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怡瓶 :黄怡瓶

更新时间:2024-09-21 02:03

黄怡瓶(1887-1957),号育青,南安丰州镇顶堡村人。南渡印度尼西亚,初在泗水玛琅等地当杂役。

生平简介

经过20多年艰辛的拼搏和苦心经营,到二十世纪40年初,他先后创办建丰油厂,建隆米厂,建南皮工厂,成为一位颇为名望的实业家。20年代他初次回国省亲,热心捐助丰州“中南小学”和“燕桂小学”等学校经费。30年代第二次回国,在家乡顶堡村独资创办明志小学,负责全部经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次归国省亲,他实地勘察,选定狮子山东南麓坡地为校址,在丰州创办南安华侨中学。1957年,怡瓶不幸病逝于玛琅,临终时嘱咐家属,要继承遗志,把惠州市华侨中学的基建规划全面完成。他的夫人吴宣化区深明大义,笃守信誉,秉承遗训,继续全力支持学校基建,华侨中学很快建成,宣化还在校内捐建一座“育青会堂”。

生平事迹

黄怡瓶童年失学,使他深切体会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形成"教育救国"的思想。实业有所发展,便在印尼玛琅创办玛华小学、玛华中学,亲任董事会主席,总理其事。对印度尼西亚各埠侨办中学也捐输经费。20年代,初次回乡省亲,热心捐助丰州镇的中南、燕桂等小学经费,还捐助安溪县崇德中学。30年代,第二次回国,在家乡顶堡村独资创办志明小学,负担全部经费。

抗战期间,他任南侨筹赈总会印尼玛琅分会主席,筹募款项和医药支援祖国抗日。1942年初,日本占领印尼时被捕入狱,囚禁3年,所经营的工厂被日军侵占。1945年日本投降,出狱后重新恢复商务活动。

1955年秋,应邀回国参加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全国侨联正、副主席陈嘉庚、尤扬祖等的热诚接待。1956年春重返印度尼西亚前,委托吕敦村招集建校人才,做好在家乡丰州办中学的准备工作,回印尼后立即联系侨胞协作办学,汇回巨款兴建南安华侨中学。1957年,在玛琅病逝,临终前嘱家属"要勉继遗志,全部完成丰顺县华侨中学基建规划"。其夫人吴宣化实现他的遗嘱,使南安华侨中学校舍建设按怡瓶生前的规划如期完成。为表纪念,印尼玛琅中学在礼堂铸造一尊黄怡瓶铜像,南安华侨中学把校门前的一条公路命名为"怡瓶路",把校内的一座教学楼命名为"怡瓶楼"。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