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民族学校 :长江源民族学校

更新时间:2024-09-20 19:25

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原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完全小学,始建于1958年3月,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不断发展,由简陋到初具规模。尤其是2002年由青藏铁路建设全局捐助扩建唐古拉山乡希望小学以来,学校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得到改善。

历史沿革

2005年根据省委、省政府三江源区退牧还草任务安排、同时根据省发政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省农牧厅《2004年青海省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的配套工程。三江源头唐古拉山镇128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800户牧民,已搬迁到格尔木市西藏路牧民新村,为保证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又为搬迁牧民安居乐业,解除后顾之优,在格尔木市南郊长江源村新建了该学校,2005年8月12日开工建设,2006年9月投入使用。又随着我市学校布局调整,原唐古拉山镇完全小学高年级集中到长江源民族学校就学,大部分教职工也抽回了长江源民族学校,并原学校设为了长江源民族学校的教学点。

办学规模

长江源民族学校是市民族中学后又一所九年一贯年制市区民族学校,总占地面积15000M2,建筑面积为2800多M2。

学校现有一栋教学楼,其中按设计有12间教室;3间实验室;3间办公室及器材室、图书室、活动室、值班室多媒体室、电教室等各1间。

按机构学校设有校长室、校长助理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财务处、网络信息与远程教育室、藏文教研室、汉文教研室及数学教研室等科室。

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汉族1人,藏族28人,中共党员16人,团员5人;专任教师21人,驾驶员1人,代课教师6人;本科3人,大专17人,中专7人,初小1人;小学高级15人,小学一级5人,未评人6,高级工1人。

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0人,班均约40人。其中藏族学生占99.9%。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学生占60%左右,唐古拉山镇学生占40%左右。

长江源民族学校建校以来,在格尔木市上级有关部门及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成功为标。”的办学宗旨,坚持“创建市级民族学校”为奋斗目标,确立“爱生如子,对生负责,促生成才”的办学理念,不让一名小学生掉队,逐步形成“团结、奋进、文明、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教学、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勤学、苦练、文明、诚信”的学风。

在学校工作中,全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转变观念,细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切实纠正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分强调分数的倾向。对学区内的教学点,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考核标准。

①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了学校管理制度化、程序化,逐步走向规范化。

②规范教学管理,开齐开足课程,落实活动课程、民族文化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育人为宗旨”的教学思想。在减轻负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在逐年提高。

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文体、读书等活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六一”体育竞赛,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对优秀者予以奖励。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高尚情操、健全品格的一代新人。

④加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学期开展规范教育周,班主任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以及《班级量化考评细则》进行学习、训练。学生行为规范良好,学生犯罪率为零,合格率达100%,体育合格率达100%。

随着办学条件的日趋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开创了新局面。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