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昌 :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20:17

陈定昌(1937年1月30日—2020年9月7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到1949年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学习。1959年到1963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顺利毕业。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起担任航天科工集团集团第二研究院二部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9月7日陈定昌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陈定昌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代表作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软件工程》。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2014年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陈定昌1937年1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镇江。1948年到1949年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学习。1959年到1963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顺利毕业。

工作经历

创新之路

1965年钱学森提出激光是不是新能源,能不能运用到飞行器制导上,陈定昌接受任务后通过调研、查阅材料后认定激光应用很有前途。向当时的张怀足和钱学森先生汇报后,指示激光红外要和无线电同等地位发展,并支持二院二部成立了红外激光工程组。陈定昌提出的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5项创新项目全被列为重大项目。因为激光雷达在国际上刚刚起步,事关重大,钱学森先生亲自主持这项工作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等3家单位联合攻关,20多岁的陈定昌担任小组负责人。

成果颇丰

陈定昌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系统分析了毫米波、红外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毫米波精确制导技术的设想,率先提出选用角分辨力高、制导精度高、抗地杂波能力强、体积小的8mm波段。1984年起担任航天科工集团集团第二研究院二部主任,在二院研制第二代防空导弹的同时,开始提出第三代防空导弹的设想,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研制同一水平装备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导弹研制、试验能力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提出了现代化战争已经从单个航空武器系统对单个武器系统作战演变成“体系对体系”的对抗。

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人物逝世

2020年9月7日陈定昌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9月13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体系攻防和体系对抗技术与应用:陈定昌提出了现代化战争已经从单个航空武器系统对单个武器系统作战演变成“体系对体系”的对抗,例如空袭兵器有机地组成了空袭体系并与防空兵器组成的有机体系之间的对抗,开展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工作,提出了物理极限分析方法,筹建并推动了体系级仿真实验室建设,提出体系对抗中主战兵器不能隔代,应加速高新技术主战兵器发展,并应发展抗毁能力强的分布式指挥作战系统的结论。

高精度激光雷达技术与应用:陈定昌参加研制工作,1967年提出激光后向回波相对无线电后向散射来说存在“增益”,可以降低发射能量要求,这个发现国外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表相应结论,解决了一个原理难题。随即参加完成激光大气抖动测量、四象限四元硅探测器跟踪特性和窄带滤光片天空背景辐射噪声有效抑制等攻关工作,完成了大口径跟踪接收望远镜和高精度回转工作台研制,以及中国国内首台玻璃高重激光器和CO2激光器研制,建成了中国国内首台大型激光雷达,在飞行目标跟踪试验中,跟踪精度比设计指标提高近7倍,后应用于地球动力卫星合作目标测量,测量距离达到了5000km以上。

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与应用:陈定昌系统分析了毫米波、红外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毫米波精确制导技术的设想,率先提出选用8mm波段,将红外亚成像高精度制导作为辅助方案。推动建立起了毫米波小功率和大功率器件、毫米波集成电路、高精度反馈系统、位标器、天线罩的研制生产基地,主持了半主动毫米波制导系统,攻克了大功率发射机、集成前端等,成功地在强地杂波下跟踪了运动目标;主持了主动毫米波高分辨力一维成像系统,攻克了宽带高线性度收/发和数据处理技术。 

复杂环境下信息检测和处理技术与应用:陈定昌提出将“和差归一化”的原理应用到边扫描边跟踪的雷达中,采用“对数双通道除法器”或“单通道除法器”,来消除各种类型的幅度干扰调制,保持正常的高精度跟踪方法,得到成功应用;针对自卫式杂波干扰,提出直接跟踪杂波源干扰机,并设计研制了中频信号干扰仿真器;成为其后的典型干扰对抗措施。参与制定或主持制定的多次抗干扰规划,提出频率捷变、大功率应答机、脉冲压缩、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等三十多项抗干扰措施,至今仍是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

高速飞行器制导数字技术及应用:陈定昌主持制导系统和系统总体工作,完成了制导控制系统方案和系统抗干扰研究,解决了遥控应答机和上下行线系统不匹配的有关问题,组织完成了多传感器和发射架多轴系调整、制导控制精度攻关和红外位标器门限调整及雷达S跟踪曲线线性段加大等工作,解决了初制导问题。推动了第三代防御飞行器提出与研制。牵引并推动了气动热对光学成像影响的国内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新型的应用模式,调整完善了飞行设计空域。

高精度无人飞行器设计技术及应用 :提出了发展高精度无人飞行器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攻关途径,牵引突破了五大核心技术和20项先进技术。指导解决了发动机工作水激问题等难题;牵引并指导了中国国内光纤陀螺的攻关与研制工作,直接参与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惯测组合的方案制订和攻关研制,研制出中国国内首台全数字闭环低造价单模光纤陀螺;指导解决了飞行器结构加固、减震和系统联调电磁兼容等系统问题。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陈定昌共发表论文4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陈定昌代表作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

陈定昌向学生传递“要自身严谨,不能迷信权威”的研究理念。代表性学生有建斌,陈定昌带的最后一个博士生是跃宾。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陈定昌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十九;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并先后获得部委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社会任职

人物关系

影响与后世纪念

陈定昌院士事迹报告会于2021年6月3日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馆官网设置了陈定昌专栏,集中展示了陈定昌的生平事迹。

《陈定昌院士传记》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分为八章内容,包括“生于困苦 自强不息长成才”“投身国防 雄鹰展翅栉风雨”“勇于担当 助推二院返地空”“敢于探索 精确制导谱新篇”“天降大任 为我中华铸神剑”等。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学部表示:“陈定昌同志是中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防空体系研究和三代防空装备的实践者、拓新者和谋划者,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何梁何利基金表示:“陈定昌在工程科技工作中,学术严谨、学风正派、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和显著的工程应用成效。 ”

航天科工集团集团第二研究院表示:“陈定昌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高度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将毕生心血全部倾注到航天事业之中,殚精竭虑、奉献终身,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为国家铸就空天神盾。”

挽联:“家国情怀,毕生追梦,无私奉献,功勋卓著。”

中国新闻网表示:“陈定昌,中国国防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却永远是中国科技银河系中一颗熠生辉的星辰,更激励着一代代航天青年为国铸剑、捍卫世界和平。”

科技日报》表示:“陈定昌是国防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也是中国科技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参考资料

陈定昌.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3-09

陈定昌同志生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23-03-09

陈定昌.国家图书馆.2023-03-09

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陈定昌逝世.光明网.2023-03-09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3-09

他弃文从理,研制出中国首部激光雷达.清华大学.2023-03-09

陈定昌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澎湃中国航天科工.2023-03-09

陈定昌.中国知网.2023-03-09

逝者丨导弹专家陈定昌:生于乱世弃文从理,投身国防一甲子.新京报网.2023-03-09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新华网.2023-03-09

【科学时报】中科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科学网.2023-03-09

陈定昌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23-03-09

百年党史|“你的事业后继有人,所以你就放心吧!”.西咸新区.2023-03-09

陈定昌院士事迹报告会举行.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2023-03-09

陈定昌院士传记 .国家图书馆.2023-03-09

追忆陈定昌院士:中国精确制导主要奠基人 研制出首部激光雷达.中国新闻网.2023-03-09

陈定昌院士:毕生追梦的战略科学家.清华大学.2023-03-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