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菊科鬼针草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2-11-21 21:49

鬼针草(拉丁学名:Bidens pilosa L.),又名三叶鬼针草、金盏银盘、盲肠草、白花鬼针草等,为菊科(Asteraceae)鬼针草属(Bidens)一年生草本。鬼针草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马兜铃茎直立,呈钝四棱形;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中部叶三出,小叶3枚,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总苞苞片7~8枚,草质,被细短毛或几乎无毛,舌状花黄色,筒状花黄色,裂片5片;瘦果,黑色,条形,具3~4棱,被短毛;果先端冠毛芒状,顶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

鬼针草常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在从海平面到海拔3600米高的水道、河岸、开阔林地、草地等均有分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花期8~9月,果期9~11月。鬼针草于2013年被列入《中国入侵植物名录》中,级别为1级,即恶性入侵类植物,其繁殖力强、扩散范围广、抗逆性强,同时具强烈的化感作用。此外,鬼针草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对镉、铅等重金属具有吸附作用;在药用层面,鬼针草具清热解毒、祛风、散活血等作用。

形态特征

鬼针草属于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呈钝四棱形,无被毛或上部被稀柔毛,茎基直径可达6毫米。

鬼针草的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 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

鬼针草花序头状花序,直径0.8~0.9厘米,总花梗长2~10厘米。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花期长0.3~0.4厘米,果期长至0.5厘米,草质,被细短毛或几乎无毛;外层苞片(托片)呈披针形,干膜质,背部褐色,边缘黄色;内层苞片(托片)则呈条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一般有1~3朵不发育;管状花黄色,发育,长约4.5毫米,裂片5片。

鬼针草果为瘦果,黑色,条形,具3~4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被短毛;果先端冠毛芒状,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物种分布

鬼针草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各省区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鬼针草常生于公园、牧场、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在从海平面到海拔3600米高的水道、河岸、湿地、森林边缘、开阔林地、草地等亦有分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或黏壤土中生长。当气温回升至10℃左右且土壤比较湿润时,鬼针草种子开始发芽;当气温达到20℃以上时,其生长速度加快;25~30℃时鬼针草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峰。鬼针草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鬼针草冠毛芒状且具倒刺,可附着在生物上进行远距离传播,同时,鬼针草每朵小花的花柱基部均有圆筒状的蜜腺环绕,可吸引访花昆虫。此外,鬼针草可进行自交亲和,花粉活力高,其单花序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仅约18天,能迅速产生种子;鬼针草每株可产生近2万粒饱满种子,结实量大,种子无休眠期,发芽率高,早春低时期其萌发与幼苗生长速率较其他物种快。这些特性,使其扩散至新生境后,大概率能在1~2代后便产生一个大的种群,从而迅速地定居下来。

人工繁殖

鬼针草的人工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于春季3~4月进行一定的播后覆土,并保持温度在18~21℃,在一定湿度的条件下,约10~15天出苗。

人工种植

栽培管理

在鬼针草幼苗生长期间,需保证光照充足,保持白天温度在18~24℃条件下,夜间温度13~18℃;此外,还需维持土壤适当的水分条件,同时进行松土除草、追施有机肥,生长旺盛时再施肥一次。在鬼针草苗高6~8厘米时,进行间苗、补苗处理,每穴留苗3~4株。

采收加工

鬼针草的采收,在夏、秋季开花盛期,一般于11月果实成熟后,收割全草地地上部,拣去杂草,进行鲜用或干燥、脱粒、扬净等处理。

物种危害

入侵特性

种子特性

由于鬼针草种子具备质量轻、长度较短且带钩刺等特性,常通过风媒、水媒等途径进行扩散,这极大地增强了鬼针草的入侵范围;此外,鬼针草种子抗逆性强,高温可增加其生态适应能力,低温可延长种子萌发时间以应对不良环境。

生长特性

鬼针草在生长过程中,具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而且生命周期短,也可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周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亦能降低某些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同时,鬼针草对本土植物化感影响也远大于本地植物对鬼针草的化感影响,这也是其侵占性不断加强、蔓延速度不断加快的重要因素。

繁殖特性

鬼针草开花结实时间短,仅需18天,且交配机制兼具异交传粉与自交结实,结实率高,种子量大,具备极强的繁殖力;此外,鬼针草也可通过改善环境条件以增强自身繁育能力。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酸雨强度增加等变化,均有利于鬼针草更好地生长和发育。温度升高可提高植物的种子萌发率、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光和能力等,亦可改变植物的种类组成及种间竞争关系,进而对当地生态系统与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加速了鬼针草的入侵性。鬼针草对酸雨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和适应力,而相比于鬼针草,其他植物则受到酸雨的间接危害更大。此外,鬼针草的化感作用也会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主要危害

鬼针草于2013年被列入《中国入侵植物名录》中,级别为1级,即恶性入侵类植物。鬼针草具强烈的入侵性,会危害当地的农、林、牧业生产,并严重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此外,鬼针草的入侵可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鬼针草生殖阶段,其会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进一步改变土壤养分循环,导致土壤养分水平产生变化,以利于鬼针草自身的生长和发育,但是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在鬼针草种子发芽前,采取翻耕、轮作、覆盖等田间措施抑制其萌发;在其花期前,则进行遮光、人为铲除等处理;鬼针草间套种所分泌的化感物质,如含青蒿素、青蒿酸的肿柄菊或能分泌亚油酸乙酯、软酯酸等化感物质的甘薯等,能抑制鬼针草的生长。

化学防治

鬼针草的化学防治主要利用化学药剂,如草甘膦乙草胺百草枯等灭杀性除草剂。可开发香草酸阿魏酸槲皮素等的选择性除草剂来防治鬼针草。

生物防治

鬼针草的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寄生植物、植物化感作用、病原真菌。例如,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 Br.)寄生可显著抑制鬼针草的生长;含羞草(Mimosa pudica L. )可以抑制鬼针草根部的生长;使用车轴草属(Trifolium repens L.)叶的水提液或大桉(Eucalyptus grandis)掉落叶的浸提液,可有效防治鬼针草;亦可利用鬼针草尾孢、白粉菌科、鬼针草斑驳病毒等病原真菌进行鬼针草的防治。

预测跟踪

大数据预测层面,可采取微卫星位点调查鬼针草的遗传结构与多样性、入侵动态;在基因遗传层面,可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技术,以确定鬼针草的分布模式和繁育特性等。

功用价值

生态价值

鬼针草对重金属具有吸附作用。鬼针草对镉污染的农田、矿区等地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而辅以活化剂的鬼针草对土壤中镉的净化效率显著提高;同时,鬼针草毛状根对重金属铅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也具有潜在修复作用。

药用价值

鬼针草具清热解毒、祛风、散瘀活血等功能。内服可治疗咽喉肿痛、腹泻黄疸痢疾等;外用可治疗疮肿毒、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汤火伤等。

饲用价值

鬼针草粗蛋白含量高达17.93%,且资源丰富,可用为饲料原材料的研发。其中,以发酵青贮的手段最佳,青贮后质地松散柔软,适口性增加,并具一定的酸香气味。

相关研究

入侵机制研究

鬼针草的入侵机制研究主要从繁殖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生物多样性、化感作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例如,温度升高对鬼针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增强其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鬼针草可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种类,以形成利于自身生长的微环境;鬼针草在遮光处理下的生长状况不如高光强条件下生长得好,且其形态、生物量配比及生长特性上均对光因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药理作用研究

鬼针草的药理作用研究包括了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两个方面。鬼针草含甾体类、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物质;鬼针草的50%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效果,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则对内质网应激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