米的山区森林、林缘及次生植被也有其踪迹。

生活习性

习性: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灌木低枝间和地上活动和觅食。特别喜欢在地势起伏不平、多岩石和倒木、林下灌木又特别茂密的地方活动,频繁地在离地不高的灌木低枝间跳来跳去或跳上跳下,一般很少呜叫,也很少飞翔,在极度干扰下也飞不多远,通常飞1-2米又落入灌丛中。

叫声:响亮的爆破哨音wheeuh。鸣声为快速重复的两或三个音节的颤鸣,最后的音上升;也作偏高而快速的ticki-ticki-ticki-ticki或嘟声,似鹩的鸣声。 遇警时发出轻柔的“欺-欺-欺”声或快速尖锐的“tiki-tiki…”声。

食性:主要以甲虫等昆虫为食。

繁殖方式

长尾鹩鹛的繁殖期为4-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的山地森林中,巢多置于靠近河边的林下地上。每窝产卵3枚,卵纯白色,大小为18.5毫米×14.9毫米。

保护现状

长尾鹩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