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恭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原顾问

更新时间:2023-10-30 17:42

严恭(1914年1月19日—2010年7月4日),原名陈宝润,江苏南京人,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原顾问。

严恭1933年加入左翼剧联南京市分盟,从此投身革命工作。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曾在《快轮日报》编撰《影剧周刊》。1937年到上海市,参加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实验剧团。1941年任新中国剧社理事兼编、导、演,先后导演了《名优之死》《心狱》《风雪夜归人》《蜕变》等话剧,并在《钦差大臣》《海国英雄》《日出》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1948年进昆仑影业公司担任导演,处女作是影片《三毛流浪记》,该片获1983年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和1984年意大利第14届索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等奖项。解放后,他调至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十多部故事片、纪录片,主要代表作品有《卫国保家》《炉火正红》《满意不满意》《罗小林的决心》《青春的脚步》等。严恭尤善于拍儿童题材影片,执导的儿童片《祖国的花朵》曾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作品一等奖。1982年6月,严恭调入南京电影制片厂,任艺术顾问、导演,执导了《月到中秋》《逢凶化吉》等影片。1992年,任总导演执导电视剧《满江红》。严恭还曾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和纪念文章,2007年7月,出版自传体书籍《像诗一样真实——严恭自传》。

严恭先后担任全国剧协第一、第二届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名誉理事。2010年7月4日,严恭在南京市去世,享年96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严恭1914年1月19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古玩商人的家庭。 1928年,严恭父亲的古玩生意败落。为求生计,把严恭送到一家米店当学徒三年。1931年,在南京电报局当递报生。1933年,在国防委员会的资源委员会农业处担任临时统计员。同年,参加瞿白音等人组织的“大众剧社”,并参演话剧《五奎桥》。

演艺与工作经历

投身革命

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南京分盟的公开组织“磨风艺社”,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进步书籍 。在《扶轮日报》 编辑影剧周刊。参加了《香稻米》《战友》《江村小景》《父归》《母亲》《丰收》《放下你的鞭子》《秋阳》《二升米》《姐姐》《回春之曲》《乱钟》《雪里的王冠》《小偷》《三江好》等进步戏剧的演出。1935 年10月,经党组织派遣,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第一期学习。为掩护身份,化名“严恭”。1936 年6月,服从组织决定,离开国立戏剧学校,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实验剧团。

戏剧救国

1937年,参加实验剧团的演出,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巴里斯,在《武则天》中饰演武承嗣,在《太平天国》中饰演韦昌辉。在这期间,他开始尝试编创剧作,创作了独幕剧《开演之前》。1938年2月,深入“汉冶萍”矿区,与瞿白音赵普琳徐韬王为一合编《齐心合力打东洋》。3月,被党组织派往河南鸡公山,,在青年军团艺术大队任教官。5月,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艺术大队战地演出队总指导员,赴徐州市、 台儿庄前线慰问宣传。8月,参加周恩来领导的“抗敌演剧队”第二队,任队委、演出组长、舞台总监、演员、导演。编导了《挖公路》《闹元宵》等话剧。1940年5月,赴桂林市参加演剧队机关刊物 《戏剧春秋》工作。

1941年6月,参与发起和创建的新中国剧社成立,任剧社理事、艺委会主任、 演出部部长、舞台总监、编剧、 导演。1941年—1947年期间,随新中国剧社辗转湘、桂、黔、滇、 苏、沪、台湾省演出。独立执导的话剧有《风波亭》《军用列车》《蜕变》《风雪夜归人》等。主演了《大雷雨》《草莽英雄》《戏剧春秋》《郑成功》《钦差大臣》等。 编导了独幕剧《开演之前》、活报剧《不是戏》《突击》等。和汪巩共同创作了多场话剧《怒吼吧!桂林市》等。

走上银幕

1947年9月,按照党的“文委”指令,进入上海启明影片公司,担任剧情电影《鸡鸣早看天》的助理导演。1948年,严恭担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导演。1949年,与赵明联合执导的电影《三毛流浪记》上映,该片根据同名漫画改编而成,影片保留了漫画的喜剧效果,同时影像上追求写实风格,受到观众欢迎。获1983年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1984年意大利第14届索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9月,调入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艺术委员会,从事导演工作。1950年2月,独立执导的电影《卫国保家》上映,影片描述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翻身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保卫胜利果实的故事。1952年2月,前往保定市深入生活,担任博野县三区副区长。

精品跌出

1953年,由中央电影局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54年1月,执导的剧情电影《结婚》上映。同年,与苏里联合执导新中国第一部正面反映校园儿童生活的影片《祖国的花朵》,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塑造了一群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此片于1980 年荣获“1954—1979年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提出成立“儿童影片创作小组”获得中央文化部批准,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正式由文化部批准的少儿电影创作集体,严恭任小组组长。12月,执导的剧情电影《罗小林的决心》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总是因为别的原因而忘记重要的事情的小男孩决定痛改前非的故事。

1956年,根据任大星的小说《吕小钢和他的妹妹》,改编为电影剧本《哥哥和妹妹》,由苏里导演拍摄后于2月上映,该片是我国第一部低幼儿童影片。1957年,与苏里联合执导电影《青春的脚步》。1958年,导演故事片《并肩前进》、纪录片《时间的主人》。1959年,导演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 《朝霞》。1960年2月,导演的故事片《帅旗飘飘》上映,严飞、安琪主演。1962年1月,导演的故事片《炉火正红》上映。讲述的是在大跃进的年代,闻名全国的鞍山市鞍山的故事。1963年2月,导演的喜剧片《满意不满意》上映,该片为严恭、费克、张幻尔联合编剧,小杨天笑、丁吟主演。1964年3月,发表《喜剧片〈满意不满意〉 导演后记》,载《电影艺术》杂志。1965年,导演艺术纪录片《贫下中农红旗飘》,记录了辽宁省召开的贫下中农代表会议。

1969—1972年,严恭全家到吉林省扶余市腰窝铺村农村落户。1972年,从扶余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恢复导演工作。1974年,导演故事片《钢铁巨人》。1975年,担任电影《山村新人》顾问。担任电影《追报表》顾问。1979年11月,在《新文学史料》杂志与汪巩联合发表文章《从田汉的诗忆四十年代桂林文化城》。1980年6月,发表《和孩子们在一起排戏》, 载《电影艺术》。7月,发表《要抢在春天里播种—— 参加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评奖授奖会有感》,载《电影通讯》。

顾问生涯

1982年6月,调入南京电影制片厂,任艺术顾问、导演 。同时担任江苏省电影家协会顾问、 政协江苏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3年2月,导演的故事片《月到中秋》上映,该片由邹安和编剧,夏宗学迟志强梅婷等主演。1984年,任电视剧《秋白之死》艺术顾问,本片获大众电视飞天奖和电视中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1985年12月,严恭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1986—1987 年,任电视连续剧《柔石与鲁迅》艺术顾问。1988年3月,与陈瘦竹吴调公陈辽、蒋柏连联合发表评论文章《百家寄语评说〈百家〉—— 怎样办好〈艺术百家〉笔谈》,载《艺术百家》杂志。1989年2月,导演的电影《逢凶化吉》上映,由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

1992年,任总导演与黄克敏沈悦共同执导电视剧《满江红》。1994年8月,在《新文学史料》杂志发表文章《应师剧影生涯断忆》。2000年5月,发表纪念文章《忆荒煤同志》,载《电影艺术》杂志。12月,发表纪念文章《祝寿──深情怀夏公》, 载《电影通讯》。2001年7月,发表纪念文章《忆洪深老》,载《电影艺术》。2003年3月,发表《永远的壮志柔情》,载 《电影艺术》。2004年,出席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宣传部、省文联、省电影家协会、省广电总台为起举办的从艺七十周年庆祝会。2007年7月,著《像诗一样真实——严恭自传》,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4日5时25分,严恭因病在南京市去世,享年96岁。

个人生活

配偶:蓝馥馨。1941年5月,严恭与蓝馥馨结婚。

儿子:陈德赛,国家一级编剧。

主要作品

戏剧作品

参演戏剧

编导戏剧

影视作品

导演电影

导演纪录片

导演电视剧

编剧电影

文学作品

书籍作品

理论文章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严恭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自己的创作丰收期,其作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歌颂新中国”,他通过电影表达的爱国情怀是发自内心的。无论是儿童片、爱情片、喜剧片;农村题材、工业题材抑或是纪录片,都可以见到他对美好生活的细腻描绘,对祖国新貌的由衷赞叹。(中国电影资料馆评)

严恭 33 岁时开始进入电影界,独立执导电影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主要作品集中在新中国“十七年”阶段。作为电影导演,严恭的起步并不算早,他未经过院校的电影学习,甚至在正式导演电影之前,他几乎没有接触过银幕创作 ;然而他从第一部作品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没有让观众失望。他导演的《三毛流浪记》《祖国的花朵》《满意不满意》等影片是跨越时代的经典,至今仍然可称得上是同类影片中的上乘之作。(中影股份艺术研究中心李镇评)

影片《三毛流浪记》是赵明和严恭合导的一部“处女作” ,他们在演员选择、角色塑造、风格基调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深入探索和技术创新,让这部影片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记。(CCTV4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