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胡旦度村 :上胡旦度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11:45

上胡旦度村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巴燕乡,这里山大沟深,家贫地薄。然而,如今这里面貌大变,景象一新。笔直平展的乡村道路,集中连片的蔬菜温棚,充满朝气的希望小学,洁净明亮的村级卫生室以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的健身广场,无不展现着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勃勃生机。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原来无人问津的不毛之地,现在一跃成为全省马牙蚕豆种植示范基地,双苞菇实验基地,干旱区生态示范基地,更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村情简介

从2006至2007年,上胡旦度村被评为全乡成绩突出班子和先进村委会。上胡旦度村地处半脑山,农业收入低,畜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草山面积小,牲畜载畜量过大,导致的草山退化比较严重,村基础设施落后。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上任确立了“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搞活劳务收入”的村经济发展思路。该村经过努力,从扶贫单位争取到了6万元物资和资金,通过联系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部门更新改造了人饮工程,解决了全村吃水问题;并多次争取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改造了全村低压电路;并争取资金重修学校的危房,改善了办学条件;维修了灌区的部分设施,确保了湟海灌区内的灌溉。该村把调整种植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率先在全乡推广种植了青杂3号等一批优良品种,这一举措使农民当年收益。面对畜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和畜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本村42户群众担保贷款48万元,鼓励开展牛羊贩运育肥,当年这些农户收入达万元。上胡旦度是一块贫瘠的土地,根本谈不上有何种优势资源。国际援助GEF—OP12项目在上、下胡旦度流域的实施。该村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生态保护和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所定的项目内容既符合项目要求,又有利于本村的生态和生产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现已完成两期工程的全部实施内容。一是绿化工程:项目投资50400元,在两个村共实施绿化示范造林110亩,栽植云杉苗木22000株、青杨2800株;二是林地、草场围栏:项目投资50122元,完成林地围栏8620米、草场围栏800米,共实施封育面积973亩;三是道路硬化工程:与政府工程结合,项目投资81630元完成两个村的道路硬化工程21.237公里,修建简易桥梁4座,防洪墙41米;四是活动广场:两个村的篮球场及运动场;五是电磁炉购置:项目投资109440元,为流域内农户购买电磁炉608套;六是畜棚建设:与政府工作结合项目投资129600元,为上胡旦度村修建面积为60平方米的集中连片畜棚56座;七是项目投资11766元,为下胡旦度村配置了4米×9米的塑料长寿膜159块,修建小温棚159个;八是项目投资47120元,为下胡旦度村修建容量为8立方米的玻璃钢胆沼气池31座;九是宣传设施及展板制作:项目投资5887元,修建5米×3.6米大型宣传牌一个,并制作了示范点介绍、项目活动、田间学校、农业示范、造林工程等的展板和项目标示牌;十是其他活动: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他发动管委会成员分别组织两个村的村民代表,多次开展了考察学习活动,并开展了木板床养猪等示范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自2005年胡旦度流域被确定项目示范点以来,徐永林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县配套项目在该流域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全面完成了胡旦度流域农田渠系配套、修建蔬菜温棚370座、修建畜棚64栋、修复上胡旦度脑山人畜饮水进水口一处、建成上胡旦度村希望小学一所、藏毯加工厂两个、建立降雨量观测点一处,今年完成了两个村的村级道路硬化工程,11月为下胡旦度村每户配置了一个太阳灶,累计投资达1500多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使胡旦度流域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参与村级建设的自觉性显著增强。群众从逐步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入手,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采用舍饲圈养,加快牲畜流转频率,保证了减量不减收。流域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变,流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群众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村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创建“一村一品”,经过艰辛努力,在本村推广种植连片马牙蚕豆示范基地400亩,宁春3号小麦基地200亩,青杂3号油籽基地200亩。同时积极动员农户外出考察,大搞设施农业,当年修建韭菜种植特色棚20栋。积极发展设施畜牧业,动员群众修建高标准畜棚120栋,为大力推进舍饲圈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该村大胆鼓励7户农户将温室大棚改种双孢菇,当年双孢菇每棚平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同时,他把农民田间学校办到温室大棚中,聘请种植成功的农户为讲解员,无声的宣传,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上胡旦度村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