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桥 :重庆开州区临江镇的清代石拱桥

更新时间:2024-09-20 14:19

万福桥位于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响石村10组,开县(今开州区)文物登记资料中记录为清朝同治七年间修建,也就是公元1868年,距今已有146年历史。

桥身非常坚固和完整,保存较好,高35米左右,宽约8米。桥的两面刻着“万福桥”三个繁体大字,非常醒目,其下还有残缺的龙头、龙尾等雕饰。

修建历史

万福桥位于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响石村10组,桥的一边是临江镇响石村美丽乡村,另一边则是南雅镇铁桥镇的交界处,良田里种满水稻。

万福桥主体保存非常完整,桥身牢固,但两边的护栏有轻微损坏,桥顶的遮雨石已经破坏。据当地74岁的老支书陈代佰介绍,此桥高35米左右,有32步台阶,是开州古桥中最高的桥。

“我听爷爷说,从前一个达州市举人因为没有考中状元,返乡后听算卦的人说要多积德行善才会福星高照、万事顺利,于是他便出资在此处修建了这座桥,为百姓造福,所以被称为万福桥。”陈代佰说,1983年他任临江镇青洞村支部书记,后来青洞村合并于响石村。

据介绍,修建万福桥的时期,青洞村属于南雅镇区域,而南雅又属于四川达县管辖范围,之后行政区域的改变,才归属临江镇。在解放战争前,万福桥上通达县、下通万县,是一条旧时开州通往新陵(今开江县)、绥定(今达州市)的要道。

桥身装饰

万福桥是一座涉水而筑的单孔石桥,仔细观摩,会发现桥的四角都刻有精致的祥云图案或花纹,虽然花纹石上有岁月留下不同程度的斑迹与霉胎,但并未掩盖住修建这座桥的天工巧匠们的精美技艺。

“以前都是靠子、铁器敲打,在石头上慢慢刻画,做工相当耗时还不能出一点差错,不比现在的石匠用机器哧啦啦几下就按照模板雕刻好了。”陈代佰介绍道,并指引记者观看桥两边的龙头龙尾,虽有些残缺,但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可惜文革期间‘破四旧’时,把龙头龙尾都砸啦,你看,龙头还在河沟里。”陈代佰边讲边摇头,十分惋惜。在解放前,龙头处还悬挂着一个小桶大小的铜铃,非常漂亮,清脆悦耳。

万福桥还有四根石柱栏,栏上有四个簸箕一样大的石雕南瓜。“很小的时候,我们这些娃娃最爱抱着大石南瓜玩耍了。”陈代佰说。

保护修缮

“1976年,一些考古专家来调查过,然后向上级打报告,政府还拨款3000元作为修缮费用,将下陷的石阶和裂开的石缝修补好。”陈代佰说,他当时是青洞村民兵连长兼农田基础建设队队长,他调动村里的石匠和抬工,并发动30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义务进行修补。

“3000元主要用于买材料、打石头,还有供大家吃饭,工钱都是没有拿一分的。干了好几个月,费用还超支了,当地的煤炭厂、糖厂、酒厂纷纷拿出善款进行贴补。”陈代佰讲到此处,颇有些自豪,并带记者观看他们曾经修补过的石缝。

年代长了,人们鞋子粘上的泥土日积月累留在了桥上,随后各种花、草、树木开始“安家”,一个缝隙处还长出了一根碗口粗细的大树。再后来,道路的变迁让原本辉煌的万福桥荒废了,桥上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杂草,偶有小孩子到草丛里捉迷藏。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组织村民除一次草,同时还会加强宣传,要保护这座古桥,不准小孩在桥上乱刻乱画等。”村民田建红说,他是一名万福桥的热心守护者。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