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辉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7:50

目前为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并获理学学士,曾任兰州大学物理系和中南矿冶学院应用量子化学研究中心助教,1993年在日本国立Kanazawa大学电气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理)学位,因在非晶态半导体热平衡缺陷、电导及其表面缺陷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两次获得日本C\u0026C振兴财团的学术奖励,1993年至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出任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人物经历

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 1993年毕业于日本Kanazawa大学电气信息工学科,获理学博士学位。

目前为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2年起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

主要在新型电子材料及其薄膜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相关制备与物性测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进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指导过多名博士与硕士生,并与国外多家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联合培养关系。目前,主要的研究兴趣侧重在光电信息材料及其器件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第一原理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贡献

目前,围绕信息和能源技术的需求和发展背景,重点研究固体及其器件的元素、尺度、结构与其电学、光电、磁电性能关系,开展相应的理论(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热力学)、合成、制备、表征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新型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掺杂机理及其原型器件,强关联体系及量子结构中电子的行为特点与调制方法,电子自旋与电荷的关联现象,微纳电子、光电子、磁电子器件的Monte Carlo模拟与结构优化以及微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

获奖记录

因在非晶态半导体热平衡缺陷、电导及其表面缺陷研究领域所作出的重要学术贡献,曾两次获得国际性的重要学术奖项-日本 日本电气 C\u0026C振兴财团的学术奖励,并在纳米结构调制的声子特性、量子传导、自旋输运、电子发射、光电耦合与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得多项重大突破,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他引1500多次,获准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2010年出版《 纳米物理学》的研究专著。研究对象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信息技术中基础与应用的重大关键问题,主要承担有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光伏产业技术咨询评议项目、北京市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等。在过去10年中,所领导的团队培养出近20位博士研究生、70位硕士研究生,其中指导的博士生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人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近30位出国继续深造,其中1人获全美航空航天领域的“AMELLA EARHART”奖学金和全美材料科学领域的“蓝宝石”奖学金。1996年7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997年9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7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2000年6月被奖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a-SiGe:H合金薄膜的热平衡研究”获1991年日本C\u0026C学术研究奖励,“超硬、宽带隙薄膜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获1999年北京市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C60薄膜的制备、掺杂及特性研究”获2000年北京市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