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和平解放 :1948年10月17日,长春和平解放

更新时间:2024-09-20 12:25

1947-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连续发动攻势,将国民党围困在长春市锦州市等孤城内。东北战场上,夺取胜利的决战时机已成熟,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长春之战直接影响着辽沈战役乃至全国解放的全局。国民党占领长春后耗费巨资,在日伪时期修筑的众多坚固工事基础上,又在环市修筑了钢筋水泥堡和地下暗堡群,使长春成为一个有着坚固防御体系、易守难攻的大城市。国民党派出10万重兵死守,如直接强攻将会伤亡惨重。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地方局决定对长春采取“久困长围”的战略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长春市城外方圆50里的地区形成一个封锁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外之城”。经过几个月的军事围困、经济封锁以及强大的政治攻势,加之锦州市于1948年10月15日解放,使得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

1948年10月17日,驻守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在军长曾泽生等率领下举行起义,长春和平解放。

事件背景

处在东北腹地的长春,位于吉中松辽平原东南部,南依石碑岭,东滨伊通河,当时市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居民约30万人。中东铁路纵贯市区南北,长图路、长白路横穿市区东西,是东北境内重要的交通枢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长春市改称“新京”,为伪满洲国的“首都”,即成为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战争时期,长春是国民党军进攻东北解放区的重要前进基地。

1948年6月起,解放军对长春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共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负责争取六十军的工作。辽沈战役开始后,驻守长春原属云南滇系部队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开始进行起义准备工作。

事件经过

1948年10月16日,曾泽生与解放军商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17日下午,曾泽生出城与解放军具体确定了交接防地的时间、口令、办法。17日午夜,解放军接防部队进城,六十军同时撤出城外,开往九台休整。

60军起义后,郑洞国只是停止突围计划,新7军官兵并不愿意为蒋家王朝殉葬。10月19日,新7军军长李鸿率领新7军开到指定地点集中,向解放军投诚。

1948年10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东北地区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在向蒋介石做“曾叛李降,弹尽粮绝,退出中央银行大楼”的交待后,率兵团部以及直属部队放下武器。长春和平解放。

事件影响

长春国民党军第1兵团60军、新7军等部的投降,是国民党守城军队在高级指挥官的率领下实行全体投降的第一次,这是中国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将继续发生更大变化的象征。和平解放长春,是卫立煌集团以沉重打击,并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红色文物丨一幅工事图:为和平解放长春立下汗马功劳.今日头条.2024-02-23

和平解放长春的历史印记.国家税务总局.2024-02-23

1948年的今天,长春和平解放|红色日历.今日头条.2024-02-23

长春和平解放.人民网.2016-09-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