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小龙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7:04

严小龙(1960年8月—2008年8月),男,广东阳春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学和作物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1982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学士,198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底回国执教,1993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培养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七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严小龙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8年8月9日13时在广州市逝世,享年48岁。

个人荣誉

1995年被列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995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基金”,1996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1997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01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

研究经历

科研项目

1.豆科作物适应酸性缺磷红壤的机理研究,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项目, 1993-1996,已完成

2.水稻耐盐特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3-1997,已完成

3.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项目"水稻耐盐基因的RFLP/RAPD 连锁图定位",1995-1997,已完成

4.酸性红壤中菜豆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6-1999,已完成

5.菜豆细胞大小和根构型对磷效率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合作项目,1996-1997,已完成

6.菜豆耐土壤低磷的遗传差异及其机理研究,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1996-1999 ,已完成

7.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国家教委"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基金"资助项目,1996-1999

8.大豆对华南酸性缺磷红壤的适应性研究,广东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1996-2000,已完成

9.水稻磷效率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分子图谱定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1997-1999,已完成

10.磷矿粉在果树上的施用效果研究,与国际磷肥研究所(IMPHOS)合作项目,1998-2001

11.大豆种质适应缺磷土壤的根生物学基础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999-2002

12.菜豆根构型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研究,美国农业部NRI项目,1999-2002(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合作项目)

13.菜豆耐低磷特异根系分泌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控制基因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

14.磷胁迫诱导的植物根构型变化定量分析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2003)

15.水分、养分诱导植物根构型变化的定量描述及其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子课题,1999-2004

论文资料

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专著上发表了论文80多篇,其中有16篇论文被SCI收录,共被SCI期刊引用60多次,有2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学者来函索取论文和交流。五年来8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其中6次作会议大会或特邀报告。所撰写的学术专著《植物营养遗传学》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该学科的系统专著,被国内多家重点高校列为教材或参考书。

研究进展

在如下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1)首次建立水稻"种子植株-愈伤组织-再生植株"耐盐研究系统,阐明盐分离子吸收运转与水稻耐盐性的关系,提出水稻耐盐性"子性状"新概念,据此进行了重要子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先进育种技术水改良稻耐盐性提供了依据;(2) 通过多年大量的田间、温室和实验室试验,对白芸豆、大豆耐低磷核心种质进行系统筛选评价,获得了磷效率差异显著的对比材料,鉴定到了与磷效率密切相关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定位到了根形态和分泌物的QTLs,为菜豆、大豆磷效率的遗传改良打下了基础;(3)率先开展磷诱导植物根构型变化的根系生物学基础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创建了营养袋纸培等系统,模拟根系在土壤介质中的空间分布,并通过计算机扫描和图象分析技术结合计算机模拟方法尝试定量测定根构型性状的各项参数,探讨了菜豆根构型的遗传差异、生理调控机理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证实菜豆根构型与磷吸收效率密切相关。

研究成就

严小龙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植物营养遗传学和根系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成就包括:开拓植物营养遗传学和根系生物学研究研究新领域,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植物营养遗传研究室以及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近1000万元。严小龙教授被评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996), 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99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1999)。最近以 "大豆适应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低磷土壤的根系途径"为题申报美国麦克耐特基金会(McKnight Foundation)的国际合作作物研究项目,经多次遴选,在国内外近400份标书中脱颖而出,获得83.5万元的资助。

个人生活

勇于创新

严小龙教授作为一名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在科学探索奖的道路上勇于创新,把与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的“植物营养遗传改良”研究成果带回国内,开拓出植物营养学和作物遗传学两大学科交叉的新领域,并在新的学科领域里勤奋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主持了国家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McKnight基金会国际合作作物研究项目和美国农业部国际合作项目等重要科研课题。系统开展了以提高养分高效吸收利用为目标的植物根系形态、构型、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科学通报》、植物界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植物学、Plant and Soil 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获得专利6项。其中40多篇论文被SCI或ISTP收录,共被SCI引用300多次。

严于律己

出版《植物营养遗传学》《高级植物营养学》和《根系生物学:原理与应用》等学术著作3部,开展作物适应酸性缺磷红壤的遗传育种工作,育成耐酸铝、耐低磷国审大豆品种7个。严小龙教授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执教二十多年,一丝不苟,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主讲了《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进展》《植物营养遗传学》《高级植物营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等多门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培养指导的研究生有不少已成长为重要的学术骨干,他师德高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广大师生员工尊敬和爱戴的楷模。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严小龙教授心胸博大,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他以正直、公道、谦逊、宽容、诚恳的人格力量,聚集了一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攻关,工作中他以集体利益、大局利益为重,团结好老中青三代人,充分调动整个学术团队的积极性,他甘为人梯,积极扶掖年青教师,使他领导的学术团队后继有人,充满希望。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