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萼石莲 :景天科石莲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9:57

长萼石莲(学名:Sinocrassula ambigua (Praeger) A. Berger)为景天科石莲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无毛草本,高5—15厘米。须根数条,具多数纤维状侧根;根茎长2—7厘米,粗3—5(—10)毫米,具2—5分枝,分枝长1—6厘米,粗2—4毫米,灰白色至灰褐色,每分枝先端生莲座叶丛。

莲座状叶片近圆形、倒卵状圆形至倒卵形,长7—13毫米,宽6—13毫米,先端圆或具短尖,肉质,全缘,极厚,无叶柄。不育枝侧生,短,叶密聚,叶片同莲座叶。花茎顶生,直立,不分枝,疏生叶;茎生叶下部者对生或近对生,上部者互生,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6—10毫米,宽1.5—3.5毫米,先端钝,基部平截,全缘,灰绿色,无叶柄。

伞房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宽2.5—4厘米,有12—20花,排列稀疏;苞片线状长圆形,其他同茎生叶,但较小;花梗长2—8毫米,紫色。花近钟形;萼片5,等长,分离,线状长圆形或披针状线形,长3—4.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基部约0.5毫米合生;花瓣5,分离,狭卵形,长为萼片的1/2至近等长,红色、栗色或紫红色;雄蕊5,稍短于花瓣,花丝三角状线形,花药大,宽卵形;鳞片5,近四方形,长和宽约0.5毫米;心皮5,直立,长1.5—2毫米,花柱短。蓇葖直立,具多数种子。种子长圆状线形,长约0.5毫米,宽不足0.1毫米。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2,800(—3,630)米的岩壁缝或岩石隙。

分布范围

产德钦;四川省西南部有分布。

分布於于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省贵州省桂林市等地。

栽培

长萼石莲常用插,于春、夏进行。茎插、叶插均可。叶插时将完整的成熟叶片平铺在潮润的沙土上,叶面朝上,叶背朝下,不必覆土,放置阴凉处,10天左右从叶片基部可长出小叶丛及新根。室内扦插,四季均可进行,以8-10月为更好,生根快,成活率高。插穗可用单叶、蘖枝或顶枝,剪取的插穗长短不限,但剪口要干燥后,再插入沙床。插后一般20天左右生根。插壤不能太湿,否则剪口易发黄腐烂,根长2-3厘米时上盆。

或用分株法,即把根茎处萌发的小苗掰下,直接栽于盆中。

在北方宜温室盆栽。每年三、四月间换盆一次,加些磷肥。平时不施肥也可以,它虽然是耐阴植物,但时间过长叶片会稀瘦而失去原来风采。应隔几天拿到室外照晒一段时间,以保其丰满的神态。浇水除了夏季多一些外,一般不宜过多,尤其是冬季应控制浇水,使盆土经常保持干燥,以免腐烂而死亡。

宝石花管理简单,每年早春换盆,清理萎缩的枯叶和过多的子株。盆栽土以排水好的泥炭土或腐叶土加粗沙。生长期以干燥环境为好,不需多浇水。盆土过湿,茎叶易徒长,反耐观赏期缩短。特别冬季在低温条件下,水分过多根部易腐烂,变成无根植株。盛夏高温时,也不宜多浇水,可少些喷水,切忌阵雨冲淋。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以保持叶片青翠碧绿。但施肥过多,也会引支茎叶徒长,2-3年生以上的石莲花,植株趋向老化,应培育新苗及时更新。

春、秋是拟石莲花属植物的主要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株型松散,叶片变薄,叶色黯淡,叶面白粉减少。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避免盆土积水,空气干燥时可向植株周围洒水,但叶面,特别是叶丛中心不宜积水,否则会造成烂心。尤其要注意避免长期雨淋。

生长季节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施肥时不要将肥水溅到叶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气晴朗的早上或傍晚进行,当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浇一次透水,以冲淡土壤中残留的肥液。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倘若夜间最低温度在10℃左右,并有一定的昼夜温差,可适当浇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继续生长。如果保持不了这么高的温度,应控制浇水,维持盆土干燥,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温,某些品种甚至能耐0℃的低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