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赖尔 :马丁·赖尔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9

马丁·赖尔爵士,FRS(英语:Sir Martin Ryle,1918年9月27日—1984年10月14日),英国射电天文学家,赖尔开发出革命性的射电望远镜系统,且使用这套系统对弱射电源准确定位和成像。

早期生活

马丁吉尔伯特·赖尔出生在布莱顿,是约翰阿尔弗雷德赖尔教授和马丁(姓史高丽)赖尔的儿子,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吉伯特赖尔的侄子。他在布莱德费尔德学院完成学业后,赖德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学习物理学。1939年,赖德与电信研究机构(TRE)合作,在二战期间研究与设计机载雷达与天线。战后,他获得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奖学金。

职业生涯

1964年赖尔与冯堡(D.D. Vonberg)首度发表了无线射频的天文干涉仪概念。赖尔在大学中利用经改良的设备,能观察到当时已知宇宙中最远的星系,赖尔也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天体物理组的第一位教授,并创办了马拉德射电天文台,1972至1982年间受任命为皇家天文学家。赖尔与安东尼·休伊什共同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第一次授奖表彰天文研究。

20世纪40年代中期,马丁·赖尔发明了双天线射电干涉仪,从而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1950年用这种射电干涉仪测定了50个射电源的位置,刊布了《剑桥第一星表》。他还提出了一种相位开关技术,用它可以大大减弱射电干涉仪的背景噪声,从而探测到更微弱的射电源。1955年运用这种技术建成一台四天线干涉仪。他领导的射电天文小组用它开展射电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探测,1959年刊布了射电源表《剑桥第三星表》(简称3C星表)。

20世纪50年代末,马丁·赖尔提出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设计思想,从而攻克了早期的射电探测无法获得射电源图像这一严重缺陷。1963年研制成功两天线最大变距为1.6千米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1971年又主持建成了剑桥大学马拉德射电天文台的“五千米阵”。后者绘出的射电天图,已可以与光学照片相媲美。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