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科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2

陈文科,男,现任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并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博士生导师以及湖北省高校人文重点学科基地──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1993年授予国务院特贴专家称号。

人物经历

1945年生于湖北省鄂城县,1968年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专业毕业。至今30余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68年12月至1980年10月约12年间,先后在贵州织金县鄂城区县当过工人、农民和机关干部,可称为基层锻炼阶段;二是1980年以来,一直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可称为治学阶段。

研究方向

20年来,致力于大国发展问题,特别是大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他对农业、农村问题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1985年,重点是研究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特别是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问题。第二个阶段是1986─1991年,重点研究农村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特别是县经济体制改革,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至今,则是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改革深化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主要贡献

主要著作

有:《中国现阶段农业家庭经营问题》(1990年)、《经济改革的纵横思维》(1993年)、《大国发展的十大困惑》(1994年)、《走出“怪圈”──大国的改革变形与矫治》(1994年)、《中国县经济的改革与发展》(1987年,合著)、《中国农村生

产关系研究》(1988年,合著)、《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剖析》(1988年,合著)、《中国农村经济学概论》(1989年,合著)、《水体经济原理》(1991年,合著)、《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研究》(1992年,合著)、《古老而年轻的课题──大国农民问题研究》(1994年,合著)、《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1996年,合著)、《农业产业化及其运作》(1998年,合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1999年)、《农业灾害经济学原理》(2000年,合著)、《中国农民问题》(2000年,合著)、《陈文科选集》(2001年)等。

陈文科研究员从1980年第6期《经济问题探索》发表《人民公社必须实行政社分开》一文算起迄今,第一个阶段是1980─1985年,重点是研究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特别是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问题,其代表作有:《试论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的多样性》(《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第1期),《论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特点》(《学术论坛》1984年第3期),《完善农业联产承包制的几个问题》(《农业经济论丛》1985年第6期),《社会主义合作经济引进家庭经营的实质及意义》(《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等。第二个阶段是1986─1991年,重点研究农村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特别是县经济体制改革,其代表作有:《中国县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中国县经济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江汉论坛》1986年第4期),《农村商品经济体制与第二步改革》(《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第7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双重任务与阻滞改革的宏观因素分析》(《江海学刊》1990年第2期),《县改市变革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农村经济》1991年第7期)。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至今,则是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改革深化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代表作有:《中国现阶段农业家庭经营问题》(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年),《农业灾害经济学原理》(2000年,山西经济出版社)和《中国农民问题》(200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老商品粮基地县的困境与对策》(《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10期),《粮食与90年代中国改革与发展》(《江海学刊》1994年第5期),《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形式》(《河北学刊》1995年第1期),《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6期),《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七点建议》(《农民日报》1995年7月26日),《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经济研究》1996年第7期)等。

陈文科研究员长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以张老为榜样,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注重中国一类大国发展的全方位研究,其代表作《发展经济学的突破与大国发展的困惑》以及由他主编的《大国发展问题丛书》十本专著,正是这方面的扛鼎之作。

思想意义

陈文科研究员是首次对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矛盾作全面、科学论断的学者之一。《大国发展的十大困惑》按内在逻辑揭示了大国发展的十大矛盾,它们是:人口困惑、结构困惑、生态困惑、灾害困惑、短缺困惑、债务困惑、市场困惑、体制困惑、农民问题困惑以及传统文化的困惑。作者认为:这十大困惑。“至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基本上属于经济因素,第二类,兼有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第三类,属于综合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因素。”这样,作者便总结出了他分析大国发展问题的特殊视角,即:分析经济因素应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因素相结合,注重历史因素的分析;分析大国发展的共性因素与分析各国的特殊因素相结合,注重对不同大国的比较分析;分析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结合,注意对大国自然地理和资源因素的静、动态分析。作者这样的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性和多面性,并依此构筑起属于他所有的特殊的改革理论和发展思想。诸如:《论有计划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论中国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的结合》、《论治理改革中的畸变现象》、《经济文化道德化与文化经济规范化》等,都是这种分析方法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

事实上,陈文科研究员关于大国发展矛盾的剖析及其分析方法,已形成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更切合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实际。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多元结构在空间上并存的社会,其现代化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为从经济学上来看,其传统与法制的、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经济的矛盾,某种意义上也是它的“原罪”。作为一个逐渐改造和剥离的过程,中国的发展将伴随着持续很长时间的改革与社会重新整合,而决不止是一个资本的注入或资本的形成率问题。中国是这样,印度、巴西等发展大国同样如此,所不同的是它们的文化、制度条件各有差异罢了。

这种历史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尽管有别于正统经济学,但它能准确地解析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发展经济学开始被“本土化”了,以此为基础,真正科学的发展经济学也开始摆脱经济学的从属地位,在中国的土壤上以主流学派的面貌破土而出。这是继张培刚先生以来,陈文科这辈经济学家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主要论文

第一编理论经济学问题

1、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原载《经济日报》1992年4月18日

2、论“公有制为主体”,原载《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

3、发展经济学的突破与大国发展的困惑,原载《江汉论坛》1994年第10期

4、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原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7期

5、再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几个问题,原载《中国农行武汉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系统工程论纲,原载《江汉论坛》1995年第5期

7、论中国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原载《江汉论坛》1999年第12期

8、当前股份制运作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原载《厂长经理日报》1998年6月22日

9、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征,原载《江汉论坛》1992年第2期

10、论有计划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分别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现代经济》1993年第4期

11、论治理改革中的畸变现象,原载《经济日报》1989年4月7日

12、社会主义改革变形与高速赶超战略,原载《社会科学动态》1990年第8~9期

13、论作为改革过渡形式的放权让利,原载《江汉论坛》1992年第3期

14、论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内部原因,原载《江汉论坛》1990年第7期

15、当代改革潮流中“趋同”现象的深层思考──兼评“两种制度趋同”论,原载《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第11期

16、经济文化道德化、文化经济规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原载《江汉论坛》1996年第1期

第二编经济体制改革

17、论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国家宏观调控,原载《江汉论坛》1993年第10期

18、论我国转轨时期通货膨胀的转轨特点,原载《经济评论》1995年第4期

19、通货膨胀应“以改促治”,原载《经济参考报》1995年12月26日

20、加快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轨,原载《人民日报》1994年1月31日

21、变政府主导为市场导向──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思路,原载《光明日报》1995年5月8日

22、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原载《厂长经理日报》1996年6月10日

23、加重改革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兼论我国改革的真正难点,原载《中州学刊》1991年第5期

24、坚持价格改革,控制通货膨胀──兼评“通货膨胀于改革和发展无害论”,原载《江汉论坛》1988年第10期

25、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原载《湖北日报》1992年11月26日

26、我国价格改革的多角反思,原载《人文杂志》1991年第1期

27、我国所有制改革面面观,原载《江汉论坛》1991年第7期

28、把竞争性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原载《企业经济》1994年第1期

29、产权乎,资金乎,政策乎,抑或管理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困境辨析,原载《改革纵横》1995年第8期

30、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解决好的几个关系,原载《经济参考报》1994年6月1日

31、湖北省老工业基地的迟滞与系统改造,原载《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第174期

32、大型水电企业国有制实现形式的成功探索──湖北清江流域开发模式的调查与思考,原载《江汉论坛》1997年第11期

33、依托军工发展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原载《军事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34、加快湖北经济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原载《江汉论坛》1998年第6期

第三编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

35、试论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的多样性,原载《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第2期

36、完善联产承包制的几个问题,原载《农业经济论丛》1985年第6期

37、社会主义合作经济引进家庭经营的实质及意义,原载《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38、中国农工商联合企业发展趋势浅析,原载《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39、论80年代中国农民的特点,原载《学术论坛》1984年第3期

40、中国县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原载《江汉论坛》1986年第4期

41、中国农村改革的双重任务与阻滞改革的宏观因素分析,原载《江海学刊》1990年第2期

42、县改市变革的经济学思考,原载《中国农村经济》1991年第7期

43、农村商品经济体制与第二步改革,原载《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第7期

44、老商品粮基地县的现状、困境与对策──江汉平原监利市的调查,原载《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10期

45、粮食与90年代中国改革和发展,原载《江海学刊》1994年第5期

46、关于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问题,原载《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47、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七个问题,原载《农民日报》1995年7月26日

48、论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形式,原载《河北学刊》1995年第1期

49、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原载《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6期

50、发展现代市场农业仍需政府保护,原载《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5期

51、中西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选择,原载《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1月

52、城郊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原载《鄂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53、当代农民问题的若干认识论略,原载《鄂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54、对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的若干建议,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7年第37期

55、农业产业化的本质、生命力及其在中国的创新,原载《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增刊

56、最广义农业: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基础论”的依据,原载《理论月刊》1998年第4期

第四编开放开发战略

57、沿江经济带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原载《经济学家》1997年第3期

58、加快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的协调发展,原载《学习与实践》1996年第9期

59、论区域特色经济与中国东西合作,原载《江汉论坛》1999年第5期

60、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几个关系,原载《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第7期

61、稳中求进──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原载《金融早报》1997年9月20日7版

62、论90年代中国开放的江海一体大战略,原载《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63、论长江开发开放的支撑点──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原载《求索》1993年第1期

64、在比较中定位,加快内陆城市国际性进程──关于把武汉市建成国际性城市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原载《江汉论坛》1994年第2期

65、从区域中心逐步走向国际性城市──关于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的辨证对策,原载《湖北社会科学》1993年第8期

66、面向21世纪,实现湖北经济第二次跳跃──关于湖北“九五”发展战略的思考,原载《江汉论坛》1995年第4期

67、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湖北向经济强省的飞跃,原载《江汉论坛》1996年第8期

68、适度退田还湖与长江中下游平原防洪,原载《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8期

69、防治长江水患当上下游兼治、江湖兼治,原载《湖北经济》1998年第10期

70、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精神文明建设,原载《人民日报·理论内参》1997年第4期

出版著作

1978─1999

1、湖北农村合作制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7,副主编)

2、中国县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11,副主编)

3、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剖析──巨变中的鄂州市(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5,副主编)

4、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总)

5、中国农村经济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2,副主编)

6、中国现阶段家庭经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9,独著)

7、水体经济原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12,与廖丹清等合著)

8、面临严峻挑战的思考──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比较研究(海天出版社1992,与廖丹清等合著)

9、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8,与廖丹清等合著)

10、改革·发展·希望(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3,副主编)

11、经济改革的纵横思维──中国十年改革论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0,论文集独著)

12、改革与发展中的老工业基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0,论文集主编之一)

13、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洪湖市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6,主编)

14、大国发展的十大困惑──大国发展经济学难点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与李享章、熊维明等合著)

15、走出“怪圈”──大国改革的变形与矫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独著)

16、改革:大国通向发展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与夏振坤等合著)

17、古老而年青的课题──大国农民问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与朱建中、熊维明等合著

18、金灿的曙光──大国中小城市发展模式与城乡关系趋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与夏振坤等合著)

19、独特的农业微观机制──中国湖北30个村双层经营个案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与方涛共同主编)

20、军工大趋势──湖北军转民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7,主编顾问)

21、湖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内部出版1995,主编)

22、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湖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副主编)

23、《湖北老区脱贫模式研究》(湖北科技出版社1997.6,主编顾问)

24、农业产业化及其运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1,与秦宏灿共同主编)

25、农业灾害经济学原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12,与熊维明等合著)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内部出版1999.4,研究生教材,独著)

27、湖北21世纪特色经济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3,论文集常务副主编之一)

28、中国农民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7,熊维明、朱建中等合著)

三、近年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2000年

1.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缺陷与对策光明日报2000.1.18

2.农业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观察2000.2

3.如何理解“有进有退”经济学家2000.1

4.美国“新经济”的两大潜在危险经济学消息报2000.4.21

5.西部大开发与武汉经济区的战略对策学习与实践2000.4

6.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议学术论坛2000.5

7.加快西部大开发需要重视五个关系中国社科院《要报》2000.5.9

8.制度创新:湖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现代经济2000.5

9.绿色经济战略:适应全球化市场性竞争和生态竞争的第一位战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

10.论21世纪初期湖北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湖北经济2000.12

11.“中西部发展经济学”的几个问题江汉论坛2000.12

12.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层思考经济学动态2000.7

2001年

1.论绿色经济江汉论坛2001.1

2.防灾减灾:大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天津社会科学2001.2

3.中国转轨经济学论纲改革2001.3

4.论中国经济转轨模式的特色社会科学研究2001.3

5.论中国经济转轨中过渡阶梯的特色广东社会科学2001.6

6.关于湖北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改革问题鄂州大学学报2001.3

7.新阐发新概括新贡献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9第二主编

8.发展经济学与21世纪中国中西部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9主编

9.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湖北日报2001.9.24

2002年

1.21世纪大武汉发展战略问题红旗出版社2002.1载《长株潭经济论坛》

2.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性障碍湖北日报2002.7.25

3.大国转轨最容易忽视的六大问题学习月刊2002.9

4.论“十五”湖北经济发展的若干关系湖北经济2002.3

5.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构想学习与实践2002.1

6.论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江汉论坛2002.3

7.论中国经济转轨目标的特色学术论坛2002.1

8.论中国经济转轨攻关的特色转轨通讯(中文版)2002

9.武汉城市群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发展学习与实践2002.6

10.关于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的几点思考江汉论坛2002.11

2003年

1.中国县域经济转轨的四大矛盾转轨通讯(中文版)2003.1

2.深刻认识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

3.中国县域经济转轨中的矛盾与成因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3.2

4.卡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新视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1

5.中国县域经济转轨的矛盾与成因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3.3

6.资本结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来龙”与“去脉”,《中国农村观察》,2003.3,(与刘平青合作)

7.城市圈(带)发展的当代蕴含与阶段分析,《江汉论坛》,2003.8

8.完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几个问题,《河北学刊》,2003.5,

9.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湖北日报》理论版,2003.10.23

10.两位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中部凹陷"现象,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2003.12.9

11.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中部凹陷"现象,《湖北内参》,2003.46(与秦尊文合作)

12.抓住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学习月刊》,2003.1

13.湖北气象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研究》,2003.1

14.论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湖北宣传》,2003.1

15.中国县域经济转轨的四大矛盾,《转轨通讯》(中文版),2003.1

16.深刻认识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

17.论实现全面小康的三大转变,《鄂州大学学报》,2003.2

18.破除“官本位”,树立“企业为本”思想,《学习月刊》,2003.3

19.在区域分化中壮大中部增长极,《学习与实践》,2003.9

20.推进全面小康: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5(与熊维明合作)

21.大武汉城市圈战略与周边城市定位,《学习与实践》,2003.6(与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22.在创新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湖北宣传》,2003.11

23.武汉城市圈亟待研究的解决的三个问题,《湖北经济》,2003.9

24.武汉城市圈一体若干思考,《企业导报》,2003.12,(与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25.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演变及发展趋向分析,《学习与实践》,2003.5,(与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26.对我省破除“官本位”,树立企业为本思想的再思考,《要文摘报》,2003.2

27.武汉经济圈破题三议,《要文摘报》,2003.8

28."中部凹陷"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建议,《要文摘报》,2003.36(与秦尊文合作)

29.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文摘报》,2003.41(与秦尊文合作)

30.特色立市,错位发展,《要文摘报》,2003.14(与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获奖记录

许多研究成果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荣誉,如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研究(专著),获1989年~1990年度湖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1年);农村改革的双重任务与阻滞改革的宏观因素分析(论文),获全国社科院系统1990年~1992年农村发展优秀成果奖(1993年);中国南方湖区经济开发研究、水体经济原理(姊妹篇专著),获湖北首届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构建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工程(论文),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优秀论文奖(1996年);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专著),获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第三届“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7年);大型水电企业国有制实现形式的成功探索(论文),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抓好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获中宣部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一等奖(1995年);论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论文),获中宣部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一等奖(1998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