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3

陈文玲,女,1953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75年,陈文玲进入石家庄市商业局工作,并于1983年进入河北省商业厅工作,先后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和处长。陈文玲曾就读于中央电视大学。1991年,被原商业部派往日本研修商业企业管理。1994年,陈文玲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陈文玲开始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先后任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司长。从1999年到2008年,陈文玲连续10年参与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理讲话和每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2009年,陈文玲获得“建国60年中国流通领域有突出成就人物”称号。2010年10月起,陈文玲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至2017年,作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陈文玲多次参与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2018年,她被中国社科院评价研究院与经济日报联合评为《中国智库领军人物》。

陈文玲长期致力于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流通经济等领域战略、决策与政策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近千篇。曾主持或参与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关于“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形势、中美关系等重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近百项,并先后参加国家“九五”至“十四五”相关规划的制定、研究或专家评审。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3年,陈文玲出生在石家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8年,陈文玲初中没有毕业就在“文革”的冲击下走向社会,在石家庄市燃建公司的煤店里当起了售煤员。1975年,陈文玲在石家庄财贸民政系统七·二一大学学习中文和日语,并进入石家庄市商业局工作。1983年,工作表现突出的她又进入河北省商业厅工作,先后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和处长。在工作中,陈文玲从未间断过学习,读过中央电视大学,参加北京财贸管理学院研究生班业余研修学习,还于1991年被原商业部派往日本研修商业企业管理。

1994年,陈文玲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贾履让。1997年,当时在海南工作的陈文玲在车祸中右臂粉碎性骨折,手术后第三天,她就请了一位助手在病房听她口述整理成论文。整篇论文就是在陈文玲5个月住院时间里完成的。陈文玲的博士论文《流通新论》获得了导师和国内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的高度肯定。她提出了社会化大流通和现代流通的新理论。针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出现的新经济现象,特别是形成这些新经济现象的内在动因———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混沌化大流通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社会化大流通和现代流通理论,包括其概念、内涵、发展趋势、时代特征和主要表现形式等。这个理论体系被认为是对流通基础理论研究的新突破,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1998年,陈文玲撰写了《中国商业发展报告》,在全国最早提出流通先导理论,这个理论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共识,被决策层、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应用。博士毕业后,陈文玲在国内贸易部中国商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了三年。

国务院研究室

1999年,陈文玲开始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先后任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司长,并任国务院第一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第一、第二届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外聘专家等。从1999年到2008年,陈文玲连续10年参与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理讲话和每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2009年,陈文玲获得由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流通竞争力中心联合评选的“建国60年中国流通领域有突出成就人物”称号。在国务院研究室期间,陈文玲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实际进行多项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撰写向中央、国务院领导呈报的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决策参考》《研究报告》《室内通讯》和专送报告200多期(份),多份研究成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很多重要建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领导重视并批示,推动了相关工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0年10月起,陈文玲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至2017年,作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陈文玲参与起草研究和讨论,并多次参与相关的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起草工作。2018年,陈文玲出席了“一带一路”五周年座谈会;同年,她被中国社科院评价研究院与经济日报联合评为《中国智库领军人物》。2018年12月,陈文玲在《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上表示,现代流通能力包括货币流通与国家信用存在直接的关系,国家的战略、国家的信用、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影响力都会对之产生影响。而现代流通的核心能力又会对一个国家的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2050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首先必须是一个流通强国。因此,现代流通从理论到实践必须实现大的突破。

2020年6月,陈文玲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把中医药振兴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她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下决心重构中医药管理体系和西医药管理体系,真正建立并行、并重的体制机制,对中医药的培育发展和监管遵循中医药自身的规律。2021年6月,陈文玲指出,面对中美博弈的主轴由贸易战转向科技战的现状,中国应维持应用创新优势,弥补原始创新不足,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3年2月,陈文玲表示,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反弹的关键性力量,是中国经济长周期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引领性力量。扩大消费需求是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消费疲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主要表现为六方面失衡:国内消费需求与国际消费需求失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与消费增长速度的失衡、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失衡、满足刚性消费需求与弹性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失衡、最终消费率占比高的人群消费能力不足与高消费人群消费能力释放不足的失衡、储蓄不断增加与消费意愿不断降低的失衡。2024年5月,陈文玲在接受中新财经专访时表示,当前认知挑战给全球科技创新带来了新冲突。中国产能过剩其实是伪命题,这个“帽子”中国戴不了。但中国新能源车产业不能盲目乐观,要加快创新,让长板锻得更长。

社会活动

2021年12月25日,陈文玲出席中国加入APEC三十周年工商界主题活动暨2021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她表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组织,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样,都是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伴随着APEC的发展,中国始终是APEC的典范和引领者,或者说引擎。

在人大重阳2022年5月30日举办以“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评估及应对”为主题的中美论坛(2022年春季)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美国近期一直在逼迫一些国家选边站队,实际上几乎所有国家没有随之起舞。她对国内一些学者提出批评,认为不要只看到美国来势汹汹的表现,而不看美国搞排除中国的小圈子有心无力的事实。

2022年7月27日,陈文玲应邀出席海南中改院第二届消费经济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她表示,中国当前消费结构存在五大失衡,稳住中国经济发展大盘必须全力稳消费。

2023年3月17日-18日,2023亚太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陈文玲出席活动并以《经济复苏下的新消费》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陈文玲表示,2022年很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影响,其中在三驾马车里面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这驾马车;而扩大消费的前提,就是让老百姓有钱消费。

2023年11月29日,以“抓机遇 争作为 走在前”为主题的新时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举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陈文玲做了题为《县域经济将发生历史性、颠覆性、革命性变化》的主旨演讲。陈文玲表示,中国GDP发展最大的发展潜力、引擎实际上是在县域,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从格局上看正在出现“四个下沉”,这将极大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

陈文玲长期致力于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流通经济、现代商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领域战略、决策与政策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陈文玲连续十年主持中心课题组持续性进行中美问题研究。进行课题构架、主要观点设计,组织专家座谈、深入调查研究,负责课题总,亲自撰写课题总报告和重要章节。围绕国际战略、国际经济、中美关系等多维度深入、持续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撰写署名文章、接受媒体采访,与美国等国家著名智库、有关机构、专家学者等交流对话,在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言或者发表主题演讲。近年发表文章、接受专访等累计200多万字。近几年部分研究成果将出版《变局:中国智库专家的视角》(上、下册)。多次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派,带队或参与赴美国等国家调研,参加中美有关对话或者重要国际会议。

作为课题组长,陈文玲在课题负责人曾培炎、王春正等指导下,组织或者主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与路径》《一带一路中的中印关系研究》《一带一路中的美国问题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大国关系研究》《中缅经济走廊研究》《中老经济走廊研究》《一带一路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研究》《一带一路大数据库建设构架研究》《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报告》等重大课题研究。其中《一带一路构想研究》获2015年度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美未来十年经贸关系研究》获二等奖;研究报告《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的连心路、共同美好生活的圆梦路》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带领研究人员完成2019年国新办发布《一带一路:进展、贡献、展望》白皮书的前期研究与撰写。在国家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代表课题组连续发布中心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路孚特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研究成果《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报告》。连续三年被国家官网《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评为一带一路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2018年在上海社科院所作智库评价的专题评价中,中美经贸关系专题研究成果被评为智库排名第一位。

陈文玲跟踪研究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作为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长,组织开展《互联网改变传统业态》《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的理论内涵与基础框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企业调研(阿里巴巴)》《全球数字治理模式与中国应对战略研究》等,创造性地提出了“E国际贸易”等重大概念,对互联网改变传统业态、跨境电子商务、网约车等新经济新业态的研究报告获得国家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对改革和创新商业模式,完善现有监管框架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同时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该领域重要专家,任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咨询专家,连续两届任阿里巴巴学术委员等社会职务。

从2000年以后,陈文玲连续多年跟踪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完成了《透视中国——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上、下)、《药品现代流通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健康中国2020”国家战略规划》《2011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改革三年总结研究》《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评估分析研究》等课题。进行课题构架、提出主要观点、组织专家座谈、深入实际调研、进行课题总纂,执笔撰写课题总报告和重要章节。撰写的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议、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调研与建议、药品集贸市场的暗访、食品药品安全调研与建议、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篇内参获得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2007年被聘为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2011年被聘为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2020年提出的中医药全程、深度参加抗击疫情和中西医并举并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陈文玲曾先后参加国家“九五”至“十四五”相关规划的制定、研究或专家评审。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期间,陈文玲呈送领导同志参阅的《要情》《研究报告》《智库言论》和其他内参报告近百件,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一部分转化为国家战略、规划或政策。

主持的重大研究课题

陈文玲主持或者参与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关于“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形势、中美关系、中国宏观经济、中国对外开放、金砖国家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研究、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经济新常态理论研究、互联网革命与业态变革、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中国医药卫生改革、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近百项。

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自2014年以来,陈文玲对“一带一路”进行持续跟踪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或者课题组长,主持重要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进展、贡献与展望(国家白皮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老挝经济走廊规划》《中国-缅甸经济走廊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与路径》《“一带一路”中的中印关系研究》《“一带一路”中的美国问题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大国关系研究》《“一带一路”理论框架与实践研究》《“一带一路”大数据库》《“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研究》《“一带一路”物流体系研究》等重大研究。撰写这些重大课题总报告或主要章节,组织课题组高质量完成研究。出版了一带一路系列研究成果:《“一带一路”:倡议与构想》(上)、《“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和《“一带一路”:合作与互鉴》(下)、《“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报告》(2017、2019年中英文版),发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相关内参、学术文章100余篇。

在现代流通、现代市场、现代物流、现代商业、国家区域经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领域,陈文玲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研究成果。

相关学术积累和贡献

陈文玲长期致力于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流通经济、新经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研究,出版著作50余部(其中合著17部),发表论文及内参研究报告上千篇。列入中国知网公布的文献检索排在全国前300名的经济学家行列,是论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材料、新华文摘经济研究参考等权威机构选用较多的经济学家之一。

相关领域理论创新

现代流通理论

最有代表性的是1994年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了社会化大流通的理论。研究成果被全国几十家家重要报刊杂志刊登,并出版了专著《流通新论》。该著作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在校研究生的选修课,并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为此书撰写序言认为,这部著作的许多观点是对流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突破,是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对推动中国流通理论研究和深化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创新之处主要是从四方面揭示现代流通发展的共同规律。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流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流通理论的合理内核,有机地融合起来,从中抽象出“流通一般”这个“中西合璧”的共同点,揭示东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流通理论的共同规律。从而走出了经济学中姓社姓资的误区。这在当时是一个首创。

二是揭示流通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把流通按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划分为初始、一般和社会化大流通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虽然没有明显的边际界限,却同人类发展史一样,处于永恒运动着变化着的演进过程中,下一个流通形态是上一个流通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上一个流通形态是引起下一个流通形态变化的动因。通过对流通三个阶段形成、特点和标志的研究,揭示了流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性。

三是在国内首次提出社会化大流通的现代流通理论。包括其概念、内涵、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向。作者提出的所谓社会化大流通,就是涵盖一切进入流通可以用于交换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载体与非物质载体以及交换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化大流通条件下,除了在流通一般阶段所形成的以有形的、刚性的要素禀赋为主的市场体系,更多无形的、柔性的、流动着的、更高级的要素禀赋进入了市场;不但使有物质载体的流通迅速扩张、分化和整合,而且使更多的非物质载体的流通加速膨胀,使流通的空间容量和密度产生了极大化的发展趋向,现代流通进入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高智能化和混沌化的时代。特别是最早提出,信息作为要素禀赋进入流通,将产生巨大变量,成为流通加速度发展的要因。

四是流通一般阶段的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对独立的形态逐渐隐退,社会的分工和交易都将被流通的“囊袋”所“吞食”。提出了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流通,是面向全球市场、全开放的流通,是涵盖生产、流通全过程的流通,是以消费为起点、周而复始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而物流越来越成为流通中的决定性力量。必须从内外贸分割、国内外分割、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误区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视角来诠释现代流通理论。这些理论具有原创性,使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很多新经济现象从理论上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一带一路”相关理论研究

陈文玲围绕“一带一路”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以下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2014年提出“一带一路”的总体构想,被决策采纳。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起,“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就成为中心重大基金课题,陈文玲连续多年作为课题组长,组织课题组开展了大量“一带一路”的重要研究课题。2014年,受国家有关部委委托,陈文玲组织课题组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重大课题研究,提出了包括战略方向、六大走廊、重要节点、建设领域、建设步骤等在内的“一带一路”系统性建设方略研究,该课题一些成果被吸收到三部委《愿景与行动》中,并获2015年度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二是研究提出了“一带一路”理论框架。在课题负责人曾培炎指导下,陈文玲作为课题组组长,组织中心课题组开展探索“一带一路”理论框架的重大课题研究,从理论上诠释“一带一路”本质属性、核心理念、基本原则、性质特点等基本问题,对“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新型全球化、新型国际关系等重要概念,以及相互关系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诠释。执笔撰写了课题总报告,研究成果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年正式出版。

三是提出“一带一路”陆海空网冰立体化空间布局,提出“硬联通”与“软联通”的概念,认为应该“软联通”先行。受国家有关部委委托,围绕“一带一路”规则对接、教育培训、民心相通等开展了若干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使“软联通”的相关工作逐步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相关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制定中。

2019年带领课题组完成国家“一带一路”白皮书前期研究起草工作,2020年带领课题组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原地区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丛书之一《携手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第二章撰写,并对全国发改委系统进行本书视频解读。

关于国际经济与对外开放理论

一是对国际经济进行持续研究。连续对世界经济进行跟踪研究,撰写中心每年度《国际经济形势研究》(2010-2017)专著的总报告。提出全球经济呈现“三低三高”将驶出浅水域,或将迎来复苏拐点,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战将成为世界经济下行的变量,与之后三大国际机构发布的预测基本一致。紧密跟踪急剧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撰写多篇文章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提出“十大风险”“疫情之后国际变局,世界进入强人时代”等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材料全文转载。持续研究全球经济的趋势和变化,实际发展证明其研究成果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相关政策建议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2000年初提出了内外贸一体化理论。提出要通过国内外畅通的大流通体系的构建,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内外贸一体化的国际大循环与大市场。出版专著《现代流通与内外贸一体化》,对现代流通理论进行全面深入阐释。

三是提出了中国外贸发展转型的系统战略。2006年受邀参加国务院主管领导主持的外贸专家座谈会,提出推动中国外贸发展转型,推动中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政策建议。提出要推动中国从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型,推动中国从低端工业制成品出口向中高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转型,推动中国从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向贸易平衡政策转变,推动中国从低价格、低层次竞争向互利共赢战略转型,推动中国从货物贸易为主向注重提高服务贸易比重转型,推动中国由“引进来”向“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转型,推动中国由单一外贸政策向综合型、协调型外贸政策转型。陈文玲提出的重要建议,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推动了相关工作。

四是在国内最先提出E国际贸易的概念、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数字服务等E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她提出,E国际贸易是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革命、业态变革等变量相互作用形成的贸易形态的演化,是下一代主要贸易方式,并将逐步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小额边境贸易和采购贸易等方式交互融合。在长期调研和理论研究基础上,最先提出E国际贸易的概念、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有关研究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重要批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部门吸纳。代表课题组在WTO相关专场会议上发布研究成果。

关于世界变局和中美关系相关理论与重要观点

一是提出了关于世界变局的重大论述。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深刻调整和演化,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新一轮科技革命、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交织在一起,将引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和政府执政方式的变革。世界大国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大国的竞争和博弈非常激烈,中美关系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变量。

二是在不同时段对中美关系提出重要判断。陈文玲主持开展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大课题研究,立足中美关系的机遇、挑战、可能影响的变量,提出未来中美新型大国建设可能的几种走向。近几年提出中美在经贸、政治、地缘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摩擦与冲突的重要分析与预判。

三是对唐纳德·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动向的预判。主持开展了特朗普执政后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等重大课题研究,在特朗普刚刚赢得大选后,对其执政后可能采取的战略、政策等手段进行研判。对美国退出TPP、美国对中国及其他国家发动贸易战、美国亚太战略向印太战略升级、美朝博弈更加激烈等重大事件进行了研究与预测,在服务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围绕中美贸易战提出重要建议。受有关决策部门委托,围绕中美经贸冲突、中美科技脱钩、中美金融战、中美贸易谈判策略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有关建议被决策部门吸收或者参考。

五是研究美国收割世界财富的经济武器与运作密码,从而分析美国的国家举国体制和深层次矛盾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公开发表了多篇重要学术论文,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论

一是提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思路。2002年提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构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道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世界性难题等建议。2007年认为,中国医改已进入攻坚阶段,加强医改理论的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强对重大医改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加强对国际医改做法和经验的借鉴,应加强对深化医改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不仅必要,而且非常紧迫。中国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何构建基于国民可持续的健康体系,在打破不治未病治已病的疾病预防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十几亿人口本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医药卫生体制机制。

陈文玲认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挑战之严峻,任务之艰巨,工作之复杂,是举世公认的。陈文玲出版了专著《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下)》,把围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做的诸多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中包括对此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和系统梳理;包括呈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参阅,并对决策起到推动作用的内部报告(已经解密的内部报告);包括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问题所作的专题研究报告;公开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和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发言呈现给读者,对研究和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所启示。主持《2011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报告》。

二是提出构建中西医并行、并重、并举的医药卫生体制。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撰写多篇中医药战疫的决策咨询报告,多篇报告被决策层采用。撰写《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 构建中西医并重的医药卫生体制》等重要文章和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陈文玲认为,新冠疫情爆发后,中西医结合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抗疫形势快速好转,治愈率大幅提高,轻症转重症大幅降低,目前已经在国内控制了疫情。在这次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的人民战争的总体战、阻击战中,中医药在这场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应得到重视与发掘。但中国中医药日益衰落的状况,包括所谓中医现代化,以西医方式管理中医,以政令消除中医药学,现存医学教育制度对中医的忽视以及利益驱动的西医药选择上的“需求偏好”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应当全面总结中国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取得的成绩,尊重中医药自身规律,推动中医管理和中医人才培育,抓紧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下决心构建中西医并行、并重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

主要作品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

陈文玲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近千篇,主要发表在《管理世界》《理论动态》《宏观经济研究》《全球化》《南京社会科学》《流通经济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重要报刊杂志上。

 参考资料:

研究报告

参考资料: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国务院研究室是直接服务于总理的智囊机构,这里聚集着全国最优秀的学界精英,为总理的各项工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著名经济学家陈文玲正是这支精英队伍当中的佼佼者。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的陈文玲,不仅是现代流通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还直接参与和助推了政府重大决策,并连续7年参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文件的起草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期间对外开放战略规划等多项重要研究工作。(新浪财经 评)

陈文玲主要从事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现代流通、现代商业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参与中央、国务院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包括区域战略研究、对外开放、现代流通、现代物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提交大量调研报告,得到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先后为近20个国家部委讲授《如何围绕决策深入调查研究》的专题报告,并十几次获国务院研究室一、二等和重要研究成果奖。(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评)

集经济学家与诗人词家于一身,陈文玲的诗词作品不少反映出她心系国计民生的博大情怀、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讴歌、对四季风光、祖国山水的赞赏和对天文地理、人情世事的感悟。(中国新闻网 评)

参考资料

chenwenling.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24-05-14

陈文玲.豆瓣.2024-05-14

陈文玲:激情徜徉中国经济研究.新浪财经.2024-05-14

陈文玲:现代化强国首先必须是流通强国.百家号.2024-05-14

下决心建立中西医并行并重管理体制——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新华社新媒体.2024-05-14

【深度分析】陈文玲:美国与中国竞争博弈的主轴是科技领域.澎湃新闻.2024-05-14

陈文玲:消费疲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5-14

陈文玲: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一车难求,“产能过剩论”纯属偏见.中国新闻网.2024-05-14

加入APEC三十年,中国始终是典范和引领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24-05-14

陈文玲:对美国的任何招数,不要一看来势汹汹就害怕了.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5-14

陈文玲:稳住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澎湃新闻.2024-05-14

陈文玲:报复性消费还没有真正到来,报复性开会已经到来了.新浪财经.2024-05-1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向县域下沉.新华社客户端.2024-05-14

中华诗词高端研讨会在广东惠州举办.中国新闻网.2024-05-14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经济参考网.2024-05-14

专家矩阵.中宏网.2024-05-14

陈文玲.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2024-05-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