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胸麻鸭 :鸭科麻鸭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8:43

黑胸麻鸭(学名:Tadorna variegata),又称天堂鸭,或在毛利语中称为pūtangitangi,是鸭科的鸟类,新西兰特有物种。该物种在1789年由德国自然学家Johann Friedrich Gmelin首次描述,并最初被归类为Anas属。黑胸麻鸭是部分迁徙的鸟类,其栖息在开放的草原环境中,食性为草食性。

形态特征

黑胸麻鸭是一种雌雄异形的鸟类,体重约1540.95克,翼长约351.2毫米,嘴峰长约48.6毫米,喙宽度约19.1毫米,喙厚度约14.6毫米,跗跖长约60.8毫米,尾长约131毫米。无论雌雄都具有颜色鲜明的羽毛,雄鸭有一个黑色的头部和近黑色的身体,雌鸭头白色,体羽栗色。成鸭的翅膀上有多种色块:蓝色、灰色、棕色、绿色和黑色相杂;鸭喙、眼睛和腿均黑色。幼鸭是色彩斑斓分明的麻色。黑胸麻鸭是鸭科中体型较大的物种,平均体重为1.72公斤(雄性)和1.29公斤(雌性),平均长度为63至71厘米。

分布范围

黑胸麻鸭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塔斯马尼亚州及其附近的岛屿。在新西兰,它们广泛分布于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

栖息环境

黑胸麻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尤喜平原上的湖泊地带。主要在内陆淡水生活,有时也见于海边沙滩和咸水湖区及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它们的栖息地包括开放的草原、湿地、湖泊和河流,以及海岸、盐湖边的沙丘或石壁间。

生活习性

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有时也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大群。

在草地上放牧和禾本科杂草,并袭击农作物,尤其是在蜕皮。

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农作物幼苗、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虾、水蛙、蚯蚓、小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

觅食多在黄昏和清晨,有时白天也觅食,特别是秋冬季节,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河流两岸耕地上觅食散落的谷粒,也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繁殖

黑胸麻鸭2龄时性成熟。通常1年繁殖1次,偶尔有1年繁殖2次的。繁殖期8月至12月。通常繁殖在开阔的平原,对的结合较为固定。交配在水中或地上进行,交配前雌鸭颈部向前伸直,头低向地面,并发出‘嘎嘎’叫声,来回在雄鸭周围走动,雄鸭此时也伸长脖子走向雌鸭,随后衔住雌鸭肩羽,上到雌鸭背上进行交配。营巢于开阔平原草地上天然洞穴或其他动物废弃洞穴、墓穴以及山间和湖泊岛屿上的土洞和石穴中,亦见营巢于草原荒漠地上洞穴和胡杨树洞内。巢由少量枯草和大量绒羽构成。每窝产卵7—12枚,卵椭圆形,淡黄色。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遇危险时则高声鸣叫以示警,有时雄鸟还飞向入侵者作出攻击姿势进行恐吓。雌鸟离巢时用绒羽将卵盖住,然后才随雄鸟一起外出觅食。觅食结束后雄鸟又伴随雌鸟飞回巢中,然后才离开雌鸟栖息于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7-30天,5月初即有早成雏孵出。已孵出的雏鸟和亲鸟一起游泳在水塘和小溪中,见人后雏鸟立刻藏入岸边草丛。雏鸟早成性,孵出后即长满了绒羽,并会游泳和潜水。雏鸟在亲鸟带领下经过50天左右的雏鸟期生活后即具飞翔能力。

保护等级

黑胸麻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无危物种。

参考资料

黒胸麻鸭.鸟类百科.2024-08-14

黑胸麻鸭详细介绍资料大全-鸟类.星妇园.2024-08-14

一家开在中国可能会被骂死的餐厅,却凭一桌“野味”登顶年度最佳.搜狐网.2024-08-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