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贵 :陈喜贵

更新时间:2024-09-21 03:43

陈喜贵,1987—1991年,在河北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学士;1995—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专业,导师冯俊,毕业论文《孔德实证主义研究》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专业,导师冯俊;毕业论文《雷蒙·阿隆政治哲学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87年至1991年,陈喜贵就读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获哲学学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他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毕业后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陈喜贵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研究课题

主持了三项课题的研究,即《新帝国主义研究》、《西部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和《现代西方社会公正理论研究》。其中,前两项已完成结项,后一项目前正在进行。参与“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论述”和“近年来公民社会及非政府组织发展与研究现状及其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前一项为国家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工程的子课题,后一项为中宣部委托课题,均已完成。

出版专著

《维护政治理性——雷蒙·阿隆政治哲学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译著《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冯俊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劳特利奇哲学史》(冯俊主持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马克思思想导论(第3版)》(与郑一明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以及《布莱克维尔哲学指导丛书:社会政治哲学》(冯俊主持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发表论文《论雷蒙·阿隆政治哲学的社会学分析方法》(《燕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90年代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问题的争论》(《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新帝国主义的政治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雷蒙·阿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同济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西部乡村治理结构探析》(《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西部新农村建设战略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7期)、《西部新农村建设理论综述》(《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8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论政治义务和政治权威的证立及其困境》(《同济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和《论罗尔斯公正理论的方法论困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从原初状态、最小最大规则和差异原则看罗尔斯正义论的内在矛盾》(《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等等;译文《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国家建设、现代政府和民主之路:六十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柏拉图和卡斯托里亚迪斯:对民主的掩盖和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译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等等,以及报道《扎实开展经典著作编译工作,倾力助推党的理论创新伟业——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与冯雷合写)。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