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

更新时间:2024-09-20 13:38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是野夫于2012年创作的散文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于同年5月首次出版。该书以小说的笔法、诗的语言和史家的克制,铺岁月为纸,蘸血泪为墨,描绘了作者的众多朋友和长辈,记叙了养育他身体、滋养他灵魂的故事。作者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亲长故人和至交挚友跌宕起伏的命运和几代人的伤痛,也是一幅幅悲剧时代的长卷。2012年5月,《乡关何处》由中信出版社首次出版。2016年4月,《乡关何处》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再版。

内容简介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精)》由野夫所著,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精)》在野夫的笔下,母亲、外婆、大伯、瞎子哥等亲朋好友,仿佛就这么站在你面前,将他们的故事幽幽道来。除了能读到他们个人或悲惨或传奇的经历,你还会看到这几十年来大背景下的变革和变迁。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乡关何处》中,野夫先后写了母亲、外婆、大伯、玄叔等10位人物,其中既有至亲,也有旁戚,还有一些人生中的偶遇。这些人物,大多经历了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的剿匪、土地改革和阶级划分、“文革”,直至今天的种种重大事件。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鲜明地印刻着重大历史事件的苍凉背影。

野夫的笔墨偏重于“家”的叙事。外婆原本出身名门,然而,由于战乱频发,交通信息闭塞,外公婚后另娶新人。虽然外婆最终与外公离婚并终身未再嫁,但她并未因此而怪罪外公,当外公去世后,最终还是她帮忙收拾遗骨。外婆笃信,没有什么力量比善良更为强大,所以当她走完那悲剧的人生,仍旧给人以无数怀念。母亲的一生,似乎总是在为儿女操劳,为了不给儿女添乱,她最终留下遗书,毅然走向了深秋的长江。大伯张志超与王冰松的恋情,从1938年至1990年,跨越了半个世纪。

在《乡关何处》中,家是永远的叙事,同时也是世事变迁的缩影。在家的背后,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重大事件的阴霾,它们总是像一张无情的大网,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死死缠绕,任其悲欢与离合。在抗战年代,外公赴命参战,富家小姐出身的外婆不仅学会了打短工糊口,骨子里还透出从未有过的坚强;解放初期,母亲被划为“右派”,在“文革”中又经历了丈夫被“打倒”的遭遇,但她“乱发在风中飘飞,有谁曾知她的高贵”;大伯张志超与王冰松的恋情,见证着解放前地下工作之艰险、革命爱情之纯洁,然而,解放后大伯政治身份的认定却一直遭遇人为因素的野蛮阻拦……在这些叙事中,还有位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李氏宗祠的仇老汉,他身怀绝技,却“像一个古代的义仆守着恩主的坟般,守望着李氏宗祠的落日残照”。这不禁让人追问:到底是什么铸就了他这份忠贞的信念,是历史的宿命,还是李家曾经的恩泽。

《乡关何处》中的每一个人,都对亲人义无反顾地爱,对家庭无所保留地付出,对友人赴汤蹈火地帮助。但在强大的历史事件面前,他们却又如此微不足道。大伯张志超以一生书写了对革命、爱情的忠贞,但他本人却未能得到与当年那些同事同等的社会待遇。后来,历经重重困难,他终于与王冰松重逢,然而,当年充满活力、朝思暮盼的这对恋人却已两鬓斑白,王冰松更是儿孙满堂。虽然他们渴望相见,但相见后,却无法迈开那日思夜盼的一步。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家的构织。任何家庭叙事,也离不开宏大历史背景的衬托。从野夫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看到上一代人遭遇的诸多曲折。他们之中,有的付出了青春,有的付出了爱情,有的坚守着数十年前的一个小小承诺,有的则为了对文化的孤独坚守而求索。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强大的历史面前,他们很难改变什么,唯有忍受,委曲求生。这是野夫的私人记忆,也是一部折射上一代人命运的公共记忆。对于上一代人的遭遇,现在再难做出实质性的补偿,但可以抓紧搜集整理这些宝贵的记忆,这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为了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

创作背景

在《乡关何处》里,野夫先后写了母亲、外婆、大伯、玄叔等10位人物,其中既有亲戚,也有近邻,还有一些曾在故乡偶遇的人。读者通过他们的人生历程,还会看到社会背景的变革和变迁。野夫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的父系和母系两个家族,在二十世纪所遭遇的各种命运,可谓既普遍又奇特。实际上类似的故事很多,但是却少有记录。一方面我对父母的早逝很歉疚,个人需要还情感债;另一方面,今天的很多青年,不太清晰这个国家的来历。没有过去,就没有当下;不深刻认识当下,民族也难有美丽未来。我写作的起点,是想要大家先了解许多历史的来源。”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2012年7月,《乡关何处》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三周年暨2012半年榜“十大好书”。

2012年12月15日,《乡关何处》获得2012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图书。

2013年1月,《乡关何处》入选“2012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

2013年1月,《乡关何处》入选由新华网与中国图书商报社跨媒联合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2013年3月,野夫凭借《乡关何处》提名第十一届华语文学大奖年度散文家。

2016年12月,《乡关何处》入选豆瓣2016年度书单190种。

作品评价

《乡关何处》是一本被强烈感情驱使着写作出来的书,作者野夫尽管行文克制、毫无煽情之意,但事件本身已经超越于文本之上,开始控制读者的情感,因此读时要忍住内心的啜泣,才能将一篇文章完整地读完,这啜泣不是因为同情书中人物的遭遇,而是生而为人对苦痛近乎本能的共鸣。(评论家韩浩月评)

读过野夫的散文集《乡关何处》,对作者“野夫”这个名字却有了几分揣度。想来其一乃是野性不羁的匹夫之意。在野夫的文章背后,不难读出他的落拓不羁和潇洒坦荡,他在这本书中书写自己的故乡、故人与故事,其实也是在写自己的人生往事,下笔之处可见他的气节与襟怀,而他的文字也是洒脱与自由的,情绪是悲愤又克制的,襟怀是高远和孤独的,恰如荒村夜静听说书,让人顿生怆然之感。钱穆曾说,好的文章背后站着一个人,读野夫之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评论家朱航满评)

《乡关何处》里面野夫谈的是一些我们在很多同类型的写作常看到的题材,就是怎么样透过对一个家人身世的追溯,去谈到自己在60、70年代,50年代到70年代,那30年很动荡的时期里面,家里面所经历过的种种变化,打击,甚至是惨剧跟悲剧。很多人写这样回顾的时候,会变成一种诉苦,或者意中哀叹,或者一种很强烈的控诉。野夫当然不是没有这些东西,但是问题是野夫的散文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的写法,他在写作上面采取了一种在我看来相当节制的,就算写他母亲,他有时候也会说他心里面会淌出血来。但是他能够节制的抽离一点,冷冷的,有一些笔调说是冷冷的去写一些东西,让你觉得是格外的震撼,格外的动人。(作家梁文道评)

编辑推荐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精)》由野夫所著,千回百转,长歌当哭。命运从来都是不由自主的,况乎身在江湖。那些失散的亲友故人,那些漫风化的人间故事,都在暗夜里鞭策人们几近麻木的神经。

作者简介

野夫,本名郑世平,网名土家野夫,土家族,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专区利川市。中国自由作家,曾当过警察、书商,出版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身边的江湖套装》《父亲的战争》《国镇》,散文集《身边的江湖》《乡关何处》,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一百多万字。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2010年凭借《江上的母亲》获台北市2010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是该奖项的第一个大陆得主。野夫自称土家野夫(以别于其他野夫)人称老野,野哥的这个人。1962年出生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最边远的小村。前后毕业于湖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文学院,曾经当过教师、吏员、工人、警察、囚徒、书商等,现则近乎盲流。身份很杂,食性很杂。作品也很杂。80年代初开始创作。发出过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曾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等奖项。据群众反映,其人很江湖,其文字也很霸道。阅读这部讲述草莽英雄的小说,也许可以窥见其人其文的阅历和经验。

目录

序 尘世中的挽歌/章诒和

1.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

2.坟灯——关于外婆的点滴回忆

3.组织后的命运——大伯的革命与爱情

4.生于末世运偏消——幺叔的故事

5.别梦依稀咒逝川——悼亡友如波兄

6.大水井的守望者

7.瞎子哥

8.妙玉刘镇西

9.幽人苏家桥

10.烈士王七婆

11.流放的书斋

12.故乡·故人·故事——关于拙著几种的注脚并答谢天下同道

参考资料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中国作家网.2024-04-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