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牙 :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的牙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3

阻生牙(impactedtooth)是指由于骨、牙齿或软组织等阻挡,只能萌发出或完全不能萌发出到正常位置的牙齿。牙齿严重阻生时埋伏于黏膜或骨内成为埋伏牙。阻生牙是口腔正畸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牙齿发育障碍。牙齿的阻生可分为萌出延迟、部分阻生和全部埋伏阻生。不同部位阻生牙生长方向和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

任何均存在阻生可能,牙弓中不同牙位埋伏阻生的发病率不尽相同,上颌较下颌多发。牙弓中阻生牙患病率排序依照下颌和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下颌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中切牙的顺序患病率依次递减。女性较男性好发阻生牙,阻生牙多发生于替牙列时期。下颌第三磨牙又称智牙,是最易发生阻生的牙。由于此牙多引发冠周炎反复发作,常需拔除。

阻生牙常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和医源性三个方面因素,其中环境因素还可以分为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Zilberman等的研究发现,上颌尖牙腭侧阻生患者的家族有很大概率表现出同样的尖牙腭侧埋伏阻生,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损伤会导致阻生牙的发生。乳牙早失和滞留乳牙、萌出障碍、、牙列拥挤、黏膜软组织异常等是发生阻生牙的局部因素。阻生牙的医源性因素有根管治疗因素、正畸治疗因素和唇腭裂手术因素。

由于调查对象、地区和人种的不同,阻生牙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任何均存在阻生可能,牙弓中不同牙位埋伏阻生的发病率不尽相同,上颌较下颌多发。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女性较男性好发阻生牙,阻生牙多发生于替牙列时期,各牙位阻生好发年龄段与该恒牙的正常萌出时间有关。

阻生牙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同时会导致心理、消化功能、邻牙等一系列问题。表浅的阻生牙位于黏膜下,可通过临床检查进行初步诊断。深部的阻生牙则需要借助放射影像学诊断方法。阻生牙长期存在时可见邻近牙齿有移位,如倾斜、旋转和伸长,某些阻生牙的病例,临床可见滞留未脱落的乳牙,成功地治疗阻生牙可能需要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牙周科、修复科、放射科等医生共同参与。阻生牙的治疗有阻断性治疗、拔除阻生牙、保留阻生牙牵引入牙弓、移植阻生牙、阻生牙的直接复位等多种方法。

分类

根据阻生牙的牙冠位置分类

以阻生牙的牙冠位置位于唇腭侧为标准,分为唇侧阻生、腭侧阻生。

根据阻生牙是否破骨分类

以阻生牙是否破骨为标准,分为骨外阻生和骨内阻生。

根据阻生牙的牙长轴与正常牙长轴的关系分类

以阻生牙的牙长轴与正常牙长轴的关系为标准,分为水平位阻生牙、平行位阻生牙、倒置位阻生牙和倾斜位阻生牙四类。

病因

阻生牙常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和医源性三个方面因素。其中环境因素还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

一些部位的阻生牙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上腭侧阻生患者的家族有很大概率表现出相同的尖牙腭侧埋伏阻生、过小的侧切牙或牙列萌出迟缓。

环境因素

医源性因素

流行病学

中国流行病学

中国东南部地区上颌尖牙阻生患者中,唇侧阻生和腭侧阻生的比例是1.5:1,且唇侧阻生者多伴有上牙弓拥挤,而腭侧阻生者常存在侧切牙异常(锥形牙或缺失)的情况,大多数无拥挤。

上海市地区人群调查统计,阻生牙好发于8~14岁,切牙阻生患者好发于8~12岁,上颌尖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阻生患者好发于10~14岁,下颌第三磨牙多于18~25岁萌出,其阻生状况几乎可见于18岁以后的任何年龄。

国际流行病学

女性较男性好发阻生牙,多发生于替牙列时期,各牙位阻生好发年龄段与该恒牙正常萌出时间有关。当牙根发育超过最终牙根长度3/4时,牙齿即开始萌出。7~15岁是替牙列时期或恒牙建初期,阻生牙易在这个时期发现。

牙弓中阻生牙患病率排序依照下颌和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下颌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中切牙的顺序患病率依次递减。上颌尖牙阻生率为1%-3%。上颌尖牙阻生有唇、腭侧之分,不同种族的上颌尖牙唇侧阻生和腭侧阻生者的比例不尽相同。国外的报道为腭侧阻生占多数,唇侧阻生和腭侧阻生的比例为1:3;而亚洲人群则唇侧阻生者更多见。

临床表现

阻生牙的不良影响包括局部危害和全身危害。

全身危害

局部危害

检查诊断

阻生牙的诊断与定位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表浅的阻生牙位于黏膜下,可通过临床检查进行初步诊断。深部的阻生牙则需要借助放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方法根据X线投照原理及成像效果可以分为二维X线影像诊断方法和三维X线影像诊断方法。二维X线影像可确定阻生牙是否存在或判断阻生牙的大致位置。三维X线影像因共强大的三维重建功能,可精确显示阻生牙的解剖形态及三维空间位置,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诊断信息。

二维X线影像学

二维X线影像学诊断方法总体可归纳为三类,即单张影像定位法、互为直角X线定位法和球管移动定位法。

三维X线影像学诊断

三维X线影像诊断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颌骨结构,且没有解剖结构的重叠,可从任意角度观察阻生牙数月及形态,生长方向、唇腭侧位置、埋伏深度、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等,并且可以直接在三维图像上测量各种线距和角度,提供准确丰富的诊断信息。

鉴别诊断

原发性萌出障碍是一种罕见的由于萌出机制本身的异常所导致的牙齿的萌出障碍,常累及多个后牙导致单个或多个象限角的后牙开𬌗,且正畸治疗对其完全无效。因此,必须与一般阻生牙鉴别。这一类萌出障碍是不伴有系统综合征且无明显物理阻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的。Proffit等在1981年对这一疾病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此类特殊患者受累的后牙萌出运动停止可发生在破龈前和破龈后的任何时间,故将其归为一类并命名为原发性萌出障碍。

原发性萌出障碍的临床特征

原发性萌出障碍的临床分型

Sylvia等根据收集的约40例确定为原发性萌出障碍的病例及文献中的病例报道,将其分为两种基本分型。

原发性萌出障碍的诊断

原发性萌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都相对困难。原发性萌出障碍的诊断首先是一种排他性诊断,诊断的第一步是排除所有局部阻碍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导致的萌出障碍。在8~9岁时发现患者第一恒磨牙萌出障碍常常是原发性萌出障碍的首发表现,真正与其他个别牙阻生鉴别诊断以及原发性萌出障碍的分型诊断需要观察至14岁左右(正常个体前磨牙及第二磨牙完全萌出时),多个后牙的受累以及较为明确的家族史对诊断有指导意义。

治疗

阻生牙的正畸治疗:首先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位置,对于重要牙齿尽可能正畸治疗。通过外科手术开窗,应用正畸外力的作用牵引阻生的牙齿到正常的位置,排齐牙齿从而纠正错畸形。有难度的阻生牙也可以考虑自体牙再植。对于复杂的、重要性不足的阻生牙也可考虑拔除,正畸排齐牙列。

治疗原则

成功的阻生牙正畸治疗原则包括多学科的合作、整体治疗设计、牙周健康与美学的设计、牵引装置选择及支抗设计、矫治的牵引方向及大小的控制:

外科暴露

无明显发育畸形的阻生牙可以通过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方法牵引阻生牙萌出到牙弓。

阻生牙的拔除

对有症状和病变或可能引起邻近组织产生症状和病变的阻生牙均应拔除。

历史

1910年Clark首次将2张根尖片结合球管水平向改变角度来定位埋伏阻生牙的方法引人牙科邻域

锥形束CT,首先由意大利工程师Mozzo研制成功,并于1998年报道了由意大利Quantitative Radiology公司生产的第一台商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机一NewTom 9000。几乎同时,口腔颌面放射学家Arai教授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也于1998年报道了命名为“Ortho-CT”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机。

参考资料

阻生牙.用于死因与疾病统计的ICD-11.2023-11-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