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工程基础 :高电压工程基础

更新时间:2024-09-20 23:17

《高电压工程基础》介绍与高电压有关的电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的放电过程、发展机理及绝缘特性,分析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与高电压有关的电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的放电过程、发展机理及绝缘特性,分析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交流、直流高电压和冲击高电压的产生方法、原理、基本装置以及它们的测量手段,相关绝缘的试验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产生的物理过程及其防护措施和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同时反映近年来高电压领域的新技术,以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本书作者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精选内容,删繁就简:既加强基础部分,又使其具有适用性,并兼顾不同水平读者的需求。

本书除可作为电气类专业课教材外,也可供大专、成人自学和电力、电工部门职工培训、电力管理工作者及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高压输电的必要性

1.2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1.3 电力工业对高电压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1.4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高电压技术中的应用

1.5 高电压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2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2.1 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

2.1.1 气体中电子与正离子的产生

2.1.2 电极表面的电子逸出

2.1.3 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

2.1.4带电质点的消失

2.2 放电的电子崩阶段

2.2.1 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

2.2.2 电子崩的形成

2.2.3 影响碰撞电离系数的因素

2.3 自持放电条件

2.3.1 pd值较小时的情况

2.3.2 Pd值较大时的情况

2.3.3 电负性气体的情况

2.4 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特点

2.4.1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不同特点

2.4.2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

2.4.3 不均匀电场中放电的极性效应

习题

第3章 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

3.1 稳态电压下的击穿

3.1.1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3.1.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3.1.3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3.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

3.2.1 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

3.2.2 放电时延

3.2.3 50%击穿电压及冲击系数

3.2.4 伏-秒特性

3.3 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

3.3.1 操作冲击电压下击穿的U形曲线

3.3.2 操作冲击电压的推荐波形

3.3.3 长空气间隙在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强度

3.4 大气密度和湿度对击穿的影响

3.4.1 大气校正因数

3.4.2 海拔的影响

3.5 六氟化硫气体间隙中的击穿

3.5.1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3.5.2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3.5.3 影响击穿场强的因素

3.5.4 快速暂态过电压下的击穿

3.6 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3.6.1 改善电场分布的措施

3.6.2 削弱电离过程的措施

习题

第4章 气体中沿固体绝缘表面的放电

4.1 界面电场分布的典型情况

4.2 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4.3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4.3.1 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4.3.2 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4.4 受潮表面的沿面放电

4.4.1 表面凝露对沿面放电的影响

4.4.2 表面淋雨对沿面放电的影响

4.5 脏污绝缘表面的沿面放电

4.5.1 污闪的发展过程

4.5.2 影响污闪电压的因素

4.5.3 污秽等级的划分

4.5.4 防止污闪的措施

习题

第5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

5.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

5.1.1 电介质的极化

5.1.2 电介质的电导

5.1.3 电介质的能量损耗

5.2 液体介质的击穿

5.2.1 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的因素

5.2.2 减小杂质影响的措施

5.3 固体介质的击穿

5.3.1 电击穿

5.3.2 热击穿

5.3.3 电化学击穿

5.4 组合绝缘的特性

5.4.1 油-屏障绝缘和油纸绝缘的特点

5.4.2 多介质系统中的电场

5.4.3 电场调整的方法

5.5 绝缘的老化

5.5.1 电介质的热老化

5.5.2 介质的电老化

5.5.3 机械力的影响

5.5.4 环境的影响

习题

第6章 电气设备绝缘的预防性试验

6.1 绝缘电阻的测试

6.1.1 多层介质的吸收现象

6.1.2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

6.2 泄漏电流的测量

6.3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量

6.3.1 西林电桥的基本原理

6.3.2 外界电磁场对电桥的干扰

6.3.3 影响tgδ测量结果的因素

6.3.4 数字化测量方法

6.4 局部放电的测试

6.4.1 局部放电的检测回路

6.4.2 局部放电的测量阻抗和测量仪器

6.4.3 用超声波探测器测量局部放电

6.5 电压分布的测量

6.6 绝缘油的电气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

6.7 绝缘状态的在线监测

6.7.1 tgδ的在线监测

6.7.2 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6.7.3 油中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

习题

第7章 电气设备绝缘的高电压试验

7.1 交流高电压试验

7.1.1 工频高电压的产生

7.1.2 串联谐振交流高压的产生

7.1.3 交流高压试验

7.2 直流高电压试验

7.2.1 直流高电压的产生

7.2.2 直流高电压的试验

7.3 冲击电压试验

7.3.1 冲击电压发生器与参数计算

7.3.2 截断波的产生方法

7.3.3 操作冲击电压的获得

7.3.4 陡波前冲击电压的产生

7.4 稳态高电压的测量

7.4.1 气体放电间隙

7.4.2 静电电压表

7.4.3 利用高压电容器的测量方法

7.4.4 高压分压器

7.5 冲击电压的测量

7.5.1 球间隙测量冲击电压的幅值

7.5.2 冲击电压分压器

7.6 光电与数字化测量技术

7.6.1 光电测量技术

7.6.2 数字化测量技术

习题

第8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8.1 波在单根均匀无损导线上的传播

8.1.1 单根输电线路的等效电路

8.1.2 波阻抗与波速

8.1.3 波动方程及其解

8.1.4 前行波和反行波

8.2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8.2.1 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8.2.2 彼德逊法则

8.2.3 等效波法则

8.3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与旁过并联电容

8.3.1 直角波通过串联电感

8.3.2 直角波旁过并联电容

8.4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8.5 行波在无损平行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8.6 冲击电晕对线路上波过程的影响

8.7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8.7.1 单绕组中的波过程

8.7.2 三相绕组中的振荡过程

8.7.3 绕组间波的传递

8.7.4 变压器的内部保护

8.8 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

习题

第9章 雷电及防雷装置

9.1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

9.2 雷电参数

9.3 避雷针和避雷线

9.4 避雷器

9.4.1 保护间隙

9.4.2 管式避雷器

9.4.3 阀式避雷器

9.5 防雷接地

习题

第10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10.1 输电线路防雷的原则和措施

10.2 线路感应雷过电压

10.2.1 无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

10.2.2 有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

10.3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

10.3.1 无避雷线时直击雷过电压

10.3.2 有避雷线时直击雷过电压

10.4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习题

第11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11.1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

11.1.1 装设避雷针(线)的原则

11.1.2 避雷针(线)的设计计算

11.1.3 几个具体问题

11.2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行波保护

11.2.1 避雷器的保护作用

11.2.2 变电所的进线保护

11.3 变电所防雷的几个具体问题

11.3.1 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11.3.2 变压器的中性点保护

11.3.3 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11.4 气体绝缘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11.4.1 GIS变电所雷电过电压保护的特点

11.4.2 GIS变电所常用的雷电保护接线

11.5 旋转电机的防雷

11.5.1 旋转电机防雷保护的特点

11.5.2 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

11.5.3 非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

习题

第12章 暂时过电压

12.1 工频电压升高

12.1.1 超高压系统中土频电压升高的重要性

12.1.2 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

12.1.3 工频电压升高的限制措施

12.2 谐振过电压

12.2.1 谐振的类型

12.2.2 铁磁谐振过电压

习题

第13章 操作过电压

1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弧接地引起的过电压

13.1.1 过电压发展的物理过程

13.1.2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

13.2 合闸空载线路引起的过电压

13.2.1 产生过电压的物理过程

13.2.2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

13.2.3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

13.3 切除空载线路引起的过电压

13.3.1 产生过电压的物理过程

13.3.2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

13.3.3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

13.4 切除空载变压器产生的过电压

13.4.1 产生过电压的物理过程

13.4.2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

13.4.3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

13.5 CIS中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

13.5.1 VFTO产生的机理

13.5.2 VFTO的特性

13.5.3 VFTO的影响因素

13.5.4 VFTO的危害

13.5.5 VFTO的防护

13.5.6 GIS的VFTO计算实例

习题

第14章 电力系统过电压计算

14.1 概述

14.2 单相电磁暂态过程的元件模型

14.2.1 集中参数电路模型

14.2.2 分布参数电力模型——单相无损线的Bergeron等效计算电路

14.2.3 线路损耗近似的处理方法

14.2.4 电源支路的模拟

14.2.5 单相暂态等效计算网络的形成及求解

14.3 多相电磁暂态过程的数学模型

14.4 开关元件与非线性元件模型

14.5 初始值的确定

习题

第15章 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15.1 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15.1.1 绝缘配合的原则

15.1.2 绝缘配合的方法

15.2 输变电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

15.3 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

15.3.1 绝缘子片数的确定

15.3.2 输电线路空气间隙的确定

习题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