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福履 :陶福履

更新时间:2024-09-21 13:47

陶福履(1853—1911),字稚箕,江西新建人,清末学者。光绪18年(1892)进士,入翰林,后改户部主事,历任慈利县沅江市益阳市知县,著有《远堂文集》、《稚箕远堂诗录》等,编撰有《豫章丛书》。

生平

陶福履“少以诗名”,“于学无所不窥,尤其留意乡先生遗书”。他在入翰林院的第二年,因母病而请假回乡,在侍亲的同时即开始刊刻《豫章丛书》。母死,丧事百日完毕,则全力投入这一工作。守孝三年之期,完成了江西省乡邦文献的第一次汇集和刊刻。所编《豫章丛书》分为三集,分别由欧阳熙、喻震孟、皮锡瑞作序。最后刊刻成书于光绪21年(1895年)。

汇编和刊刻《豫章丛书》

关于他汇编和刊刻《豫章丛书》,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事情的缘起。据为《豫章丛书》第一集作序的欧阳熙说:他的老师乐平人石景芬(芸斋),感慨当年阮元刊刻皇清经解和撰十三经校勘记,实赖江西人之力,但皇清经解却未收江西人的著作,于是发愿要汇编江西人的经学著作,并叮嘱欧阳熙留意,但此愿未遂而石景芬已逝。欧阳熙与陶福履谈及此事,才知陶福履也早有此愿,于是合两家之书一起编选刻印,并将经学扩大到经、史、子、集四部,名之为《豫章丛书》。

二是编刻《豫章丛书》的深层目的。喻震孟在《豫章丛书》第二集的序言中说:当时“学者沉溺于帖括浮滥之中,无人读书,而古籍之传者亦日就湮没。前之人莫由持饷乎后人,后之人无由乞灵于前人,人才之所以日衰,风气之所以日坏,职是故也。”而皮锡瑞在《豫章丛书》第三集序言中也说:“君之意在表彰先哲,而津逮后学之功尤伟。”显然,陶氏之所以编刻《豫章丛书》,是想借珍贵的先贤遗著的传播,造就人才,改变风气。

三是当时陶福履的经济状况。着手编刻《豫章丛书》在陶福履刚入翰林的第二年,后又经母丧,家境并不宽裕。欧阳熙在序言中说:“君甚贫,旧庐尚质于人,羔雁所入,乃以为表彰先哲之用,君为用非所谓贤豪而何耶?”就此三点来看,陶福履编刻《豫章丛书》书的首创之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