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更新时间:2024-09-21 04:01

《中华民国史》是一部由中国现代史学会组织编的纪传体史书,集中了国内几乎所有中华民国史研究专家的力量。该书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五十余位专家承担具体撰写任务,时间跨度与《清史稿》相承接,填补了我国历史类图书出版的一大空白,成为“二十五史”之后的第“二十六史”。该书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史料价值上,都堪称精品之作。

图书介绍

组成

《中华民国史》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

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隶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

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

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本书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意义

《中华民国史》是一部与“二十五史”相承接的纪传体史书。中华民国作为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已经结束50多年,经过半个世纪对民国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国内史学界对民国历史的认识和看法也渐趋一致,于是有条件编纂一部与“二十五史”相承接的、权威的《中华民国史》。国内现有出版物中,尚无一部与“二十五史”体例相同、时间跨度与《清史稿》相承接的纪传体《中华民国史》,因此,本书的出版,将填补我国历史类图书出版的一大空白,使之成为“二十五史”之后的第“二十六史”。

图书目录

第一册 论

第二册 志一 政治卷

第三册 志二 经济卷

第四册 志三 军事外交卷

第五册 志四 文教社会卷

第六册 传一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卷

第七册 传二 南京国民政府人物卷

第八册 传三 中共及中间派人物卷

第九册 传四 社会各界人物卷

第十册 表

作者介绍

朱汉国,1954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历史系副主任、系主任、校学术委员、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等职。现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并主编《中华民国史》。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近年来协助教育部有关部门主持全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主编新课程全国试行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高中历史教科书。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史(共10册).当当网.2017-06-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