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番图逼近 :丢番图逼近

更新时间:2024-09-20 11:51

在数论中,丢番图逼近探讨以实数逼近有理数的课题,逼近的程度通常以该有理数的分母衡量。

正文

数论的一个分支,以研究数的有理逼近问题为主。这里所谓的数是指实数、复数代数数超越数。数的有理逼近问题,可表为求某种不等式的整数解问题。由于在整数范围求解的方程称为不定方程或丢番图方程,因而把求不等式的整数解问题称之为丢番图逼近。

1842年,P.G.L.狄利克雷首先证明了实数有理逼近的一个结果:如果α是任意实数,Q是大于1的实数,那么存在整数对p、q,满足两个不等式:和。由此可得,如果α是任意无理数,那么存在无穷多对互素的整数对p、q,满足不等式。当α是有理数时,上式不成立。

1891年,A.阿道夫·胡尔维茨将上式改进为并指出,对于某些无理数,常数是最佳值,不可再减小。但是对于很多无理数,常数 不是最佳值,还可再减小。

1926年,A.Я.亚历山大·辛钦证明了:在勒贝格测度意义下对几乎所有的实数α,不等式的整数解p、q有无穷多对还是只有有穷多对,由级数是发散的还是收敛的而定,这里是正的非增函数。此即所谓丢番图逼近测度定理。例如,对几乎所有的实数 α和任意的,不等式只有有穷多对整数解,而不等式有无穷多对整数解。

丢番图逼近与连分数有密切联系。一个数的连分数展开,往往就是具体构造有理逼近解的过程。例如,对于任意无理数α,有无穷多个渐近分数,满足不等式

1844年,J.约瑟夫·刘维尔开创了实代数数的有理逼近的研究,他证明了:如果α是次数为d的实代数数,那么存在一个常数,对于每个不等于α的有理数,有。亦即如果,那么不等式只有有穷多个解。根据这一结果,刘维尔构造出了历史上的第一个超越数。以后一些数学家不断改进指数μ 的值,直到得出μ 与 d无关的结果。

1909年,A.图埃得到。

1921年,C.L.西格尔得到。

1947年至1948年间,F.戴森和A.O.盖尔丰德各自独立证明了。

1955年,K.F.罗特得到了μ与d无关的一个结论:如果α是实代数数,其次数 ,那么对于任意的,不等式 只有有穷多个解。这一结论又称为图埃-西格尔-罗特定理。

对于一组数的有理逼近问题,称之为联立丢番图逼近。狄利克雷关于联立逼近有如下论断:如果是n个实数,是整数,那么存在一组整数q,满足不等式组

进而,如果 中至少有一个无理数,那么存在无穷多组解(),适合不等式组关于实代数数的联立有理逼近,直到1970年才由W.M.施密特彻底解决。他证明了:如果 是实代数数,并且1, 在有理数域上线性无关,那么对任意的,只有有限多个正整数q使得成立。式中记号‖x‖表示x与最近整数的距离。这一结果的一个等价表达方式:对于上述的实数及任意的,只有有限多组非零整数 适合。

由此可知,联立不等式

丢番图逼近

只有有限多组解( ),以及不等式

只有有限多组整数解p, 。

代数数逼近代数数,也是丢番图逼近的一类重要内容。W.M.施密特所著《丢番图逼近》(1980)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

自20世纪以来,丢番图逼近除自身的发展外,在超越数论、丢番图方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参考书目

J. W. S.Cassels,An Introduction to Diophantine ApproxiMation, Cambridge Univ. Press, Cambridge, 1957.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