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金 :于荣金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2

于荣金,我国集成光学创始人,是国内著名的集成光学和聚合物光子学专家,领域顶级学者。1935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6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66年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国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光计算机研究促进会负责人、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委员、《光子学报》副主编、《光电子·激光》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特邀客座教授、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OSA和SPIE会员。

个人经历

7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液晶显示显象的研究,取得了国内公认的成绩;1973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成光学研究室,亲自参与我国第一个集成光学元件——玻璃平板光波导及棱镜-薄膜耦合器的研究,以后又研究了用于光纤通信、光计算机和光纤传感器的各种光波导器件。负责历届全国集成光学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我国集成光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他一直从事塑料光纤方面的研究。塑料光纤损耗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他带领 燕山大学的塑料光纤研究团队,在坚持八年多的努力之后,终于取得了突破,解决了塑料光纤损耗大的世界性老大难问题,从而可以为一系列应用提供低损耗、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新一代塑料光纤。为了使我国今后能成为塑料光纤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大国和强国,正在寻求与有志于塑料光纤生产的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研究方向

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内的集成光学、导波光学、光纤传感技术和特种光纤等。

主讲课程

从80年代开始给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生)讲授《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光子学》和《集成光电子学》等课程。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招收和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余名,有的已提升为教授。从91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

科研情况

从60年代开始,进行超高真空条件下表面吸附态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和《吉林大学报》。从研究生开始,到1973年以前,从事表面吸附态、液晶及其显示显象的研究,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从1973年起,一直从事集成光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

"七五"期间,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光波导无源器件",完成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成果公布在《中国技术成果大全》第十四期(1992年)171页。

"八五"期间,承担并完成了中国科学院星重点项目:"光子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和吉林省科委的项目"石油化工用光纤液位传感器系列产品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有限元处理各类光波导问题),省级鉴定成果3项、国家专利2项。

"九五"开始承担中科院"九五"预研项目:"微腔激光器的基础研究"。建议和申报的国家攀登项目:"微腔激光器的基础研究",最后落实为"九五"中科院重大项目。

1998年5月开始,申报和建议在河北省形成特种光纤与传感产业。现已着手研制梯度折射塑料通信光纤。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集成光学研究室,研究了用于光纤通信、光计算和光纤传感器的各种光波导器件,并对多种光波导在理论和实验上作过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光电器件及回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同时以产业为目标,进行特种光纤和光纤传感器的开发研究。

2006年攻克了塑料光纤在信息和能量传输时损耗大的难题,其科研成果《降低塑料光纤损耗的一种新方法》已被荷兰的《光通信》杂志(OTICS COMMUNICATIONS)采用。

已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参与编、译书12本,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省部级成果6项。

社会活动

参与编、著和译书13本,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省部级成果6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其中被《SCI》、《IE》等收录50余篇,已授权和申请塑料光纤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9项。1985年被编入美国Marquis出版的《光学科学与工程世界名人录》(第一版),1991年被编入美国Marquis出版的《Who’s Who in the World》,1992年获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

2001年10月,与四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一起,获全国光纤通信与集成光学杰出贡献奖。

2009年任中国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主席。

2016年任第十二届全国塑料光纤、聚合物光子学会议名誉主席。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