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螺科 :腹足纲原始腹足目

更新时间:2024-09-21 22:13

钟螺科(学名:Trochidae),也称马蹄螺科,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的一个科。贝壳多呈圆锥形、蜗牛形、耳形、陀螺形不等,从非常细小到很大的海螺都有。壳表常雕刻有颗粒、瘤结或棘等。贝壳底部较平坦,多具同心肋。壳口方圆形或马蹄形,脐孔大耳深,或无脐孔。壳内珍珠层厚,角质,圆形多旋。种类较多,全部为海产。多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岩石、沙或泥沙质海底。以藻类为食。大的贝壳可作纽扣或贝雕工艺。中国沿海已发现80余种,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本科物种的解剖结构都比较原始,例如:心脏只有两个心房,受精于体外。肾脏只有一个,其第二个嗅检器在进化过程中失去。

形态特征

钟螺科的大部分种类的贝壳壳型为圆锥形。壳口内面有强烈的珍珠光泽。口盖为多旋性的角质。贝壳与蝾螺非常相似,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口盖。钟螺的口盖为圆形角质;蝾螺的口盖则为半圆球形和石灰质。这些都是较原始腹足纲的特征,但钟螺较翁戎螺进化,在软体上钟螺的名鳃退化,呼吸时海水从左侧进入,经过左鳃,从身体右侧排出。齿舌式为n-5-1-5-n。贝壳面上通常有颗粒状或网状雕刻,壳缘不呈稜状突起,壳口内无一顺着螺轴生长的沟。

分布范围

世界各大洋都有钟螺的分布,从潮间带至超过1000m的深海均可发现。

习性环境

钟螺科物种生活于浅海的珊瑚礁、岩石底。主要是刮食岩石上的藻类,但也有少数种类会啃食刺胞动物门

经济价值

钟螺科物种的形状、大小、厚薄、雕刻及色泽有很大的变化。大型钟螺科物种的数量通常很多且有渔业上的经济价值,如塔形扭柱螺、黑钟螺等常被捡拾作为食物,马蹄钟螺的外壳常成为工艺品或纽扣的材料。钟螺科物种的种类非常多,全世界有800余种,目前中国台湾记录的钟螺科物种有60种以上。

科内种属

钟螺科内部的分类非常复杂,包括多个亚科和属。以下是部分亚科的描述:

- 绿口钟螺亚科——壳口常有螺旋纹雕刻,壳缘有明显稜状龙骨,壳口略呈菱形,壳口内无任何齿状突起,如台湾钟螺

- 阶弟钟螺亚科——壳面有螺旋纹雕刻,缝合处呈阶弟状,螺层膨胀,通常有明显的脐孔,如芝麻钟螺。

- 白钟螺亚科——颜色通常呈银白色,壳面有螺旋纹雕刻及颗粒状突起,壳底膨胀,如白钟螺。

- 单齿钟螺亚科——通常分布于潮间带,壳近似圆形,壳面多少有一些方块状雕刻,最明显的是有一枚明显的轴齿,如草席钟螺

- 黑钟螺亚科——贝壳通常呈黑色或深褐色,壳底颜色较淡,壳面有纵走的鳞片状雕刻,如黑钟犀。

- 琥珀钟螺亚科——贝壳通常小型,大多栖息于潮间带,附著于海草上,壳面光滑,螺塔高使贝壳呈长型,多少有一些螺旋纹,如玫瑰钟螺。

- 钟螺亚科——壳面雕刻多变化,但是螺层下方近缝合处通常有颗粒状至瘤状突起,壳缘通常有稜状龙骨,壳底平,有一顺著螺轴生长的沟,壳口内有时有齿状突起,如塔形扭柱螺

- (虫昌)螺亚科——壳面扁型平滑光亮,壳面有时有螺旋沟,如彩虹(虫昌)螺。

- 太阳钟螺亚科——螺塔低,壳面通常平滑光亮,有发达的脐孔,壳口近似圆形,如光辉钟螺。

此外,还有一些亚科和属的分类地位尚未确定,反映了钟螺科内部的多样性和分类上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