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境内公办高校

更新时间:2024-09-21 04:57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系2002年8月学校整合工学门类部分骨干学科专业群,由原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工程研究院三个单位共同组建而成的。现有本科生1500余名,硕士研究生401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24名。

历史沿革

1952年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成立,设立农业机械化系和农机专科等

1953年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1959年设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并成立农机设计制造系,随后又成立拖拉机设计制造专业

1972年设立内燃机设计制造专业

1978年增设农机修造专业

1984年增设农产品加工工程系和农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

1985年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系改为农机工程系,对外又称机械工程系

1985年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

1987年筹办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

1988年增设工程机械专业

1990年组建车辆工程系

1993年先后建立机械电子专业和模具专业

1995年机械系与制造系合并成立农业工程学院,对外又称机械工程学院

1996年车辆工程系改组为车辆工程学院

2002年车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农业工程研究院合并成立工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系正式组建于2002年8月。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设有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装备优化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土壤-机器-植物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加工装备分中心、农业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学院学科建设涉及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其中,农业工程学科是该一级学科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最早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点之一,曾诞生了我国第一号发明专利,分别于1988年、2002年和200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由原“农机设计与制造学科”发展而来,2007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其中车辆工程二级学科为部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产品干燥、农产品物料工程特性以及生物质工程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农产品干燥学科方向产生了首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53人、讲师19人。师资队伍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

学科体系

学院现有本科生1500余名,硕士研究生401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24名,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授权点;拥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装备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以及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装备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工程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以及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大类,共7个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和机械制造工程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多年居全校首位。

学院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农田作业机械化、农业机器人技术、秸秆加工及其转化利用、牧草、饲料加工技术装备、农产品干燥理论与技术装备、农业装备机电一体化、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车辆人机工程学等优势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先后获得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0余项。2010年,全院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40篇,获国家专利授权61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件。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的科研领域涉及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水资源与水环境、水土保持、水泵与水轮机、流体力学、农业生物环境、城镇规划、农村能源工程、土木建筑等,参与了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工程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学院共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学研究项目数百项,取得的多项成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近百项。2007年,科研经费达到2200万元,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数量达到100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部级奖励5项。

学院与许多国内外知名研究院所、企业和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数十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被聘为我院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多家跨国灌溉公司在学院设有奖学金和奖教金,每年数十次接待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半数以上教师曾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

科研成就

长期以来,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本科生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幻响杯”外观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和科技大赛中获得50余项奖励,其中全国和省级以上一等奖近20项。

国际合作

学院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广泛。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挪威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科研、教学以及学生联合培养等友好合作关系,拥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