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支部旧址 :位于泉州市泉港区的故居

更新时间:2024-09-20 16:49

三朱支部旧址指朱汉膺同志故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三朱后宅村西南。村子背靠北才穴山,前望昆山市,是一个幽静偏僻的小山村。从1930年起至惠安县解放20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汉故居是当时泉州地区一个有名的交通站,迎来送往无数的革命领导人、革命同志,她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风雨如磐,战斗不息,被誉为“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革命基点村,三朱的每村每户,山上的一径一石,都是革命斗争的见证者。

正文

汉膺故居为两进三间张一护楼,是闽南地区农村极常见的砖石。推开正中那扇因年深日久风雨侵蚀而显得古旧的木门,迈进天井,一眼可见正中木板厅壁前摆着一条形供桌,中央端端正正地立着一方辉绿岩石材影雕,即朱汉膺同志的遗像。从像上看,是一个慈祥可亲的老人,六七十岁年纪,微抿的嘴角稍露笑意,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间透出一股刚毅之气,仿佛从天井照进来的阳光,照亮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屋。厅堂内并没有一般古屋的霉旧气息,室内四壁、地板及瓦顶已经简单加固修,只有东南正房顶上横着一根被烧焦的圆木房梁,似乎在讲述着五十多年前的那一场令人铭心镂骨的劫难。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发展,为适应形势要求,惠安县工委正式成立了惠安人民游击大队,朱汉膺同志担任大队长兼政委,按闽中地委的指示进一步开展“打顽敌、挖蒋根”的武装斗争。6月28日,打击川乡乡长江一枝取得全胜而回。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立即进行反扑,于7月1日至3日调兵遣将围剿三朱。三朱区工委迅速动员群众开展反围剿斗争。敌人一无所获便恼羞成怒,放火烧了朱汉膺等8户人家住宅,并烧了昆山寺、岩窟寺,还把一向支持革命、掩护革命同志的住寺和尚朱金城捆绑至后宅村朱汉膺的家门口枪杀了。但敌人的这一把火并没有烧去群众的革命斗志,反而激起了三朱人民心中的熊熊怒火。三朱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在地下党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后来重新修建的北面“头”房外墙用块石所砌,条石铺顶,虽然与南面的砖墙瓦顶不相称,但它却与它的主人一样,面对磨难仍忠心如故,历尽沧桑仍矢志不移,为革命为人民不计得失鞠躬尽。

从1930年建立三朱交通站起,朱汉膺兄弟4人的房子就成了无数革命领导人、革命同志共同的家:19纯年6月,省总行委派苏阿德和中共泉州特委陈平山、蓝飞凤来惠安县领导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开辟从惠东至惠北“辋川走廊”的地下交通线,建立三朱交通站;1931年春至秋,厦门中心市委先后调派沈玉泉、李文端、唐言福来惠开展工作,住在朱汉膺家进行活动,1931年5月县委根据厦门中心市委的指示精神,开辟以三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2年2月,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蔡协民来惠巡视指导,也住在朱汉膺家中;1933年初,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曹海来惠安领导活动,仍以三朱后宅交通站为据点,开展革命斗争;1936年2月,朱汉膺往晋江塔头村以教书为名从事地下交通工作,三朱交通站的工作由其家人承担;1936年8月,惠安特支书记曾炉遭敌通缉,较长时间来回于三朱等地隐蔽并开展活动;1940年,朱汉膺回三朱继续挑起交通站重任,这期间来往的人员更多了;1942年6月,中共泉州临工委兼惠安县特派员朱伦炎到惠安,同刘祖丕到三朱,于三朱建立党的活动中心,并作为闽中与泉州临工委联系的主要交通站;1943年9月,许集美、刘祖丕到闽中特委机关学习,约定集中地点就是三朱交通站;1940年至1945年,闽中特委祝增华、吴珊等领导同志来惠安指导工作,也都住宿于三朱交通站;1945年夏,省委派粘文华来三朱,朱汉膺同志陪同他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为闽浙赣省委开辟了二条海上交通线;解放战争期间,来往同志更是络绎不绝,为防敌人突击搜捕,就采取分散到可靠的基本群众家,但一切费用负担都压在朱汉膺同志肩上;1947年10月,闽中地委在三朱石湖山加箩坑石洞内召开干部会议;1947年以后,县工委指挥机关就建于三朱,在这里领导着全惠安县人民为迎接解放开展备项斗争,1949年2月惠安人民游击大队在这里建立,7月在此开展反“围剿”斗争,8月23日从这里整队出发解放惠安县城……风风雨雨二十年,三朱交通站顺利完成了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如今南面“护厝”走廊间还摆着一面一米见方的石桌,一张矮小症的旧木桌,似乎还在回忆着当年谁在这里开会传达上级指示、谁在这里起草文件指挥斗争、谁在这里留宿用餐后又匆匆起程……“护厝”阁楼是木材地板,在当年,它就是一个安全的会议室、一个温暖的休息间。韶华已逝,如今它因蒙上时间的尘垢而显得灰暗破旧,可在每一位来此住过的革命先辈的记忆里,却永远闪着动人的光芒!

故居前是一大片农口,一条浅溪自北向南缓缓流淌,溪两岸青草萋萋,庄稼畦。越过农田,对面就是石湖山。

1947年10月,闽中地委三朱干部会议就是在石油山加箩坑石洞(乡民称为“寿间”)内召开的。当时地委书记黄国璋抵泉检查中心县委工作,原计划会议地点在仙游三台垄,后经实地考察,认为该处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退路,万一暴露被敌包围,极不安全。最后地点改在三朱。原石湖山加箩坑石洞由三块大石天然垒成,形成内外两个洞穴,洞内可容纳30人左右,有两个洞口可供进出,地点隐蔽。会议传达贯彻省委会议精神,并研究部署了惠安县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泉州市地区召开的较为重要的会议之一。会议为时7天,生活、交通联络、保卫等事项全部由朱汉膺同志为主的三朱交通站负责。

时至今日,山路依然蜿蜒难行,可惜加箩坑石洞被后人开采石料,只剩下荒坡残石,已不见当年石洞遗址,石眠床虽在,可石餐桌再也难以寻觅,当时传说中的老虎也已绝迹。据说,当时这老虎还“掩护”过来石洞开会的领导同志——当地农民因怕山上有老虎,清晨太阳未出来时与黄昏太阳落山后均不敢上山,同志们就利用这段时间秘密进山,朱汉膺同志也趁这段时间上山进洞、担柴送粮、报信联络。

如今,朱汉膺同志故居已被批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这座曾为革命默默奉献二十年的古屋必将永葆青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