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4-16 18:49

云南中医药大学(英文: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云南中医药大学同时是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云南省省属重点高校。

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昆明中医进修学校。1960年云南中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建有呈贡和白塔(含和平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78.78 亩,总建筑面积355563.65 平方米。有在职在编教职工842人,全日制学生1.6万余人;设有11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2个公共课教学部,以及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有省级一流建设学科3个;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云南中医药大学在软科2024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68位。

历史沿革

昆明中医进修学校

1951年经昆明市卫生局批准开办昆明中医进修班。1953年3月,在昆明中医进修班基础上成立昆明中医进修学校。同年,昆明中医进修学校划归云南省卫生厅领导,校址迁至昆明市三合营原13号。

1957年1月,昆明中医进修学校从昆明市三合营13号又迁至昆明高办学,增设“中医师资班”“针灸师资训练班”“中药调剂班”“麻风防治干部训练班”和“卫生干部文化班”。1958年7月,更名为云南省中医学校,迁至昆明市平政街41号,开办四年制中医中专班,并增设“保育训练班”和两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

云南中医学院

1960年5月,云南中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选址平政街校区,由云南四大名医之首吴佩衡先生出任首任校长,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62年初,由于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学校面临停办危机,时逢周恩来总理到云南视察工作,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学校得以保留。1964年2月,学校迁至白塔路6号。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为全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1986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中医儿科学、中药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9月12日,在昆明市官渡区关上镇双桥乡扩建学校。1997年,学校承担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六大专题园区之一的药草园建设工作,于1999年建成,并荣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贡献奖。

2005年,学校在呈贡新城雨花片区征地823.5亩进行校区建设,经过三年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3年12月,中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证专家组的认证考核。2016年7月,学校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同年9月,学校呈贡校区二期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2017年2月,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划转为云南中医学院直属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5月10日,学校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函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云南中医学院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函》,2019年1月,省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1月19日,云南中医药大学正式揭牌。2019年8月27日,云南中医药大学承建的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揭牌。

2021年10月25日,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获批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学院设置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信息学院等11个学院,2个公共课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拥有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25个本科专业。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拥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842人,其中博士人数268人,占比为31.83%,硕士人数450人,占比为53.44%,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1人,全国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1人,全国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2人,全国名中医2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支持计划417人次,有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聘请118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设有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建设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设有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开设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士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及港台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派、教师互派、联合科研等活动;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面向澜湄区域持续开展国际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发起并连续主办10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论坛”、3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和2届“腾冲科学家论坛分论坛暨澜湄科技人文交流论坛”,已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学校先后获批“中国-缅甸”和“中国—老挝”2个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连续举办10届中医西学国际论坛,牵头成立世中联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建设南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国际联合科研,成立世界传统医学研究院、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传统医药合作交流学术委员会和传统医药知识及药用植物保护委员会。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3月,双月刊,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中医学院主办,是全国中医药院校早期创办的学报之一,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期刊设有理论探讨、临床研究、民族医药、专家经验、针灸研究、实验研究、方药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曾两度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先后荣获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等奖项,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十种国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20847.77平方米,有5个集藏、借、阅一体的图书阅览区,3个电子阅览室,1个中心机房,3个基藏、样本书室,1个古籍书库和陈列室,1个中医西学博物馆。全馆阅览座位数2291个,电子阅览座位数442个,共计2733个。现有纸本藏书113.88万册,纸质期刊273种,馆藏线装古籍图书1.8万册,电子资源总量61.78TB,拥有中外文数据库56个,电子图书485.3027万册,电子期刊67.734万册、学位论文658.51万册、音视频26314.83小时。

在馆藏的纸质文献中,医学类文献约占42%,其中中医药、民族医药类文献约占20%。馆藏的1.8万册中医药文献古籍,涵盖了医经、本草、方书、医史、针灸、养生、医案医话及临床等各科,拥有《性原广嗣》《彻胜八编》《补注洗冤集录》《镌尹真人性命圭旨书》《滇南草本》等珍本、共39种,进入国家古籍普查目录1420种、13102册。

科研平台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达17574.8㎡,设备总值达1.32亿元。拥有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平台22个,其中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1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1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云南省科技特派团3个。拥有省级创新团队8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2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4个。

云南中医药大学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设有“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和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并获批建立“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和“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药中心,以及国家卫健委批准建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基地(云南)、云南省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8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49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1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其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科技奖励获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云南中医药大学共获得授权专利30项,如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药物、预防集体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喷喉剂、预防和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制备方法、中药注射剂微量蛋白检测方法等专利。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校区情况

呈贡校区

云南中医药大学呈贡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校区占地面积823.8亩,建有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学生会堂、校医院、风雨球场,以及学生食堂,于2008年9月10日正式启用。正大门的五行广场与翰墨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院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核心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传承;“医鉴楼”屋顶装饰飘板酷似“博士帽檐”。

白塔校区

白塔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塔路88号,占地面积32.87亩,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学院。

学校排行

2022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云南中医药大学位列第73位。

2023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云南中医药大学位列第67位。

2024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云南中医药大学位列第68位。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中的“Y”(云南)、“中”和“Y”(医)诠释了“云南中医学院”。展开的书本及浪花造型,象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体现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和优良传统。校徽图形似一只奋飞的孔雀造型,代表着“云南”特色,同时展现学校勇于探索、积极开创美好未来的气势,也象征着学子放飞理想、探索真知、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进取精神。地球形态的背景寓意学校面向世界,弘扬中华中医文化,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象征中医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旺盛的生命力,也寓意着学校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1960”代表云南中医学院的创立时间。

校训

云南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崇德和合、博学敦行”。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意为推崇高尚的品德;也指大德,最高品位的品德。

“和合”出自《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强调协调、团结、融通、凝聚的含义。“和合”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为贵)的和谐以及个体内外部和谐(内和外顺)的统一。

“博学”源于孔子《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为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

“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为知行合一,勤勉践行。即不但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

“崇德和合,博学敦行”,全句意思是推崇高尚品格,追求团结和谐;具有广博知识,勤勉加以践行。

校园风貌

校名石

校名石于2019年1月12日落成,长11.8米、高3.1米、厚1.4米,重约160吨。正面镌刻着红色“云南中医药大学”体校名,背面刻有360字学校更名题记,是云南中医药大学的重要文化标识与景观建设。

葫芦岛

云南中医药大学有一湖,名为上池,湖中建有葫芦岛。

翰墨楼

名称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原指文辞,以此命名图书馆。

 学校荣誉

2015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获得云南省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2016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获得云南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2017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被列为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

2019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获得“2019年西部计划绩效考核全国优秀高校项目办”称号。

2020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2021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获评省级文明校园。

2022年,云南中医药大学入选第二届云南省文明校园名单,获评云南省文明校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