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北 :陈梓北

更新时间:2023-11-09 11:14

陈梓北(1905-2001),原名陈梓潼,山东黄县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开封一师等校任教5年。1935年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攻读教育科研究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愤然回国。1940年8月到河南大学教育系任教授直至逝世。他是中国珠算协会的创始人,曾担任中国珠协副会长、《珠算》杂志顾问等职。著有《丹麦教育》、《基本珠算讲解教程》、《珠算速成简明教程》等书。

人物履历

幼小的陈梓北在当地“学本事,出门做事”风气的感召下,5岁就进了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也学习珠算。他在黄县崇实中学上初中,一边学习,一边在附小代课。抗战时期,他在潭头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1939年,河大迁驻谭头时创立的中学)担任过音乐教师,教唱歌,也教作曲的方法;基于对音乐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刻感悟,他还精心研究作曲工具,经过987次实验,终于在1940年发明了“987型陈氏乐尺”。该乐尺当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创,令人格外惋惜的是因抗战而未能正式投产。

1951年,陈梓北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4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0多岁的陈教授还曾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主讲《统计学》、《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育学》等课程。

作品

《抗战歌曲选》、《远征进行曲》、《纪念鲁迅歌》等

嵇文甫词谱曲创作了《河南大学校歌》和《七七中学校歌》。

成果

陈梓北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教育统计等专业课时,一直思考运算的简便方法。留日期间,日本珠算相当普及。他根据珠算“五升十进制”和“二元示数”的特点提出,“珠算的得数,无论加、减、乘、除都是‘变’出来的,不是费脑筋‘算’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陈梓北得出“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三算’(珠算、笔算、心算)教学,可使小学数学教育缩短两年时间”的惊人结论,并与余介石教授等两次联名上书教育部,建议对珠算及“三算”教学予以重视。他曾受不公待遇,但他身处逆境的他仍潜心研究。后来,他把珠算教学的改革,引入到小学数学教法和数学课程的改革,进而对一般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认识和总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