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 :中国广东省辖地级市、省会

更新时间:2023-07-02 21:53

广州市,简称,古称楚庭,又称广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中国超大型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连惠州市,西邻佛山市,北靠韶关市,南临东莞市、中山市、隔海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相望;总面积7434.40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5月18日,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05人 ,其中,流动人口9378825人。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市境,全市三分之一的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台地,南部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呈五山一水四平地的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四季常青。该市有2000余年建城史,秦时设南海郡(史称“任嚣城”),赵佗南越国;明代为广州府地,清代“五口通商”前是中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是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全国反袁复国运动根据地),1917年前后,孙中山建立革命政权(3次),是重要的辛亥革命策源地;1918年设市至今。截至2022年10月,广州市下辖11个市辖区,政府驻地珠江新城华利路61号。

广州市针棉织品、家用电器、轻工机械、食品、电筒电池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前列,直播电商综合排名居全国榜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会展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于国内前列,办展场次、办展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位,“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位。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39亿元(广东省排名第2名),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10:27.43:71.47。广州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市广府文化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也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其起源可追溯至唐宋年间。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方言歌统称为"粤讴";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广州菜常指"粤菜";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广雕”等。广州居中国城市人类发展指数第一,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长隆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A级)、白云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等著名景点。

名称

“Canton”一词,是对广东省粤语不准确的音译,多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早期澳门史》记述的是澳门以及葡萄牙人在中国的情况里;“Canton”是广州一词的“威妥玛式”的旧拼法,“威妥玛”是一个1841年至1883年间英国驻华外交官的名字。

广州,又称五羊城、羊城、穂城、简称穂。传说周代时,有位身穿五色彩衣的仙人,骑着五只口衔稻穗的仙羊,驾五彩祥云降临此地,向居民赠送稻穗,祝此地永无饥荒,随后腾空而去,五羊化成石头,从此,广州成为岭南的富庶之地。

三国时期,孙吴占有岭南地区,设交州进行管辖。黄武五年(公元266年),为加强对岭南的统治,吴国孙权将交州一分为二,西部仍称交州,东部为广州,广州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从石器时代到南越国间为以印纹陶遗存为主的青铜时代,广州地区(即广州市八区四县,下同)称为番禺,为百越分布地区。

公元前203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建南越国,定都番禺(首都今广州)。

番禺在先秦时代已成为当地手工业制作中心、地方种姓的首邑,故称为“都”,而且已是对海外贸易的中心。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亭(或作楚庭)和南武城。楚亭是番禺区属楚时兴建的城。楚庭郢早于南武城(按明代学者认为),因南武城是扩建楚庭郢而成(南武城初为吴筑,后为越人公师隅筑)。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建吴南武城;周郝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建越南武城;姬扁三十年至四十年(公元前339~329年)建五羊城。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州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国(又称南粤)。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在主帅屠睢率领下首次进军岭南,但秦兵最终被当地越人击败,屠睢被杀,赵佗等收拾残部北逃。稍后,秦朝派遣任嚣、赵佗等率兵再次分兵数路挺进岭南。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岭南后,在原来七国地区建立36郡的基础上,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3郡,南海郡番禺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广州。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旋即建立政权,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从此,广州进入其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秦朝的广州城。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正式名称为番禺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城址在今广州市区仓边路一带。

秦末,中原动乱,封建割据代替了统一,划地为王代替了中央集权。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乘中原楚汉战争之机,派兵兼并了桂林郡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疆土“东西万余里”,包括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古都政权。

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其后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与福佬民系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 。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杀国王赵兴、太后以及汉使,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省境内)发兵反汉。次年,刘彻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两支主力部队抵达番禺区外围,攻破设置在石门一带的防线后,两军汇合一起从东南、西北两个方向攻城,捕杀吕嘉和赵建德,南越各地守将纷纷降汉。历经五世93年的南越国最终灭亡。汉武帝进一步健全行政建置,把南越国土地划分为9郡。从此,岭南地区直接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刘协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任步为交州,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把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于番禺区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区潮汕地区惠阳区等地区分出。

公元308年的晋朝永嘉年后,相继发生刘渊称帝、石勒洛阳市司马炽被掳的“五胡乱华”,开始了长期兵荒马乱的“五胡乱华”,战乱地区汉斋子民被迫南迁,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民族大迁徒。其中,迁入珠江三角洲的汉族在百万以上;中原姓氏逐渐出现于江南,连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也迁入了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这八个姓氏逐渐发展为闽、粤的大家族。

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传教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番禺区、博罗建东官郡(辖宝安区海丰县兴宁市三县);晋朝南海郡,领县增加怀化市、欣乐、酉平(后二县在今惠阳地)和高要区,并由番禺县析置怀化县。

刘宋时广州辖十八郡,南海郡辖十县:番禺、怀化、熙安、增城区博罗县、酉平、龙川县、高要、绥宁县、始昌(四会市分出),其中绥宁、熙安两县由番禺、增城分出。

南齐时,迁居士族最盛,故广州郡数亦增至十六郡。萧衍普通四年(公元522年)六月,分广州置成州、南定州、合州、泽州。广州领域缩小了,但设有都督府管辖。广州在梁末曾分置南海县。

 隋唐至宋元

唐朝,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市,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唐代在广州开创性地设立了市舶使(院),首位市舶使出自岭南;其主要职责是征收“舶脚”(船舶吨税)、“收市”(官府专买及实物税)、“阅货”(查看货物)和“籍其名物”(对船、货、人执行实际监管)等。9世纪70年代,聚居广州的外国人达12万之众,仅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抵广州港货船即达4000余艘,每天平均达11艘次,当时每年来广州参加贸易活动的可达80万人次。

隋唐之前,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乱不断,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因此而兴起。唐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活跃及中原地区造船航海等技术的长足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极大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李儇干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其自叶县进军广州路线先是当仍经邓、襄而入蕲州镇,接着由九江市(今江西九江市)渡过长江,分兵进攻洪(今江西南昌市)、吉(今吉安市)、虔(今江西赣州市)以及饶(今江西波阳)、信(今江西上饶市)等州,黄巢则自率主力东攻至德(今东至县东北)、池州(今安徽贵池)、青阳县(今安徽青阳)、南陵县(今安徽南陵)而入宣城市(今安徽宣城)继又东南历杭州市(今浙江杭州市)入绍兴市(今浙江绍兴),由此折而西南,经(今浙江衢县)、建(今福建建瓯)——州入福州(今福建福州市);又南过泉(今福建泉州市)、漳(今福建漳浦)、潮(今潮安区)、循(今广东惠州市东北)等州至广州。

黄巢攻占广州时,黄巢让俘虏——越州观察使崔,写信劝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替自己传达条件(能转成自己的合法领地)。但此时的长安方面的态度已趋于强硬,数次拒绝相关要求,甚至还准备派镇守西南的大将高骈赶去讨伐(激怒了黄巢)。仅用1天广州被攻破,并对语言不通人,藩坊胡商大开杀戒;当南面的海路随藩坊的毁灭而中断,北面的内陆水道也逐渐为官军压迫所封锁,导致商业受创。

晚唐,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䶮立国,首都广州(首都)。国号初名南汉,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立国后,承袭唐朝典章制度,并大体沿用唐代官制。升广州为兴王府,在粤东和粤北增置一府四州。启用幕府士人分领诸州,刺史不用武官,从而摆脱唐后期藩镇割据之弊。仿唐制开科取士,扩大地方士人的仕途。大规模铸铜、铅两种“乾亨重宝”。这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促进了岭南地区商品流通。积极开展对外商务活动;又与邻国创造良好外交关系。南汉历四主55年。南汉国的建立,促进了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灭南汉,宋在广州设市舶司,颁中国第一部外贸法“元丰广州市舶条”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成为宋朝的重要税收来源。

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北宋泉州市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泉州港就此步入黄金发展期。元代后,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泉州港保持贸易关系,泉州成为当时中外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并进而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港。

明清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广州路改为广州府,洪武二年置广东省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均为治所。

明朝初期,朝廷实行海禁,废除宁波、泉州两市舶使,广州成为唯一开放的通商港口。在此期间,广州首创外贸交易会,每年 夏冬两季定期举办外贸集市,商业贸易发展迅速。

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378—1380年),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拓建广州城,将三城连为一城,经过这次扩建的广州城被称为“老城”或“旧城”,周长10.5千米,陆续建有8个城门。

嘉靖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4—1566年),广州将城扩展向江边,在宋雁翅城基础上兴建新城,新城又称外城,周长3千米,亦有8门;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建,城中六条溪水长流不断,越秀山一部分也囊括城内,逐步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明朝崇祯朱由检自缢之后,南明官员拥立弘光帝朱由即位,是为弘光帝。不久弘光帝被俘,朱聿键在福建福州被拥立即位,后来兵败被杀,这时其弟朱聿鐭在广州被拥立称帝,首都(今广州)因年号绍武,后世称绍武王朝,这个政权从成立到灭亡仅40天,就被清军攻破城池,绍武帝自缢殉国。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为保障沿江商户及护卫新城,由明新城东西两侧伸出,直下江边,修筑东翼城(今万福路转南沿越秀南路北段)、西翼城(今一德路转人民南路),各长20余丈,统称为鸡翼城,各设一门。广州西门外的十八甫商铺密布,十三行商馆林立,形成繁华的商业中心;沙面岛统一开发规划,形成完整的方格状道路系统。

广州十三行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 年)六月,康熙帝颁布了《分别住行货税》,决定“设立金丝行、洋货行两项货店”,可以说洋货行就是十三行的雏形。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下旨,仅保留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广东十三行成为当时唯一能够进行外贸的组织。十三行并不是指特定的十三家商行,数量偶有增减。十三行成立之初,商行多达26家,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商行减至4家,一般商行数量保持在十家左右。十三行中,以“同文”“广利”“怡和”为魁,其中“同文行”和“怡和行”财雄势大,人脉广泛,先后成为十三行的首领。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指挥广州守军奋起抵抗,取得前哨战的胜利。后来英国皇家海军北上攻城,清廷竟将林则徐贬默。此后广州由于官方决策者战守无策,被侵略军攻进广州,广州知府被逼签订《广州和约》。但广州人民并没有向侵略者屈服。北郊三元里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得到附近103乡民众、手工业工人和部分水勇的支持,在三元里一带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军。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第五款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 向例全归额设行商承办, 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同例, 凡有英商等赴各国贸易者, 无论与何商交易, 均听其便。”这一规定的订立,标志着十三行对外贸易垄断地位的丧失。赔偿两千一百万银元,开五口通商,从此“十三行”结束了整整85年的对外贸易垄断,许多商行业务停滞。

清咸丰六年九月(公元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船事件,伙同法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八年一月十二日(1857年12月28日),英法侵略军进攻广州的大北门及小北门,英法侵略军攻占广州后,广州附近居民组成团练,有义勇数万人,不断袭击侵略者的据点。盘据这段城墙的侵略军,成为当年义勇军攻击的重点对象。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岛召集秘密会议,参加者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人(后增至800人)组成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省,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省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最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1911年4月23日,黄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因为内奸告密,清政府加紧了对革命党人的搜查,起义部署被打乱。黄兴临时将原定十路进兵的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参加起义的新建陆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1911年4月27日(旧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黄兴带领“选锋”(敢死队员)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两广总督署。督署卫兵抵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次起义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终因孤军作战,双方力量悬殊,坚持一昼夜而失败,共牺牲86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广东省于11月9日宣布脱离清廷独立,在广州成立广东都督府。至1949年10月,凡三十八年,行政区划体制有多次变更,广州地区的行政区域范围亦多有变更。

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清廷的统治,广东省隶属于中华民国,广州仍为广东省省会。

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同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这是广州正式建市的开始。广州市政厅成立后,规定“广州市为地方行政区域,直接隶属于省政府”,这标志着广州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城市型的行政区。孙科为第一任市长。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 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等参加大会,会上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同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市,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

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并派出“孙逸仙博 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

1938年9月17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对广州的攻击令,10月上旬,日军第21集团军(辖3个师1个飞行四川省万余人,在台湾海峡澎湖列岛集结,准备攻占广州)。

1938年10月21日,日军攻占沙河,并占领广州市区,日军第104师团向广州以北推进,攻占太平场;23日占领从化区;与此同时,第5师团与海军配合,于23日攻占虎门要塞;25日攻陷三水区;26日又陷佛山市,于29日到达广州南郊。至此,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战役结束。

为了侵占广东省,日军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共对广州市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空袭广州的日机共有近百批900多架次,共炸死居民6000多人、砸伤近8000人、毁坏房屋4000多间,毁坏船只近百艘。1938年5月、6月间的大轰炸,仅仅一个多星期,日军共出动飞机14批100架次,广州成为瓦砾与尸骸相互堆积的破烂城市(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

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日本第21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和中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分别签字。广州宣告光复。这是近百年来广东省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949年1月1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通知各国使节迁往广州;4月20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同年2月1日,中央党部由南京迁往广州,5日开始办公,广州又成了国民政府首都。但立足未稳,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从江西省直捣广东,广州告急。10月13日,国府都城再迁重庆市。但不久,中国国民党在西南战场上一败涂地,川东尽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4日18时,解放军占领广州各重要机关,歼灭国民党残敌2000多人,解放广州的战斗胜利结束。解放军在府前路市政府大楼前台举行了隆重的进城阅兵式。同年10月14日,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广州市为省级行政区域。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拉开帷幕,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的重要窗口。周恩来总理亲自定下展会的简称——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广州海心沙公园盛大开幕。

地理

位置境域

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介于东经 112°57′~114°3′,北纬 22°26′~23°56′之间,北回线归在市境北部穿过,全市三分之一的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县两县,西邻佛山市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市区和佛冈县韶关市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总面积7434.40平方千米。

气候

广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面临海洋,受海洋调节,夏长冬短,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均主导风向为北风,风向频率为16%,夏季盛行东南风,频率为23%。年平均气温21.5℃,最低气温在1月,最高气温在7-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9.3%,年平均降水量为1792毫米,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80%以上,年平均风速1.9米/秒,年平均雾日数3.8。

地质

地层

广州市震旦系,分布于广州市的白云山南麓、红路水库、箕窝、帽峰山森林公园和东南部的南村镇、北亭、化龙镇一带。泥盆纪,广州市仅有上泥盆统分布。石炭系,由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组成;二迭系,分布于三元里、新市、嘉禾、岗头、联及里水镇等地;第三系,由下第三系古新统莘庄组和始新统玮心组、宝月组)等组成。主要分布于黄埔新港、龙归盆地等地。第四系,广州市第四系分布甚广,根据地貌、岩性及14C同位素年龄值,可划分为上更新统及全新统。 

构造

广州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单元),粤北、粤东北一粤中拗陷带(二级单元),粤中拗陷(三级单元)的中部,为晚古生代至中三迭世的拗陷,沉积了厚约7000米的单陆屑式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建造、含煤建造,沉积中心在花县一带。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还有东西向,两者常常联合在一起,形成“S”形弯曲。中、新生代以断陷盆地发育为特征,并追循深、大断裂带分布。中生代的岩浆活动频繁,以多次侵入和喷溢为特征,新生代则表现为基性偏碱性岩浆的喷溢。

广州从断裂以东、瘦狗岭断裂以北构造区,位于东西向增城区凸起的西部,主体构造是东西向,由早古生代变质岩中的东西向片理、片麻理及其一系列不对称褶皱,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以及控制罗岗序列花岗石入侵的东西向构造带所组成。

广州从断裂以西构造区,位于北东向的广花凹陷的南西部。主体构造是北东向。由上古生界及其褶皱和伴生的走向断裂以及三迭系和第三系向斜盆地构成。是叠加在基底构造上的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的北东向构造区。瘦狗岭断裂以南的构造区,包括广州市中心、黄埔港及番禺县的番禺大石化龙镇一带,处于三水断陷盆地东延部分。     

地形地貌

广州市处于粤中低山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整体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可分为中低山地、丘陵与台地、平原三级地形区。由于地处海陆交互作用带,广州市地貌类型具有多样性,从北到南分别有中山、低山、丘陵、岗台地、冲积平原、海积平原、滩涂等类型。受新构造运动引起的升降及其间歇性影响,广州市地貌具有多层性特征,山地、丘陵、台地均存在着多级不同海拔高度的夷平面。从化区东北部山地分别存在海拔1200米、1000米及800米山顶面,丘陵地区普遍存在海拔350~300米、250~200米、150~130米、120~90米等4级夷平面,在白云区的太和、同和等地可见海拔60~80米、34~45米等2级剥蚀台地,河流阶地普遍存在2级,平原亦有高平原与低平原之别。

第一级地形区为广州市东北部的中低山地,包括从化、增城区的东北部,山体连绵不断,坡度陡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从化县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1228米,为市境内的最高峰。

第二级地形区为广州市中部的丘陵、台地区,它实际上是东北部山地的南延部分,包括花都区北部、从化市西南部、广州市区东北部和增城市北部。该地区坡度较地理环境较缓,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第三级地形区是南部平原区,包括广花平原及其以北台地、增城南部、番禺区全部和广州市区的大部分地区。平原区地势低平,散布有残丘和台地,如海珠区的漱珠岗、葫芦岗,番禺区的番禺莲花山。除个别残丘和台地外,海拔一般小于20米,台地坡度小于 15度,土层浅薄,多受侵蚀。平原土层深厚。

市区地形可进一步细分为山地丘陵区、台地区及珠江平原区。山地丘陵区范围主要包括白云区的东部及北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即上述的第二级地形区,区内有白云山、越秀山等。台地区范围较广,按高度可分为二级,第一级平均海拔为15~25 米,是一片和缓起伏的岗地,分布于珠江两岸,如由西村向东至东山区、黄花岗、石牌以及海珠区区的康乐、小港、赤岗、石榴岗、琶洲等都为台地区,因其地势平坦、基岩为红色砂岩、砂页岩砾岩,故成为民国以来城市扩展的主要建设用地。市内旧城区中稍高些的岗地俗称为“山”,如坡山、番山禺山等。坡山的“仙人拇迹”便是古代珠江河水侵蚀台地时所留下的痕迹。第二级台地主要分布在广深铁路以北的地区,即萝岗区一带,现已成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土。珠江平原区范围包括海珠区、芳村区大部分地区以及珠江北岸沿岸沉积平原,珠江北岸沿岸沉积平原如越秀区西部地区、荔湾区的西关、黄沙、沙面岛以及东山区的大沙头、二沙头等,陆续发展成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

水文水利

水文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属珠江水系,包括珠江三角洲和北江两个二级水系;其中,东北部以山区河流为主,主要河流有流经从化区、花县和白云区流溪河,来自龙门县、流经增城区增江白坭河等;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交织成的河网,集雨集雨面积在2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珠江广州河道、流溪河和增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092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47亿立方米,河道密度0.75千米/平方千米,来自上游西、北、东江的过境客水流入市域河网水道共有1245亿立方米/年,珠江注入伶仃洋出海八大口门中的虎门镇、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境内,受南海潮汐影响,河口潮流相应的年径流量为1320亿立米,年涨潮量为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为4030亿立方米。东山湖、麓湖、广州市流花湖公园、荔湾湖等4湖总面积3.72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12平方千米。

水利

截至2022年3月底,广州市有水库共298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7座,小型280座),总库容11.00亿立方米,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2亿立方米(2022年)。其中,增城区水库数量最多,有96座,占全市的32.0%;从化区水库总库容量最大,约为6.18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的55.9%。此外,该市容积在10万立方米(不含)以下,1万立方米以上的山塘共107座,总容积602.80万立方米。

广州市的湖泊主要为人工湖,有大、中、小型水库及各类蓄水工程1322项,总库容11.1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即流溪河水库,总库容为3.8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为4.12亿立方米;小型水库307座,总库容为2.87亿立方米;山塘999座,总库容0.29亿立方米。

土壤

广州市土壤类型多样,地带性土壤以赤红为主,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全市土壤分属9个土类、14个亚类、41个土属、101个土种。黄壤,面积0.21万公顷,占土壤面积0.43%;分布于从化山区;红壤面积1.76万公顷,占土壤面积3.61%,分布于从化、增城山区;赤红壤,面积28.23万公顷,占土壤面积57.90%,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石质土,面积0.28万公顷,占土壤面积0.57%,分布于花都山区;红色石灰土,面积0.08万公顷,占土壤面积0.16%,分布于增城区、从化、丘陵区;水稻土,面积15.35万公顷,占土壤面积31.48%,分布于平原及谷地;菜园土,面积1.28万公顷,占土壤面积2.63%,分布于平原地区;潮沙泥土,面积0.23万公顷,占土壤面积0.47%,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滨海盐渍沼泽土,面积1.34万公顷,占土壤面积2.75%,分布于三角洲滨海地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广州市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量为13.88亿立方米,平均降雨量1830.2毫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8.38亿立方米,占全市本地水资源总量的35.57%。过境客水资源量1860.34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

土地资源

2015年,广州市耕地面积82321公顷,园地面积106141公顷,林地面积253482公顷,城市用地面积70945公顷,建制镇用地面积26272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43508公顷,采矿用地面积260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213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0146公顷,未利用用地面积38818公顷。

湿地资源

广州市湿地总面积762.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0.26%。已建成海珠中国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天河大观湿地公园、番禺草河湿地公园、花都湿地公园等12个湿地公园,其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达到869公顷,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

海洋资源

广州市海域处于珠江虎门镇、蕉门、洪奇沥、横门等水道入海口,兼具河口属性与海洋属性。海域范围,北起广州港的黄埔港区西港界;东至东江北干流河口,包括狮子洋;南至伶仃洋进口浅滩以北海域,以及所辖岛屿周围海域和外港锚地海域。全市海岸线长258.7千米,其中陆地岸线长132.0千米,岛屿岸线长126.7千米。深水港岸线约80千米,拥有南沙、莲花山、海鸥岛三个天然良港。该市有海岛15个,总面积88.72平方千米,其中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13个,有常住人口的海岛5个。

水产资源

广州市珠江口为咸淡水混合区,有滩涂水产资源和多种水生生物繁殖、生长和栖息,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是中国渔场之一。主要渔业种类有马鲛鱼、银鲳、短带鱼蓝圆鲹沙丁鱼等;滩涂水产资源主要有多变鲍塔形马蹄螺日本花棘石鳖九孔鲍螺、银口凹螺等。

矿产资源

广州市有已发现矿产 47 种(含亚种),矿产地 820 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 矿产29 种,矿产地 70 处,其中大型矿区 10 处、中型矿区 18 处,小 型矿区 42 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石、水泥用大理石、盐矿、煤、 矿泉水和地热(从化温泉位于广从断裂远景区中部,水温在42~60℃,含有对人体有益元素,地热总储量达1.09 万吨/日)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广州市有陆生脊椎动物457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爬行动物64种、鸟类307种、兽类5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蟒蛇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三线闭壳龟水鹿苍鹰斑嘴鹈鹕等。 

植物

广州市有维管植物230科1362属3508种,其中石松门和蕨类植物25科78属174种,裸子植物8科20属34种,被子植物门197科1264属33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20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5种。水松伯乐树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金毛狗苏铁蕨等18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生态功能区

2022年,广州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个,面积约11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风景名胜区4个、森林公园58个、湿地公园20个、地质公园1个。

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吕田镇境内,距广州市区100千米,是广州市城市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覆盖率达94.7%,维管植物超过1170种。该保护区属于以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兼顾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唐鱼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良新村水尾洞社横坑,是一个以唐鱼作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目前在保护区生长的唐鱼约8万尾。唐鱼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因其外形漂亮,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自然灾害

广州市自然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暴雨、寒潮、低温阴雨、干旱、寒露风、龙舟水雷电等。

热带气旋,5-10月热带气旋中心可直接侵入广州,其中7-9月的盛夏时节,热带气旋影响及直接侵入广州的次数占全年总数的比率分别为71.4%及81.5%。影响广州市的热带气旋源地以西北太平洋为主,其次为南海。暴雨,广州市一年中暴雨主要集中在4-9月,北部的从化区增城区多暴雨,南部的番禺区及广州市区较少。广州市是雷暴高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87.6天,雷电灾害事故频繁。

1997年5月8日,从化、花都区清远市三市区交界地区出现500年特大暴雨。据当地水文站观测,在十几小时内,花都市梯面镇降雨460毫米,从化市龙潭镇降雨434毫米。暴雨使三市的受灾人口达36万多人,112人死亡;倒塌、损坏房屋4万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97万公顷;损坏水库l座、堤围226千米;直接经济损失约13.7亿元。

9908号台风于1999年8月22日在深圳大鹏湾沿海登陆。从21日8时至24日8时广州市数日降大雨或暴雨,降雨达275.8毫米,据广州市三防办统计,番禺市及珠江农场农作物受浸面积达1435万亩,鱼塘漫顶770亩;市区103个路段受浸,其中广州市流花湖公园湖水漫淹流花路面,最深处达1米。台风还吹倒市区路树233株、吹斜196株。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广州市下辖11个市辖区,政府驻地珠江新城华利路6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1873.41万人;2020年,城镇的人口为16096724人,占86.1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579881人,占13.81%;男性人口为9866005人,占52.83%;女性人口为8810600人,占47.17%;0-14岁人口为2590189人,占13.87%;15-59岁人口为13955818人,占74.7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30598人,占11.4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60333人,占7.82%,;流动人口为9378825人。2022年,出生人口10.96万人,出生率10.71‰;死亡人口5.74万人,死亡率5.61‰;自然增长人口5.22万人,自然增长率5.10‰。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就有7个;其中,广州市排名第5名(1868万人口)。

族群

民族

截至2021年,广州市有回族满族畲族3个世居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2.7万人;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11.5万人,人数较多的有壮族、回族、满族、土家族瑶族;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71.2万人,人数较多的有壮族、回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广州市回族常住人口约2万人,满族常住人口1.5万人。族主要居住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广州唯一少数民族聚集村,有95户400余人)。

港澳台侨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华侨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2020年末,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400万人,其中市内归侨侨眷、侨港澳眷属近160万人,占广州户籍人口近1/5。

外籍人士

截至2019年12月25日,广州在住外国人有86475人;其中入住宾馆酒店约2.3万人,居住在社区约6.04万人;人数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为,韩国8048人,日本6128人,印度5776人,美国5268人,俄罗斯3458人;非洲国家人员共13652人;主要居住区域为:天河区2万人,越秀区1.8万人,白云1.2万人,番禺1.1万人,荔湾、海珠各0.6万人,广州西北部小北路一带是非洲人主要聚居(已有10年已久)。

语言

广州方言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粤语”“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分布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粤语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广州是粤语区的中心,广州市区的方言是所有粤语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在内)的标准语,广州话在整个粤方言中最具权威,有着粤方言“普通话”的地位,保留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吸收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特有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有4个声调,广州话的声调有9个。

广州本地居民以讲广州话(粤语广府片)为主,因为广州是广府民系的核心地带,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广府民系占广州本地人口近八成。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等区,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其中增城区客家话居民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0%左右;花都区客家话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从化区客家话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20%;白云区客家话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7%左右等。

宗教信仰

广州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佛教(255年)传入广州市最早,道教(306年)次之,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广州市,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在明末、清代传入广州。截至2021年末,广州市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86处,正在建设或筹备建设的宗教活动场所13处,有民间信仰庙宇530间。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3个。广州市有信教群众约95万人。

佛教

截至2023年,广州市有僧尼大约280人,佛教信众约56万人,登记南通天宁寺(省属)、六榕寺、大佛寺、无着庵、市佛协道场等寺庵有38间,六榕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大雄宝殿、万寿寺(现更名为长寿寺)、天王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林禅寺、五百罗汉堂、海幢寺、大雄宝殿、塔殿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9月1日正式成立,广州市佛教协会。

光孝寺,坐落于广州光孝路,是广州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名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萧衍天监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航海来到广州,千里迢迢带来了一棵菩提树,种植在光孝寺的戒坛前。继智药三藏之后,有达摩六祖慧能鉴真大师多位名僧来到光孝寺传教译经,因而光孝寺又是广州地区和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最早的地方。

怀圣寺位于广州古城西部,古珠江河畔“番坊”的附近,今越秀区光塔路,始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原地区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因唐人称阿拉伯国家为狮子国,所以这座由来华的阿拉伯人所建造的寺庙也被称为“狮子寺”;又因寺内有一光身柱形塔,又名“光塔寺”。

道教

截至2023年,广州市登记开放的道观8间,分别为圆玄道观(省属)、三元宫纯阳观、黄大仙祠、仁威庙何仙姑庙、都城隍庙和大仙庙;有筹备建设的道观3间,分别为白云仙馆、赤松宫斗姥宫,主要为全真派道观。全市现有道教教职人员105人,道教信教群众约21万人。1987年5月23日正式成立广州市道教协会

伊斯兰教

截至2023年,广州市有清真寺四座,分别为怀圣清真寺、清真先贤古墓(内有清真先贤古墓)、畔清真寺、小东营清真寺。怀圣清真寺和先贤清真寺始建于唐朝,由在穗蕃客所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濠畔清真寺和小东营清真寺则建于明代,由达官军所建,濠畔寺为市级文保单位,小东营寺为区级文保单位。全市现有教职人员12人。1956年,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正式成立。

天主教

截至2023年,广州市有活动场所8处,其中教堂4座(石室天主堂(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天主教露德圣母堂、河南宝岗天主堂、天主教露济亚堂),固定处所4处(东山天主堂(东山圣方济各堂)、增城区荔城天主教活动点、天河区五山活动点、番禺区大石活动点)。现有教职人员41人(主教1人、神父15人,修女25人)。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广州总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

基督教

截至2023年,广州市有39处(含2间省管场所)基督教活动场所,其中有天河堂、锡安堂、东山堂等教堂17间、22个固定处所。现职教牧同工76人,东山堂、锡安堂、救主堂、河南堂、沙河堂、十甫堂被授予“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达标场所”称号。1955年, 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

袄教

锁罗亚斯德教亦称拜火教,流行于伊朗中亚等地,在南北朝时代已传入中国,唐朝建寺于长安,名为袄教、火教、火袄教、拜火教或波斯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袄教向上海市、广州、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传播。长洲岛上的波斯楼是袄教徒的活动场所。琐罗亚斯德教徒墓地,位于黄埔长洲岛巴斯山,系鸦片战争前后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的印度孟买商人的墓地。

经济

综述

广州市作为千年商都,有着2000多年的商埠史(清帝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商埠),黄埔古港广州十三行作为海丝重镇历史地位。粮食作物以优质籼稻、蔬菜为主导产业,针棉织品、家用电器、轻工机械、食品、电筒电池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前列,直播电商综合排名居全国榜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位。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39.00亿元(广东省排名第2名),第一产业增加值318.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09.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611.40亿元,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10:27.43:71.47。截至2024年1月15日,预计全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

第一产业

广州市是水果之乡,粮食作物以优质籼稻、蔬菜为主导产业,推进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阳桃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穗”字种业、绿色蔬菜、优新水果、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休闲农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引进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15家、145家和330家,4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榜,34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蝉联全省第一。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55.1万亩(品种30多个发展到70个),约占全省的七分之一,位列全省第二。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在国内虾苗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截至2022年,国家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达20家,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持续居全省首位。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5.30亿元,粮食产量15.38万吨,肉类总产量9.50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9.37千公顷,花卉种植面积23.48千公顷,园林水果种植面积70.46千公顷。

第二产业

广州市是一个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以轻工业为主导,重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造纸、制糖、钢铁、化工、造船等,其中针棉织品、家用电器、轻工机械、食品、电筒电池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前列,冶金、机械、化工是华南乃至全国工业基地之一,造船能力居全国第三位,汽车年产量突破30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2/3以上、全国的1/10以上,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面板产能(含在建)全国第一,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新增独角兽企业9家,是全球新增独角兽数量最多的三个城市之一;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生物医药企业数目由3800多家上升至64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19.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8.73亿元,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12.94亿元,汽车产量313.68万辆,钢材359.77万吨,彩色电视机964.68万台,液晶显示屏8506.45万片。

第三产业

广州市以航运服务、科技服务、特色金融、国际贸易、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产业,推动文化创意、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多样化产业发展。在商贸服务领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值突破万亿元,直播电商综合排名居全国榜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在科技服务领域,“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位;广州展会规模居全国首位,2022年累计举办展览193场,合计展览面积414.42万平方米,展览场次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第133届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参展企业超3.4万家,新品首发活动共计400多场,出口成交超过45亿美元(二期)。2022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825.27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1245.04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773.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98.15亿元,接待过夜旅游人数3824.1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246.03亿元,商品进出口总值10948.40亿元,商品进口总值4753.6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4.13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18年,广州市有13个开发区入选国家目录,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4个。

广州开发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东部,该区已拥有汽车、能源两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集超过20万家的市场主体,4200多家跨国企业,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7个;荣获联合国“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成为当年中国唯一获奖单位;2019-2021年间,连续三年获评国家“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及“杰出投资促进项目奖”。2021年,在217家参加评审的国家级经开区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二,并持续五年在该项评价工作中蝉联全国第二,连续六年上榜全国三甲,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

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地跨白云区花都区,毗邻广州白云机场,规划围网范围面积约7.385平方千米,分为中区、南区、北区三个围网区域。由现有白云机场中性国际货站和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组成,面积0.663平方千米。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是我国批准设立的全国第10个综合保税区,也是广东省首个综合保税区。

重要企业

截至2023年,广州市有6家入围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汽集团)总部位于天河区珠江新城,是在 A+H 股整体上市的大型股份制汽车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涵盖研发、整车、零部件、能源及生态、国际化、商贸与出行、投资与金融等七大板块,《财富》世界500强连续11年上榜,最新排名165 名。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药集团)是广州市人民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国有企业,主要从事中西药品、大健康产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与医药整体相关的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医疗健康养生服务的提供,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研项目超200项,包括生物药、化学药、中药、高端原辅料、特医食品等,其中在研一类新药有18个。拥有30多家子公司,过半数为中医药企业,包括12家中华老字号,其中10家已超百年历史。《财富》世界500强连续3年上榜,最新排名第426位。

社会

教育

广州市教育历史始于西汉末年,三国时期,骑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办学。南宋时期,设有书院。清朝时,设立府学宫,为广州最高学府,而番禺与南海设有县学宫。清末年间,洋务派于同治三年在广州开设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大量教会学校也在此时成立,并在后来成立港澳分校,分别是广州市培正中学、培道、培英、协和、真光。康有为在光绪年间开办万木草堂以教授新学。当时书院林立,著名有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圣心明德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书院、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广雅书院、番山书院、莲峰书院。

截至2022年,广州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799所,其中,幼儿园2155所、在园幼儿63.32万人,教职工9.4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01.17%;小学986所,在校生116.44万人,教职工7.53万人;初中427所,在校生40.80万人,教职工3.8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5.23%;普通高中124所,在校生16.16万人,教职工1.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8所,在校生11.52万人,教职工0.7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1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2所 ,在校生14.19万人,专任教师0.8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9所,在校生0.76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0.12万人。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设有37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二位,已同世界五大洲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22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712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该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36个、省部级平台241个,截至2023年5月,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4名,7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医教研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与规模居于全国领先行列。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原名华南工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跻身全球排名前1‰。学校分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天河区石牌高校区;大学城校区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广州国际校区位于番禺区创新城。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广州市有文化馆(分馆)215个,公共图书馆(不含分馆)1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73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3个,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14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00%。2022年,该市共有14项作品获奖,其中,戏剧类3部、电影类3部、电视剧类2部、广播剧类3部、歌曲类2首、图书类1部。2021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广州不仅总分全省排名第一,而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齐开花,一等奖获奖数占了全省一等奖总数的四分之一。2000年,番禺区沙湾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

广州粤剧院于2009年6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广州粤剧团成立于1953年2月),由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组建而成,拥有南方戏院、江南大戏院两个演出基地。创作演出了众多优秀剧目:《白蛇传》《女儿香》《吴起与公主》《南越王后》《睿王与庄妃》《范蠡献西施》《土缘》《花月影》《豪门千金》《三家巷》《广府华彩》《碉楼》《鸳鸯剑》《汉高祖刘邦》《花笺记》《十三行》《清水河畔》等。其中多部剧目获得国家、省、市多项大奖,如《刑场上的婚礼》获中原地区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广东省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碉楼》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

广东省博物馆坐位于花团锦簇的广州市花城广场南端东侧,自成立以来,广东省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了藏品17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2万件(套),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年平均征集文物和自然标本约1000件(套),地域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遗存、华侨文物、海洋文物、外销艺术品收藏的数量和质量,拥有其他博物馆无可比拟的优势。

科技

截至2022年,广州市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19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1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1家(含省级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2361家(其中120家仍在复核待国家备案)。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8个。广州院士活动中心服务在穗全职院士人数7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原地区工程院院士30人,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11人。已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1个,获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个,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2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6个,获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2个。全市获得资质认定(CMA)实验室1076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19311家,获得强制性产品(3C)认证组织1152家。全年专利授权14.6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6万件。

医疗

截至2022年,广州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5224个,其中,医院298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5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7万人,注册护士9.12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60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12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5万人;镇卫生院31个,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48万人。

体育

截至2021年,广州市有体育场地35335个,每万人体育场地18.92个,上线各类体育场馆达820家,体育社会组织766家,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数达0.41个;2019年,足球场地1494个、篮球场地9248个、游泳场874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2.4个,场地面积37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4平方米,健身路径4819条,截至2023年1月市、区两级体育社会组织共计795个,其中市级106个、区级689个,举办国际级、国家级单项比赛7场次;破全国纪录4人次,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4项次,获得亚洲冠军2项次,全国冠军38项次。全年开展各级各类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赛事61项次,35.26万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大型全民健身活动。2010年,2010年广州亚运会,由广州主办,汕尾市佛山市、东莞市协办,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媒体

广州市有《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大洋网、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广州电视台34频道等;2021年下半年,《广州日报》销量稳居第一位,《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依次排在第二至第四位,《新快报》《南方日报》排在第五、六位。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广州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23.4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86.0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7.33万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714.83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为23.4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32.26万人。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1391.40万人,其中,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908.6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82.73万人。全年医保部门认定并实施医疗救助117.9万人次,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4.63万人,享受特困救助供养的特困群众共9641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61万张,收养人员3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266个。2022年,广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9元,比上年增长3.3%。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306天,平均灰霾日数6.6天,达标天数比例83.8%;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3.38,PM2.5年均值为 2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值为39微克/立方米,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该市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5.0%,城市建成污水处理厂6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800.03/天,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绿道新增32千米、提升208千米,累计建成绿道3832千米。2018年,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

住房

2024年1月2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更好满足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的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市房地产政策措施。一、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和政策体系,加大供应力度,不断满足各类保障人群住房需求。2024年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二、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建房〔2024〕2号)要求,建立我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三、优化调整限购政策。(一)在限购区域范围内,购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不含120平方米)住房,不纳入限购范围。(二)在限购区域范围内,居民家庭将自有住房用作租赁住房并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的,或者在我市存量房交易系统取得房源信息编码并挂牌计划出售的,购买住房时相应核减家庭住房套数。(三)对于具备合并不动产权证书条件的房屋,购房人可以申请转移登记业务、合并登记业务一同办理。(四)商服类物业不再限定转让对象。四、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强化部门联动,健全联合执法和惩戒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加大力度整治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屋交易、住房租赁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通知自2024年1月27日起正式实施,原有政策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通知执行。

交通

综述

广州交通区位独特,不仅近扼三江、南达两洋(太平洋印度洋),而且处于广东几何中心,是国内涵盖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枢纽代表,是全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由公路、铁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多种交通设施相结合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铁路枢纽、公路站场及集疏运网络等,枢纽格局基本形成;广州港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华南最大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是广州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是华南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

公路

广州市有广清、京港、广佛等高速公路41条,5条国道,18条省道,46条县道,总里程1052千米。2022年,广州市公路货物运输总量48844.9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684.04亿吨千米;公路客运量56.79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56.79亿人千米。

铁路

1994年,广深铁路完成既有线改造,速度提升至160km/h,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截至2020年,广州市有京广铁路、广深铁路、广茂铁路等9条干线铁路、5条城际铁路,总里程423千米。截至2022年,广州市铁路货物运输总量2360.03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3.37亿吨千米;铁路客运量6708.37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68.74亿人千米。

广州白云站位于白云区西北部,总占地面积达263万平方米,南距广州火车站约5公里,东距白云新城2公里,是长途客运中心、旅游大巴站场和城市公交站场等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综合枢纽之一。

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属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设置15站台、28站台面、28股道,是华南地区最大、最繁忙的高速火车站,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之一,连接京广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广珠城市轨道、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铁路、北京、上海、深圳市武汉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

航空

2022年,广州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611.00万人次(单一机场吞吐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188.46万吨;民航货物运输总量109.8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1369.69亿吨千米;民航客运量3800.18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641.00亿人千米。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白云区人和镇花都区新华街道、花山镇花东镇交界处,是大型民用机场,国内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于2004年8月5日正式启用,该机场目前为中国南方航空、海航控股深圳航空联邦快递的枢纽机场及中国国航的重点机场。已开通123条国内外定期航班航线,其中国内航线86条,国际及地区航线50条,每天有超过500班航班起降。2023年12月31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为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

航运

2022年,广州市港口货物吞吐量65592.03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332.92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485.76万国际标准箱;水运客运量121.62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0.18亿人千米。

港口

截至2023年,广州市主要港口有广州港区、南沙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港区等港口。

广州港位于珠江出海口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地带,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2021年,广州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447万标准箱,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五名;截至2022年6月底,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已开辟直达欧美、非洲、亚洲等国内外集装箱班轮航线199条,海运通达国内主要基本港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在港区内设有洲头咀、大沙头、黄埔区、西堤4个客运站(码头),分别设有从1000吨级到1万吨级的客船泊位。

南沙港,位于广州南沙区,珠江虎门水道、蕉门水道出海口,是广州市未来重点发展“三大港”(即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中的深水港,也是广州市未来重点建设的“四个物流中心”之一。南沙港有3个码头(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小虎石化码头、东发码头、南伟码头),泊位50个。已开通180条班轮航线,其中外贸航线达148条,近1700万标准箱年吞吐量,约占广州港的70%,出口航线近30条。

新沙港区位于东莞麻涌镇,有型钢板桩码头,32个3.5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年货物吞吐量近7000万吨,以服务散粮、食用油、件杂货等物资运输为主,国家进境粮食首批A类指定口岸之一。

黄埔港,是中国最早的一类通关口岸之一,有13个码头(7个在老港港区,6个在新港港区),1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货物年吞吐能力超3000万吨,主要进出口货物有煤炭、石油、粮食、木材、矿砂、化肥、杂货等,国际货运航线遍及五大洲,外轮来港一年达400艘次、330万总吨。

航道

广州市以各港区港口(码头)为起点,经过珠江北江西江东江等干流,开辟内河航线39条,通向内地100余个市、县、镇;经过虎门出海口,开辟沿海航线116条,内河航道可通行40~5000吨的船只。

公共交通

广州公交车有市区巴士(含夜线)、广州BRT、城际巴士、机场专线、大学城专线(广字头、大学城字头)、华南楼巴、旅游线、高峰专线、科学城专线、商务线、地铁接驳线等路线;其中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三个郊区有自己的公交系统,另萝岗区K01、K02为免费巴士。截至2021-2023年6月底,广州市有公交车辆1.3万余辆,公交线路1800余条,出租汽车95.06辆,公交站580个、客运站12个。

广州BRT始建于2010年,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快速公交系统,有着“南国彩虹”之美誉。截至2019年底,广州BRT纯电公交车数量已超过1200台,覆盖BRT系统超过91%的公交车辆,广州BRT系统已运输 31.39亿人次,日均客流量85万人次,在客流最大断面高峰小时单向通过350辆,运载2.8万乘客。

广州市有轨电车运营线路有广州有轨电车海珠环岛线(THZ1)(广州塔(有轨) -- 万胜围(有轨)),南海有轨1号线(虫雷 岗(有轨) -- 林岳东(有轨))和黄埔有轨电车1号(THP1)(地铁香雪 -- 新丰路),运营里程约为22.1千米,共设30座车站。无轨电车,广州市内居民多称“电车”,于1960年通车运营,是广东省省内唯一一座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至今已61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截至目前,广州市共有无轨电车线路15条,运营车辆273辆。

截至2021年,广州市水上巴士有14条航线、35个码头、51艘营运船舶,总里程达到了58.8千米;累计投放运营电动公交车超1.48万辆,建成公交专用充电桩5600多个。

截至2021年,广州地铁运营里程为589.4千米,位列中国内地第三名。广州地铁共有15条运营线路(1号线-21号线、广佛线广州地铁APM线),线网运营总里程589.4千米,共290座车站。

人文

综述

广州市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州市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如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广东饮食文化体系中虽有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之分,但"粤菜"常用以指广州菜;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广雕”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广州市有不可移动文物3716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49处、市级373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2处。

广裕祠

广裕祠全称“陆氏广裕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位于距广州市中心约40千米的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古村,整体建筑依地势而建,由照壁、院落、翼墙和祠堂主体组成,建筑面积82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明代陆姓后人陆广裕等人为纪念陆贾陆秀夫而建的家族祠堂,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截至目前发现的全国唯一一座有六次大修年代记录的古祠,被誉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并于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

粤海关旧址

广州粤海关旧址,又称“大钟楼”,建成于1916年,位于荔湾区沿江西路29号,是中国首批海关大楼。落成于1916年,由当时在海关任职的英国工程师大卫·迪克与建筑师阿诺特·达德利共同设计,至今已屹立了100年,是中国近代海关建筑的优秀代表。2006年,“大钟楼”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海关总署批复将“大钟楼”建设成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为黄花岗公园,位于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黄花岗原来名为红花岗,安葬完烈士们后,潘达微认为“红花”一词不及“黄花”雄浑优美,便改为“黄花”并沿用至今。196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国遗迹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是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郡、县、州、府官署所在地,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米至6米,迄今发掘了约16000平方米;是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证明。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发现于越秀区象岗山,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铁器等诸多类别,反映了这一时期南越地区流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陈家祠堂

陈家聂氏宗祠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建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共计20000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近3000件,是广东省内博物馆中收藏明清以来广东民间工艺精品最为丰富的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石湾陶、广彩瓷、象牙雕刻、粤绣、广州木雕、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的载体,涵盖了广东省所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门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广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6项(含扩展项目),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95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总量均居全省首位;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7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2名,省级传承人74名。2022年,广州市传承基地数量100个。

木偶戏(广东木偶戏)

广东木偶戏又称“岭南木偶戏”。清末民初,广东木偶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木偶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有杖头木偶、布头木偶、悬丝傀儡3大类,主要以传统地方戏剧的行当为蓝本,生、旦、净、末、丑齐全且极具行当特色,广东木偶戏以其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而独树一帜,其通过富有岭南特色的木偶制作技巧和木偶操纵技艺,结合独特的演唱和舞美设计,演绎岭南传统民间传说,传统木偶剧目有《芙蓉仙子》《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张羽煮海》等。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广东醒狮)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朝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广东省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为广东特有的民间舞品牌。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广东醒狮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中华老字号陈李济由陈体全李升佐两人创建于公元1600年,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制药企业。400年来,陈李济坚守“以诚为本”“同心济世”的文化传统,受到民众广泛认同,曾得清爱新觉罗·载淳御赐“杏和堂”,并作为商标沿用至今。陈李济致力于搜集民间古方、验方,经独特炮制推出各种良药,并首创蜡壳药丸制作工艺,还创制了对祛风化痰有绝佳效果的百年窖藏陈皮。

传统村落

截至2021年,广州市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3个。

荔湾区聚龙村

聚龙村位于荔湾区冲口街道辖内,占地约5300平方米,是近代房地产的雏形,广州市现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据《聚龙村轶事》记载,“聚龙村”原名“聚龙”,并没有“村”字。民国初年,“聚龙”成为番禺县崇文社钟秀四乡中,最小也是唯一独立的自然村落。“聚龙村”就成为口头称谓沿用至今。因为这里是邝姓族人所建,世人又称“聚龙”为“邝家村”。聚龙村”建造在一块红砂岩的上方,红砂岩从邻村招村向下延伸至此,形成了一个“水塘”。聚龙村人杰地灵,是有名的风水宝地,据传地下有一条龙脉,是聚龙会虎之地,因而得名。2000年被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区;2013年8月,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20年7月,被评为第二批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达标单位。

海珠区小洲村

小洲村,古称"瀛洲",是宋末明初建村,古村内以八卦型为布局。小洲村有八景:古渡归帆、松径观鱼、古市榕阴、翰桥夜月、西溪垂钓、华台奇石、孖涌赏荔、崩川烟雨。村内古建筑北帝古庙、娘妈庙、四海公祠,约有500-600年历史;西溪简公祠约450年;简氏大宗祠约350年,此外,还有代表岭南特色青花蓝砖锅耳屋、蚝壳屋、青代商业街及村内的古巷(青石板路)。古榕树、秋枫树、樟树、木棉树、古老龙眼树和芒果树等,树龄有200年至600年历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习俗

广州市春节逛花市的独特习俗已延续上百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全城长街如锦,百花争艳,游人如织。家家必置鲜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有一些节日,如正月二十四的“生菜会”,二月十三的“波罗诞”,四月十七的“金花诞”,七月二十四的“郑仙诞”等,为广州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节诞。

波罗诞

“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是现今中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为海神诞期,许多民众都前来南海神庙“游波罗”。波罗诞的民俗活动包括水上庆会、四乡会景(即五子朝王)、化妆巡游、龙狮相会、飘色表演、大戏杂耍、龙舟盛会、文人雅集、“万花舆”、花朝节等,还有波罗鸡、波罗粽、波罗符等特色产品。2007年5月9日,波罗诞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13日,波罗诞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民间信俗(波罗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菜会

生菜会是农历正月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特有的传统民俗活动。其历史久远,始于明,盛于清,民国期间盛事依旧不衰。广州市的生菜会活动主要流行于今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地区与番禺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举办生菜会的地点主要有芳村地区的坑口村与海南村赤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办生菜会的地点有今番禺区沙坑村与荔湾区冲口街坑口社区。生菜会活动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庙会活动期间,参与活动的信众必吃“生菜包”,取其“生财”与“包生”之意。2007年5月9日,生菜会被列入广州市第一批非遗项目民俗类名录。

乞巧节

七夕广州人称为“七姐诞、七娘诞”,或“摆七娘”、“拜七娘”。起于汉代,广州人历来重视过此节,清末民初,此风尤为兴盛。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2006年,乞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迎春花市

广州不仅是一座“千年商都”,也是一座“千年花城”。每年一度的传统迎春花市是广州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盛会,是中原地区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更是羊城人民的一场欢乐嘉年华。广州花市起源于“花渡头”,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市的香市、廉州镇的珠市,被称为“广东省四市”。活动范围覆盖全市11个区的主要繁华地段或文化景点,包括花城广场、荔枝湾涌、天河体育中心海珠湖云台花园越秀公园广州塔、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

舞火龙

舞火龙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村。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赛龙舟

广州赛龙舟的历史,可追溯到千年前。龙舟竞渡最早作为宫廷活动出现,后来逐渐发展成民俗活动。岭南地区已形成一整套起龙、采青、赛龙、藏龙、散龙的仪式。 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是广东地区规格最高的龙舟赛事之一,源自1985年正式举办的广州龙舟竞渡赛。

舞蹈

广州民间传统艺术集中体现广州人的审美情趣,是千百年来岭南人民智慧的结晶。活跃于民间的广州传统舞蹈如醒狮、麒麟舞、鱼舞等,富有市井风情。

鳌鱼舞

鳌鱼舞流行于沙涌乡一带的鳌鱼舞是番禺区石碁镇的一种民间道具舞。相传在明洪武初年,廖永忠朱亮祖由海路进兵番禺时,把浙江省奉化区金鳌村的鳌鱼舞带到沙涌,故名“沙涌鳌鱼舞”。鳌鱼以竹篾为骨架,在上面糊纸,着色,绘画,鱼形分雌、雄,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表现出鳌鱼出洞、觅食、戏水、交尾、产卵、跳龙门等动作,伴以强有力的锣鼓节奏,有鱼灯队跟随,周围青少年穿着一色的白线衫、牛头裤,手持花棍,口衔着生菜,很有水乡生活气息。

麒麟舞

广州市地区的麒麟舞是独具岭南特色的民间艺术,清代时期很盛行,麒麟舞分为头套和尾套,统称麒麟套,一个人舞动麒麟头,另一个人舞动麒麟尾,随着音乐轻重缓急的节奏,表现麒麟活动过程及喜怒哀乐的情绪。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艺术、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的研究价值。广东省是麒麟舞流传较广泛的地区,广东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1年举办过全省首届麒麟舞大赛,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建筑

广州市建筑主要代表形式是布局整齐的梳式布局村落,“三间两廊”式宅居,以及富含广府民居建筑特色的耳屋;近代出现了西关大屋、碉楼、骑楼和洋楼等民居建筑。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镬耳屋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建筑主要代表形式是三间两廊式的三合院。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镬耳屋指屋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镬耳屋又像官帽的两耳,有“独占鳌头”之意,是富裕与势力的象征,所以通常达官显贵都修建此起彼伏的镬耳式的山墙来显富。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西关大屋在平面布局、剖面设计到装修都具有岭南特色。荔湾区在明清时期是广州的商贸中心,而西关一带的大屋,也成了清末时期广州民居的标志性建筑。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一般为左右对称,向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的格局是三间两廊,正间以厅堂主,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以此形成一条中轴线。每厅为一进,全屋一般为二至三进,厅之间用小天井相隔,其上方有小屋盖。厅的两侧为偏厅、偏房,左边作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当地称拜七姐)等用。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大屋子的偏房两侧还有巷,叫“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通风、采光等多种功能。

竹筒屋

竹筒屋始建于清代乾隆、竹筒屋应运而生,成为近代广州传统住宅模式。竹筒屋因其门面窄而小,纵深狭长,形似竹筒,因而称竹筒屋。竹筒屋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大门和门头厅;中部为大厅,内设神楼;后部为房和厨房、厕所。三部分以天井隔开,以廊道联系;门口与西关大屋一样,设有三重大门,外面为吊扇门、中间是趟栊,里面是对开的厚硬木门,具有采光、通风、防盗的功能。竹筒屋很少朝外开窗,完全形成封闭式。最顶的楼面雕有不同的图案,具有岭南传统风格。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番禺区南村镇。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中有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花”等四大奇观。园内建筑将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堤、石山碧水、浮莲全都包含其中,且回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游人其中感觉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曲径幽深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而且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

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1985年12月17日,在从化区太平镇油麻埔建成北回归线标志塔,翌年夏至日(6月21日)揭幕。该塔的精确纬度是北纬23°26′28″4″′,主要以花岗石材建造,由塔台、塔基、塔身和顶端空心球组成。塔身高23.5米,象征北回归线的纬度;全塔高30.35米,底座宽5米,塔台面积1024平方米。该塔是当时世界最高、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标志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由三层台阶组成,第一、第二层台阶为方形栏杆,第三层台阶呈半圆球形,每层台阶为9级,均用花岗岩砌成;塔身像一枚点火待发的太空火箭,正面刻上鎏金的“北回归线标志”6个大字;塔顶托着一个象征太阳的铜球,直径为120厘米,是用26块6毫米厚的铜板镶制而成的,中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标志塔四周撑以显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的4个羽翼;东、南、西、北各有1个拱门,游人可进;塔身是空心的,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塔底呈球面状,正中铺花岗石,以直径4厘米的黄铜栓嵌入中心点,并沿东西方向用石镶嵌一条宽11米的红色线,以表示北回归线。塔底中央嵌有一颗铜心与顶球相对,游人立于塔底铜心,抬头仰望,从塔心及铜球的一个圆孔窥见苍穹。每年夏至日正午12时26分,太阳光直射入铜球上的圆孔至塔底球部的铜柱点上,在此一刹那,人站此处,不见影子。

标志塔建成后,由太平镇划地28亩,兴建北回归线公园,成为广州市一处旅游观光点。

戏曲

广州市传统戏剧中的粤剧,与广东音乐、岭南画派一起,被誉为“岭南文化三大瑰宝”。

粤剧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语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市,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清代咸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广东省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曲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后传入广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月》《娱乐升平》《赛龙夺锦》等。

学派

南宋时期,南宋名臣崔与之与弟子李昴英在广州创立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是当时岭南学术的主流学派,他们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李英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位探花,其重要门生有张镇孙陈大震、李春叟、何文季等。明代,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甘泉县学派”。清代,广州形成了以陈澧为代表的“东塾学派”,其著作《汉儒通义》论证了汉学与宋学门户之见是毫无依据的,主张打破门户之见;《东塾读书记》更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高等学校治汉学专业的必读书。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以变法强国,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绘画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产生于20世纪初,由广东籍画家组成,岭南四大家是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四位先生。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岭南画派大胆提倡表现新的题材,极力主张描绘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的题材;提倡技法上的创新,重视写生,师法自然;主张吸取外国的摄影透视等方法和东、西洋画的优点,同时注意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技法。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通草画

通草画亦称“画”,包含通草纸本水粉画以及通草纸本水彩画两大类型。通脱木纸是古代广州画人作画时常用的纸,从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为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通草画题材广泛,包含港口风情、市井百工、习俗节庆、工艺流程、戏剧表演、刑罚、花鸟鱼虫等,真实反映了十八、十九世纪中国的社会百态。18、19世纪,通草画作为广州的一种外销画,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因此,通草画对于美术史、中外贸易史、艺术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而言,均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

曲艺

广州市民间传统曲艺丰富多彩,有咸水歌、木鱼书说唱、粤语讲古、八音锣鼓等。

咸水歌

咸水歌属于中国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地带及沿海地区,包括广州、中山、东莞、珠海等地,是水上人家用本土方言吟唱的歌曲。广州咸水歌则是指分布在广州地区珠江流域,主要流传于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越秀区的二沙岛、荔湾区的沙基涌和芳村东塱、黄埔区渔珠街、白云区流溪河沿岸、番禺区和南沙区等地的水上居民所唱的广州方言歌谣。唱咸水歌是水上居民出海劳作时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他们用咸水歌以宣泄劳作时的辛苦,激发劳动乐趣,更是岭南水上居民的文化缩影。

木鱼书说唱

木鱼歌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演唱时,不必伴奏,只用一段空了的硬质木头敲击做声,以此为节奏。这段木头,俗称“木鱼”。因此,这种演唱形式即称“唱木鱼”或“唱木鱼书”,又称木鱼歌、摸鱼歌、沐浴歌。木鱼的流行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些地区的妇女还有演唱木鱼歌的习惯。

粤语讲古

粤语讲古又名“讲古、说书、讲故事”,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曲艺形式,粤语讲古来源于古代的说唱艺术,但只说不唱。据说明朝末年,泰州市说书大师柳敬亭出任抗清将领左良玉的幕客,随军南征时把说书艺术传入广东省,并吸收、融合粤语方言艺术,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曲艺样式,因此讲古艺人尊柳敬亭为祖师爷。代表剧目有《三国》《水浒》《杨家将》等。

八音锣鼓

八音锣鼓是流行于顺德地区,在节日里扮演锦上添花角色,以锣鼓柜为主要道具和流动舞台,集演奏吹打乐、唱八音和锣鼓柜演奏三种功能于一身的传统音乐形式。明末清初,广东海陆丰一带的西秦戏清唱(当地称“曲斋”或“曲班”)的表演形式流传到粤语地区,逐渐演化为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三种形式,统称八音锣鼓。清代八音锣鼓已在顺德区流行。清咸丰年间,清政府镇压洪兵起义,禁演粤剧,群众以锣鼓柜演奏代替演剧,更是盛极一时。锣鼓艺术(八音锣鼓)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工艺

广州市传统工艺“三雕一彩一绣”中广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彩从清代开始就行销海外;广式木雕、牙雕、玉雕则以雕刻中的镂空、透深技法闻名。

广绣

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市、南海、番禺区、顺德、东莞市宝安区、香山、台山市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了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是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广绣尤其擅长表现岭南风物,如荔枝、木棉、百鸟等,色彩丰富,构图饱满。2006年5月20日,广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彩

广州彩瓷简称广彩,初始于清康熙晚期,盛于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流传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早期广彩以单件欣赏品为主,因表现为“式多奇巧、岁无定样”,风格与珐琅彩相近。自清爱新觉罗·旻宁以来,广彩风格特点逐渐稳定。至清末及民国时期,大规模生产的花式已相对固定。100多年来,广彩整体风格特点体现为构图紧密、图案繁复、色彩鲜艳、多用金彩、装饰性强。彩绘技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平涂,纹饰图案程序化,多用斗方图案,题材内容多为岭南佳果、花鸟草虫、中国古典名著及戏曲故事场景等。2006年,被列入省级第一批非遗名录;2008年,广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玉雕

广州玉雕,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朝中后期,明清时期渐趋繁荣,民国时期十分兴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造型典雅秀丽、轻灵飘逸、玲珑剔透见长,技艺深厚,雕法细腻,花色品种繁多,追求创新,体现出岭南文化的内蕴。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工艺和经济价值。

木雕

广州木雕产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作为岭南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广州木雕具有岭南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又彰显着广州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国际化都市形象。据《广州汉墓》著录,始见于广州三元里马鹏岗西汉前期汉墓出土的武士俑和骑马俑。唐朝,由于外贸发达,东南亚国家的贵重木材经广州入口,刺激了广州木雕业的兴起。明清两代是中原地区古木雕艺术的辉煌时期,广州木雕作为建筑装饰更受重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已经形成,技艺也日臻完善。雍正年间,广州木雕工匠应诏入宫,专门为宫廷打造红木家具。清末,由于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受外来文化影响,与西式的建筑室内陈设配套的家具应时出现,形成了广式红木家具的地方特色。

牙雕

广州牙雕又称南派牙雕,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广州牙雕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西汉南越王墓的挖掘过程中就曾出土过牙雕文物。经过匠人代代钻研创新,广州牙雕逐渐凭借镶嵌、雕刻、编织三大类技法称雄全国。在宋代,广州工匠已能制作出内有三层且层层可转动的象牙球,被冠以"鬼工球"的美名。清代以来,无论出口贸易、进贡宫廷或民间消费,广州牙雕都居全国之首,上个世纪初以来更是名扬海外。广州牙雕,流传于广东省海珠区的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

剪纸

2008年7月,经过“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世界上最长的《妙剪百家姓》剪纸长卷在广州诞生。这幅《妙剪百家姓》剪纸巨作出自于青年剪纸艺术家韩艳之手。

韩艳创作的这幅《妙剪百家姓》剪纸长卷,全长226.93米,由十二生肖剪纸12幅、“中国剪”和“韩艳剪纸”印章剪纸各1幅、姓氏剪纸288幅等图案组成。其中,姓氏剪纸288幅图案,每幅为左右对称图形,内含一个中国常用姓氏。每个姓氏以其古老的中国文字——金文和隶书分别分布在左右对称图形中,再结合吉祥图案,以剪纸的形式设计和表现,可称为“文字剪纸”。

作者从2006年开始构思到完成这一作品,历时两年,其间查阅和研究大量中国姓氏学、文字学、书法和剪纸的资料、典籍,走访和请教了1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作品面世后,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题写了“韩艳剪纸,栩栩如生”的赠词;92岁高龄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和雕塑大师潘鹤分别赠送了“妙手生花”和“心美手巧”的题词。

韩艳将该长卷交由民进广州市委装裱后,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体育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文化和技击文化的结晶。蔡李佛拳由新会区陈享创立于1836年,经过180多年的发展,不仅风行岭南,还遍及亚、欧、美、非、澳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蔡李佛拳门下名人辈出,有张炎(鸿胜馆始祖)、雷灿、谭三(北胜馆始祖)、陈官伯、李尧山、陈盛、李恩等。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项目于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成为广州市第一个传统体育类国家级非遗项目。

饮食 

广州市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广州是广府菜发源地,广府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广州饮食业由“四园”为代表,分别为东园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再辅以诸如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陶陶居酒家等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饮食习惯

早茶

广州市早茶的形式以酒楼订席聚会、雅集,开展交流;粤式早点以拉肠(粉)、干蒸、虾饺、牛肉烧卖(丸)、牛柏叶、猪肚、叉烧包、生肉包、豆糕、春卷凤爪、卤味等为主;西点有蛋挞蛋糕三明治等。茶以滇红、乌龙、铁观音、普洱(加杭菊为菊普)等为主;广州人早餐喜欢食粥,因其可以下火去燥。“明火白粥”或皮蛋瘦肉粥加“油炸鬼”(油条),坠火兼清肠胃;柴鱼花生豆腐干粥、状元及第粥艇仔粥则甘香可口;还有生滚牛肉粥、鱼生粥、猪红粥猪肝粥鸡粥、鸭粥等,品种繁多,故粥品成为著名的广州风味小食之一。

凉茶

广州市居民很注重煎服草药凉茶,凉茶有清热祛湿、消暑和解毒防瘴的功效。据传,清代广州就有专门制售凉茶的店铺,尤以“王老吉”凉茶最负盛名。19世纪30年代,中医师黄振龙在三水芦苞镇开设了第一家凉茶铺,这就是后来声名鹊起的“黄振龙”凉茶,逐渐饮誉广州、东莞市顺德区等地。

凉汤

广州市居民饮汤是最突出的饮食习惯之一,饭前饭后一碗汤,具有健身、滋补、养颜甚至延年益寿的功效。常用的汤大致有清汤老火靓汤两类。清汤是“三滚两滚”的时蔬、瓜类,或配以肉片、蛋类,瞬间即成,特点是保持瓜菜的青绿,清甜爽滑不腻口。老火汤一般煲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特色饮食

广州著名的菜点有,白切鸡、深井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阿一鲍鱼干炒牛河广东省早茶等。特色小吃有萝卜炖牛腩、牛杂、云吞面状元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肠粉、猪肠粉、荷叶包饭、钵仔糕鸡仔饼等。

脆皮烧鹅

烧鹅是广州传统的烧烤肉食。烧鹅源于烧鸭,鹅以中、小个的清远黑棕鹅为优,去翼、脚、内脏的整鹅,吹气,涂五香料,缝肚,滚水烫皮,过冷水,糖水匀皮,晾风而后腌制,最后挂在烤炉里或明火上转动烤成,斩件上碟,便可进食。深井烧鹅色泽玫红酸,味美可口。最为有名的是长堤的裕记烧鹅饭店的烧鹅和黄埔区长洲岛上的深井烧鹅。

香滑鱼球

“香滑鱼球”是广东省传统名菜。所用鲈鱼肉本是长方形块状的,之所以称球,是因为原来的做法在鱼块上刻有刀花,熟后,鱼块自然弯卷,微有球形之故;近年有所改变,已不刻花,这样,鱼块熟后就不出现球状,但人们仍习惯以鱼球称之。成菜嫩滑鲜香,故名“香滑鲈鱼球”。鲈鱼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另外,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常见于粤时茶楼的点心,同时也是广东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贺年糕点之一,意为“高升”。除广东省以外,萝卜糕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亦甚为普遍,当地华人以闽南地区、潮汕语称之为“菜头粿”。传统粤式茶楼的萝卜糕一般分为蒸萝卜糕和煎萝卜糕两种。蒸煮好的萝卜糕,加上酱油(广东人称之为豉油)调味,便是蒸萝卜糕。而煎萝卜糕则是将已蒸煮好的萝卜糕切成方块,放在少量的油中煎至表面金黄色即成,还可以选择蘸上甜面酱芝麻酱辣酱作调味。

白切鸡

白切鸡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浸鸡类,用于蒸、炮、煨、卤、糟的都有,列以首位就是白片鸡,以其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为特点,原质原味,皮爽肉滑,清淡鲜美,以荔湾区清平路清平饭店所制为佳,故又名曰“清平鸡”。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鸡,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湛江白切鸡更是驰名粤港澳。此外,清平鸡也是白切鸡的一种。

烤乳猪

烤乳猪是广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并且是“满汉全席”中的主打菜肴之一。早在西周时此菜已被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为“炮豚”。在南北朝时,贾思勰已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而记载在《齐民要术》中了。他写道:“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汉族劳动人民烹饪技艺已有这样高深的造诣,实令世人赞叹。

老火靓汤

老火汤又称广府汤,是广府人传承数千年的食补养生秘方,慢火煲煮的中华老火靓汤,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老火汤种类繁多,可以用各种汤料和烹调方法,烹制出各种不同口味、不同功效的汤来。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靓汤”,阿胶红枣乌鸡汤、山药茯苓乳鸽汤、玉竹百合鹌鹑汤、黄精枸杞牛尾汤、半边莲炖鱼尾、三蛇羹、冬瓜荷叶炖水鸭、冬虫草竹丝鸡汤、椰子鸡汤西洋菜猪骨汤霸王花猪肉汤酸菜鱼汤西洋菜陈肾汤、凉瓜黄豆汤、苹果瘦肉君迁子汤等。汤料可以是肉、蛋、海鲜、蔬菜、干果、粮食、药材等;煲汤的方法可以是千奇百异,熬、滚、煲、烩、炖等;不同的汤由于不同的材料会有咸、甜、酸、辣等不同的味道。

煲仔饭

煲仔饭源自广东省,是以砂锅作为作为器皿煮米饭,而广东称砂锅为煲仔,所以故称煲仔饭。煲仔饭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礼记注疏》等书记载,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第二珍和煲仔饭做法一样,只不过改用黄米作原料罢了,可见在当时是很名贵的。按韦巨源的《食谱》上所记,到了唐代叫“御黄王母饭”,是编缕(肉丝)卵脂(蛋)盖饭面表杂味做的,因而更具风味。

艇仔粥

艇仔粥是广州的大众化风味小吃。因其最初出自荔枝湾一带,故又称荔湾艇仔粥。在很早以前,广州荔枝湾是一个优美的旅游胜地,到此乘船游览消夏的人很多,于是一种在舟上经营粥品的风味小吃也应运而生。这种粥是用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为配料煮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卖者、买者均在舟中,故称“艇仔粥”。

地方特产

桂味荔枝

联饶镇拥有悠久的荔枝种植历史,是农业农村部认证无公害荔枝龙眼生产基地,镇域内荔枝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年总产量约1万吨,桂味荔枝是荔枝品种之一,简称:桂味,其果实品质极佳,以细核、肉质爽脆、清甜、有桂花味闻名。桂味荔枝特点为果实中等大,圆球形或近圆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近果顶及果蒂处龟裂片较细密,裂纹显著;缝合线明显、深窄、凹陷,果梗细,果肉乳白色,肉厚质实,细嫩爽脆,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

挂绿荔枝

挂绿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荔枝最佳品种之一,主产于广东增城。“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肉质特别爽脆,清甜有微香,品质极优,果实较耐贮藏。由于挂绿荔枝异常珍贵,2001年在挂绿广场举行的挂绿珍果拍卖会上,一颗“西园挂绿”荔枝拍出了55万元的高价,成为全球最昂贵的水果,一举打破了世界吉尔斯记录。 

南乳花生

南乳花生是广州一种驰名特色民间小吃,由清末广州西关一名叫“盲公德”的盲人所首创,先把花生肉和多种调料研制的配方一起煮熟,再用粗的海盐一起炒制,但花生原有的香味难以散发出来。盲公德改用河沙代替粗盐,经过反复调试,终于研制出具有独特风味的南乳花生。经过传承人的推广与改良,南乳花生成为广州市的市级非遗项目。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又名广东省月饼,因主产于广东而得名,是中国月饼的一大类型,早在清末民初已享誉国内外市场,盛行于广东、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并远传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华侨聚居地。其主要特色是:选料上乘、精工细作、饼面图案花纹玲珑浮凸,式样新颖,皮薄馅丰、滋润柔软,表皮光亮,色泽金黄,口味有咸有甜,可茶可酒,味美香醇,百食不厌。

新垦莲藕

新垦莲藕产于万顷沙镇,原称万顷沙莲藕。1972年万顷沙公社所属的十三涌设置新垦公社,故称新垦莲藕,独特的地域环境为“新垦莲藕”的生长发育提供重要保障,是其享有独特品质的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新垦莲藕曾于全国莲藕评比中获得第一名,故有“藕王”之称。1998年被番禺区纳入“八大农业品牌”,取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垦莲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入选“岭南十大养生特产”;2017年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炭步槟榔香芋

炭步槟榔香芋,花都区特产,香芋呈椭圆筒形,一般长20-32厘米,直径40-55厘米,皮薄呈棕黄色,单个母芋重1.4-5.6千克,母芋体大形美,芋肉带紫红色槟榔花纹。煮食时,香味四溢,口感酥松、粉嫩、香醇。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炭步槟榔香芋”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增城丝苗米

增城丝苗米是广东省增城区特产,种植已有400多年历史。谷壳金黄色,有的品种为黄褐色,谷身较修长,谷粒末端呈关刀尾状,米粒晶莹,泛丝光,无腹白,米形细长苗条,油分及蛋白质含量丰富;米粒爽脆、润滑、松软,饭味芳香而特别可口,正宗增城丝苗米饭,加入高汤水搅动后,饭团散开,汤仍然清澈见底不混浊;丝苗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以及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等16种氨基酸和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锌、铁等,尤其有益于老年人、体弱者、儿童、孕妇等群体,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

城市象征

市花

广州市市花为木棉花,又名(木棉、英雄花、攀枝花、烽火花),属于落叶大乔木,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象征着广州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1982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木棉确定为广州市市花

市鸟

广州市市鸟为画眉鸟。古人视画眉为吉祥鸟,鸣叫洪亮,且尾音略似“如意如意”,又称为“如意鸟”;雄画眉在打斗过程中,啄、抓、插、滚、爬等武艺俱全,被誉为“英雄鸟”;画眉食物大部分是农林害虫,是人类社会的益鸟,也是广州的留鸟。1985年初,广州市政府根据群众投票情况,选定画眉鸟为广州市市鸟。

地标

广州市地标建筑为广州塔,又称岭南摩星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东省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公园岛隔江相望。承接了广州这座历史古城2000多年的文化,其塔体高约450米,天线桅杆高150米,以总高度600米占据世界第一至高电视塔的地位。

名胜景区

综述

截至2023年,广州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95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6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7个。

主要景区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州市中心,总面积21.8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由30多座山峰组成,是广州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主峰广州摩星岭海拔382米。白云山峰峦叠嶂,溪涧纵横,登高可俯瞰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韩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诗。明清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

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山南麓,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6.1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是近代广州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外观模仿宋代宫殿建筑形制,八角攒尖顶下四出抱厦,蓝色疏璃瓦和红色门窗柱子构成的主色调鲜明夺目;内部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气势恢宏,富丽堂皇。1931年建成,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广州近代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广州的一张历史名片。

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陵园面积26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个部分。正门为中国传统式阙门,两边是雄伟的白石阙门座,开启5扇朱红色栅门,气势庄严。双阙石壁上镌刻周恩来手书“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陵园大道宽阔笔直,庄严肃穆,两侧松柏常青,红花吐艳。园内有高大的圆拱形的烈士骸骨合葬墓,墓墙正门上刻有朱德的题字“广州公社之墓”。还有“中苏人民血谊亭”“中朝人民血谊亭”等纪念建筑以及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和叶剑英纪念碑、墓等。为纪念民国16年(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62年7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红色之旅百个经典旅游景区之一、2008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位于海珠区邓氏宗祠内,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展品陈列线长80米,通过近600张图片和复印件、雕塑、模型、文字说明等,反映邓世昌青少年时代、甲午海战及其战后影响,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馆内常年设有“邓世昌与甲午海战”专题陈列,举办了“中国舰艇百年沧桑、广州解放五十周年、海珠军民学习‘海空卫士’——王伟烈士活动、当代国防教育图片展、忠魂颂”等一系列国防教育的陈列展览和活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邓世昌纪念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

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是广州市综合性公园,自1927年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公园所在地越秀山白云山的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和标志,总面积约为69万平方米,由七座山岗和三个人工湖组成,园内不仅有中山纪念碑、镇海楼、广州古城墙等众多文物,还有越秀山体育场、广东广播电视塔、越秀山水塔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构筑物,更有广州的标志——五羊石像。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原地区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 

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位于天河区龙洞天源路,占地面积333公顷,建于1929年,是中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柱石”之称。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有两个园区。广州园区包括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和科学研究园区。肇庆鼎湖山园区即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数据,截至2023年3月,广州市已与全球六大洲67个国家的102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包括萨尔瓦多、越南胡志明、日本大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美国关岛等城市。

领事机构

截至2023年4月,广州市有外国驻穗领馆68个,位居全国第二。

重要荣誉

1981年1月,广州市举办“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开创了中国最高规格、最高门槛的象棋赛事,被业内誉为“中国象棋界第一品牌赛”。

1981年11月21日,广州市试办老人之家——广州岭海颐老会,成为全国最早试办老人之家的城市。

2020年7月,《2020年度中国智能城市排行榜》发布,广州市位列榜单第4名。

2020年11月10日,广州市再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排名第四名)。

2020年12月,2020中国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排行榜发布,广州市位列第3名。

2021年1月,广州市被命名为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

2021年5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2021中国城市排行榜(联合国版),广州市位列一线城市。

2021年7月,广州市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2021年12月,广州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2022年4月,广州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8月,广州市(行政执法数据公开制度)被命名为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2022年9月,广州市被确定为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2022年11月7日,广州市荣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

2022年12月21日,广州市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2023年01月31日,广州市爱卫办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3年2月,2022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发布,广州市位列第4名。

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广州市位列第3名。

2024年1月20日,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发布首台中国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

重要人物

广州市历代名人辈出,有秦朝任嚣,汉朝赵佗晋朝葛洪唐朝六祖慧能,明朝湛若水,清朝屈大均、阮元等;近代著名人物有洪秀全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