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远 :中国评书演员

更新时间:2023-10-31 18:20

陈青远(原名陈文起、陈占河,1923年2月-1988年8月28日),男,出生于沈阳市城南红菱堡,是中国评书“帅派”艺术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响马传》被收录在《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陈门评书以已故的陈青远为代表,曾进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青远曾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主席,并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以及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8年全家迁往黑龙江省富锦市。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是东北大鼓艺人,受家境熏陶,六岁起即随父亲陈仲山学唱东北大鼓,九岁开始登台,十五岁起正式挂牌,十六岁起行艺遍及东北三省。

1941年拜庆文毕为师。他熟练地掌握了家传《隋唐演义》和《大西唐》,还学会了父亲据野史编成的《曹家将》,并进行了加工整理。

1945年起先后在佳木斯市哈尔滨市长春市本溪市瓦房店市等地作艺。

1948年在牡丹江市献艺,一度改唱西河大鼓。

1953年重返辽宁省

1957年到锦州市,参加锦州市曲艺团并定居。

1966年起不得不放弃东北大鼓而改说评书。

1950年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曲艺改进会副会长兼工会主席,1953年任辽宁省本溪市曲艺团团长。

演艺经历

1978年参加辽宁省曲艺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

1982年为抚顺市和锦州电台录制108讲《曹家将》。

1985年和女儿陈丽君、陈丽洁为辽宁卫视录制《三请樊梨花》和《肖飞买药》。全国20多家和40多家电台曾播放其长篇评书《烈火金刚》和《隋唐演义》,《薛丁山与樊梨花》《安良景投亲》等多部评书在全国电台、电视台播出。他的作品在全国市(地)电台文艺广播协作会上,多次被评为评书类一等奖。《三闹汴梁》和《三擒陈平》获“1985-1986年辽宁省优秀文艺作品年奖”。

1986年5月在“千山书荟”上以一段《程咬金劫皇杠》震动全场。

1987年10月,带病进京出席全国评书座谈会;曾被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评鼓书表演艺术家”光荣称号。

1988年11月,在锦州市举办了“纪念著名评书艺术家陈青远先生从艺五十年”的纪念活动。其代表作《响马传》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中国曲艺家协会这样评价陈青远:“陈青远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评鼓书表演艺术家。半个世纪以来,他以满腔心血与热忱,从事评鼓书艺术。他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精心锤炼的书目和高尚的为人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敬佩和赞誉。20世纪50年来,他为我国评鼓书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说书界,行家们对陈门评鼓书的评价是, “精美、帅奇声情并茂,含蓄细腻精湛传神,雅俗共赏响脆明快,勾扣巧妙俏皮动人,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更有人用八个字概括陈青远的说书艺术,即精美、帅气,巧妙绝伦。

陈青远声音洪亮清脆,善于模仿,肯于钻研,加之平时就精学苦练,所以能博采众长,融会百家。

陈青远的大女儿陈丽君、三女儿陈丽洁从小就师承父亲,对女儿的管教,陈青远相当严格。陈丽洁回忆说,父亲经常教育她和姐姐,台上20分钟,就得把台下几天甚至十几天的书压缩在一起,没有概括能力,不会组织材料,也就是文学讲的剪裁功夫也是不行的。

“父亲教育我们,练基本功好比盖房子打地基,评书界老前辈就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也坚持练功、喊嗓,动动胳膊腿儿,练练嘴皮子。个人,仅是艺术沧海中一滴水,沙滩的一个小贝壳,更不能讲我的艺术已炉火纯青了,登峰造极了等等。再高,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不怎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呢。”

轶事典故

由唱改评

1957年,陈青远和父亲陈仲山到锦州市,参加锦州市曲艺团并定居。他们的加盟为西城派大鼓增添了新的活力,并创出新西城派东北大鼓,很快“唱”出了市场,能够自成一派。但由于陈家所擅长的东北大鼓鼓曲奇特,非本门弦师很准配合,从1966年起,陈青远只好逐渐改成评书。

学海偷艺

黑龙江省的一年里,陈青远听闻书场有位名角讲述《隋唐演义》,这本是他的专长。他好奇并尊重对方的技艺,于是购票前往。但因其名声,他被认出并被拒之门外。深知同行忌惮技艺被夺,陈青远未再强求。转而,他与未购票听众一同在窗外偷听,即便面临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他也坚持每晚站立数小时。整个冬季,他默默听完《隋唐演义》的全篇,将其中的精华融入自己的表演中,从而丰富了自己的《隋唐演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