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鹎 :鼻后至眼前有白纹的小型鸟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0

黄绿(学名:Pycnonotus flavescens)为鹎科鹎属的鸟类,俗名圆尾绿鹎。是一种小型鸟类。

形态特征

黄绿鹎前额、头顶暗褐色具灰色羽缘,尤以头顶前半部较为明显,头顶后部沾橄榄绿色。背、肩腰等上体橄榄绿褐色,腰部缀有黄色。翅上覆羽橄榄褐色,飞羽羽缘橄榄绿色。

尾羽橄榄褐色具暗褐色羽轴纹和橄榄绿色羽缘,外侧尾羽先端略浅或具黄白色先端。眼先黑色,其上方有一短的白色或黄白色眉纹,从嘴基开始到眼上方,颊和耳羽灰绿色或灰褐色。颏和上喉淡灰色或污白色,下喉、胸和两胁灰色或灰褐色、具橄榄黄色羽缘,形成不明显的若隐若现的纵纹。下胸微缀色或转为污黄色,腹暗黄色,肛周和尾下覆羽鲜黄色,翼缘黄色,翼下覆羽黄褐色或浅褐灰色。虹膜暗褐色、棕色或棕褐色,嘴黑色,脚褐黑色或黑色。明显与其他鹎不同,野外不难鉴别。大小量度:体重♂30-39g,♀30-40g;体长♂191-217mm,♀185-215mm;嘴峰♂12-15mm,♀12.5-15mm;翅♂84.5-90mm,♀81-89mm;尾♂92-105mm,♀95-105mm;跗♂19-22mm,♀20-22mm。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南部)、泰国(东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盈江县芒市永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绿春县)、广西(田林、乐业)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德林达依省

栖息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2000m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地带,夏季有时甚至上到海拔2500-2700m的森林中,冬季则多下到海拔700-1500m的开阔森林地带。

生活习性

常见活动于林缘、灌丛、稀树草坡、竹丛、农田地边、果园、溪边和附近开阔的疏林与灌丛中。常呈几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30只以上的大群。性活泼,善鸣叫,多在高大乔木树冠层或林下小树及灌木上活动和觅食,有时亦见停息在草地、地边孤树和电线上。食性:主要以核果浆果、草子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属杂食性。叫声:短促的五音节鸣声,沙哑的嘁嘁喳喳声。

繁殖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森林中。巢多置于林下小灌木上,隐蔽甚好,不易看见。巢呈浅杯状,通常由枯细枝、草茎、草叶、树叶、细根,以及苔藓植物地衣构成,内放有花穗和细草茎。每窝产卵2-4枚。卵为长卵圆形至钝卵圆形,淡粉红色暗红褐色或紫黑色,卵的大小21.8-26.8mm×15-17.4mm。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保护

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黄绿鹎在中国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属稀有种类。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