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 :英国作家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3-06-23 14:29

《面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出版于1925年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内地为故事背景。毛姆以极具悲悯的情感关照,洞悉人性之幽微,在他的笔下,爱情、人性乃至时代的面纱无不被一一揭露。

《面纱》讲述的是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吉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伦敦浮华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对婚姻感到不满的吉蒂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的故事”。

《面纱》是威廉·毛姆在 1920年前后,亲身游历了中国之后写作的。在小说《面纱》中,威廉·毛姆以他冷静得近乎刻薄的方式,将一个女人的堕落与觉醒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她只能选择爱他或者失去他,以填补心灵的空虚;但当她身处更为广袤的世界,目睹了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之后,才真正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和对自我的救赎。2006年,由《面纱》改编的同名电影获选美国影评协会年度十大经典。

内容简介

《面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香港的一个叫“湄潭府”的地方。

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凯蒂·费恩的女性,她是生活在伦敦的名利场中的一位富家小姐,容貌娇美,但精神空虚;她向往爱情,但爱慕虚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凯蒂嫁给了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却深爱着她的医生瓦尔特·费恩,并与他一同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然而,由于瓦尔特的工作性质,他们的婚后生活并不如凯蒂所期待的那样美好,她感到寂寞、孤独和失落。在这种状态下,凯蒂遇到了有妇之夫查理·唐森,并被其花言巧语所吸引,很快坠入婚外情之中。

凯蒂的行为最终被瓦尔特发现,他对此非常生气,并试图通过带凯蒂去霍乱横行的湄潭府来惩罚她。在这个过程中,凯蒂经历了挑战与自我反省,她在那里体验了修女的博爱和无私,以及对自己信仰的坚定。这次经历让凯蒂彻底认清了自己对查理的感情,同时也让她意识到了自己对瓦尔特的爱有多么重要。

瓦尔特则整日研究病毒与医治病人,回到家是半夜,仍旧挑灯夜读,光照在他冷硬的脸庞,瞥向凯蒂的眼神不带任何感情。然而霍乱的病毒已经侵袭了他的身体,而后,瓦尔特死于霍乱。

凯蒂以烈士遗孀的身份回到香港,受到查理一家的接待。原本她以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自制,也认清了查理的真面目,这个凯蒂已经不是去湄潭府之前的凯蒂了。可是当查理的双手环抱住她时,她竟然遏止不住地希望有进一步的抚摸和温存。

最终凯蒂接纳了自己,认为那只是一时的欲望作祟,并非真实的自己。她回到家中,和父亲生活在巴哈马群岛。

创作背景

《面纱》是威廉·毛姆根据自己于1919—1920年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依据毛姆在该书序言中的说法,该小说的灵感有两个出处:一是但丁·阿利吉耶里神曲》的《炼狱》篇中一个情节: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因丈夫怀疑她出轨,将她带到位于马雷马的城堡,期盼沼泽毒气将之毒死。另一个说法是毛姆在旅行途中听说的一个关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女人的故事。并以此为蓝本确定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由此诞生了《面纱》。毛姆的小说每一部都是对人性的揭露和解读。在他的笔下,每一本书都有着他对人性的控诉和揭露,是通过人性反照现实从而达到批判社会的目的。

角色介绍

作品鉴赏

“一个男人可能很爱一个女人,但并不希望和她共度余生”爱情的甜蜜会让少女冲昏了头脑,误以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寄托。

起初我只觉得这本书是在告诫女子“不要耽于情爱”,但是当我看到瓦尔特死去的时候说出的最后一句:“死的那个是狗”,《挽歌》这首诗里讲的大意是一个好心人养了一条狗,起初相处融洽,突然有一天狗发疯咬了人。大家都为即将死去的好心人感叹,但是人活了下来,“死的那个是狗” 我便知道是我想的狭隘了。威廉·毛姆把人性的虚伪,自私,卑劣展现地淋漓尽致。凯蒂是不安躁动的,瓦尔特带着满腔的恨意对待凯蒂,其实他也处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不愿承认的隐晦心思,原来是他一直把自己当作好人,慷慨包容宠爱着凯蒂这样一个肤浅虚荣的二流货色,但其实他也变成了“被困住的狗”。

凯蒂经历了丈夫的报复,情人的背叛,瘟疫的可怕和修女们的信仰坚定,她本应该浴火重生,但是回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她依旧抵抗不了旧情人的致命吸引力,尽管她知道有妇之夫的查尔斯内心丑陋,而且永远不可能给自己温暖的港湾,但是她只能再一次沉沦其中。幡然醒悟的她下定决心与过去告别,离开了香港和父亲和解回到了家,“我想要个女孩,抚养她长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那些错误。”她对父亲说。“我要让她无所畏惧,真诚率直,我要让她独立于他人,把握自我,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接受生活,要比我活得更好。”告诉了我们,女性真正的独立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有拒绝的勇气,也有选择的能力。——(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作品衍生

《面纱》是威廉·毛姆在 1920年前后,亲身游历了中国之后写作的,全书以中国为背景,带有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毛姆作为一个“亲中派”英国作家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观感。2006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在中国正式公映过。

2006年,由约翰·卡兰执导,罗恩·内斯万尼尔、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担任编剧,爱德华·诺顿娜奥米·沃茨托比·琼斯黛安娜·里格等人主演的电影《面纱》(别名:爱在遥远的附近(港) / 猜心(台))在中国大陆和洛杉矶上映(首映),次年,该电影在美国上映。

获得荣誉

出版信息

以上信息来源(仅收录部分出版信息)

在线阅读平台

《面纱》可以在QQ阅读起点中文网等在线平台进行阅读。

作品评价

《面纱》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感关照,以其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以其对人性的尖锐反讽,以其对人类欲望、恐惧和悔恨等内在世界的准确建构,而成为一部艺术的杰作。(四川大学图书馆评)

幸福是撩开,苦难也是撩开,但只有撩开之后,我们才有真正的生活。(梁永安评)

威廉·毛姆的《面纱》虽然写于一百年前,却是中原地区白领剩女婚恋困境的一面镜子。(齐鲁壹点评)

书中,毛姆以深刻的洞察力与犀利的穿透力剖析了人性,结尾既不是传统小说里的惩恶扬善,也不是玛丽苏式的打怪升级,更不是家和万事兴的大团圆,他反而让救死扶伤的男主瓦尔特死于瘟疫,怀有旧情人孩子的女主凯蒂安全回国。这样的结局曾一度让我疑惑,因为这是我完全陌生且无法接受的三观,直到我平心静气地再次拿起这本书,才发现也许作者隐含了这样的深意:犯过错的人如果愿意自省与自救,那么他的人生亦可重启。(澎湃新闻评)

作者简介

威廉·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威廉·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出生于律师家庭,曾在伦敦情报部门工作,战后周游世界各地。他一生共创作了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150多篇、剧本30多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