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中欧国家之一

更新时间:2023-07-30 20:52

瑞士联邦(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语:Confederazione Svizzera;拉丁罗曼语:Confederaziun Svizra;英语:Swiss Confederation),简称瑞士(德语:Schweiz;法语:Suisse;意大利语:Svizzera;拉丁罗曼语:Svizra;英语:Switzerland),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41285平方千米,北接德国,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连意大利,西部与法国接壤,边境线长1881.8千米。瑞士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全国由26个州或半州组成,首都伯尔尼(Bern),官方语言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Romansh,又译罗曼什语)。2022年,瑞士人口876.97万人,约有劳动力人口502.45万人。根据2021年数据,瑞士约32.9%、21.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和新教,其他宗教占13.7%,无宗教信仰32.3%。

瑞士是一个多山国家,因地壳的褶皱运动,形成了西北部的汝拉山区、中部高原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地区三个自然地形区。瑞士南部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冬季比北部温和得多,阿尔卑斯山脉由于结构复杂产生了多个不同的气候区。境内最高点是蒙特罗萨山脉的杜富尔峰,海拔4634米。此外,莱茵河隆河因河均发源于瑞士。史前时期,瑞士是欧洲中部土著居民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后被罗马、日耳曼民族征服与统治。1291年8月1日,瑞士中央区的乌里、施维茨和翁特瓦尔登结成永久同盟,这是瑞士建国之始。1648年,法国、瑞典打败神圣罗马军队,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士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1798年被法兰西第一帝国入侵后建立海尔维第共和国,后于1803年恢复联邦制。1848年,瑞士联邦通过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1978年,汝拉地区从伯尔尼分离出来,并于1979年以独立新州加入联邦。至此,瑞士联邦共有23个州,其中又有3个州各自分为两个半州。1999年瑞士公民表决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有自己的宪法。

瑞士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机械制造、化工、医药、高档钟表、食品加工是其支柱产业。按现价美元换算,瑞士2022年GDP达8077.06亿美元,人均GDP达9.21万美元,排名世界第7位。外贸在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国内矿产资源匮乏,瑞士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的70%-90%外销,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中国。根据国际银行统计,瑞士2022年基于购买力计算的⼈均国⺠收⼊为7.8万美元,排名全球第8;年内,有14家企业身《财富》世界500强。 2023 年,瑞士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全球第二。

由于独特的语言环境,瑞士形成了德、法、意、罗曼语四大文学。截至2023年4月,瑞士拥有沃韦酿酒师节、巴塞尔市狂欢节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还拥有圣加仑修道院等9项世界文化遗产圣乔治山等4项世界自然遗产。

瑞士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自2021年以来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中位列第一。瑞士还是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瑞士著名的科研机构有保罗·谢尔研究所(PSI)、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等。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排行榜显示,瑞士连续12年排名第一。截至2023年,瑞士拥有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内的26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此外,瑞士还是众多国际组织总部或办事处所在地及国际会议的主办国,是国际红十字会发源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创始成员,同时还是联合国、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成员。截至2022年,共有45个国际组织在瑞士设立总部或办事处。日内瓦是世界上国际合作中心之一。1992年,瑞士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023年1月3日,瑞士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任期两年,从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

名称由来

海尔维第(Helvetica)

瑞士,古称“海尔维第”(Helvetica,又译“赫尔维蒂”),源自公元前即在此定居的海尔维第部落的拉丁语名称,罗马人称为 Helveti。

施维茨(Schwyz)

“瑞士”一称,据说来自最早的联邦州施维茨(Schwyz),源于阿勒曼施维茨人,即施维茨及其相关领土的居民。1499 年斯瓦比亚战争后,瑞士人开始采用这个名字。在建立联邦制以前的数个世纪,整个邦联都以“施维茨人”(Switzer)自称。 ,同时还有自 14 世纪以来一直使用的“南方邦联”(Eidgenossen)。

“Schwyz”这个词,于 972 年首次被证实为古高地德语Suittes,源自阿勒曼尼语专有名称 Suit,可能与瑞典语中的“燃烧”一词有关,指焚烧一片森林以得到可以居住的土地。。后来扩展到各州控制的地区,并在 1499 年斯瓦比亚战争后逐渐泛指整个联邦。由于其在德语中发音与瑞士(Schweiz)发音基本相同,最后衍变成现在的国名。

瑞士联邦(Swiss Confederation)

瑞士于1848年成为联邦体制国家。为解决四种官方语言造成四个国名的难题,瑞士逐渐采用拉丁语名“海尔维第联邦”(Confederatio Helvetica),这也是今天瑞士汽车、网络域名、货币等采用“CH”作为缩写的缘由。自此,瑞士拥有了五个国名。其中,德语国名为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国名为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语国名为Confederazione Svizzera,拉丁罗曼语国名:Confederaziun Svizra。简称“瑞士”的德语为Schweiz ,法语Suisse, 意大利语Svizzera ,罗曼什语 Svizla。

在英语中,瑞士联邦为Swiss Confederation,简称Switzerland,为Switzer和land的合成词。“Switzer”来自阿勒曼尼语“Schwiizer”,起源于施维茨州及其相关领土的居民,是16C-19C期间使用的瑞士人的过时词。英语形容词 Swiss 是法语 Swiss 的借词,也是从 16 世纪开始使用的。

至于瑞士的中文名,源于1849年出版的《瀛寰志略》所使用的“瑞士”一名。书中亦收录“苏亦微亚”、“赫尔勿喜亚”、“合勒未祭亚”、“束色楞”、“绥沙兰”、“绥亦古”、“苏益萨”、“瑞国”、“瑞子”、“瑞西”等十余个不同的中文名字,最终渐渐固定为“瑞士”。

历史

史前时期

考古表明,石器时代的猎人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约公元前3.5亿年)前就已生活在瑞士。

瑞士是欧洲中部土著居民凯尔特部落(Celtic tribes)的活动区域,聚居在今天瑞士国土内的主要是其分支海尔维第部落和里希厄部落。公元前2世纪,受日耳曼人压迫的海尔维第人(Helvetians)从现在德国南部迁徙至瑞士北部,同时期的瑞士东部则居住着里希厄人(Rhaetians)。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凯尔特部落到达瑞士和法国东部,并在公元前450-50年创造了铁器时代的拉坦诺文化(the La Tène period),该名称源于对瑞士西部纳沙泰尔湖(Neuchâtel)的一次发掘,证实了瑞士从日内瓦湖到苏黎世相对平坦的中部地区曾是海尔维第(Helvetians)部落的领地。1853-1854年,苏黎世湖畔发现了一些建在湖畔柱子上的住宅,最古老的部分住宅建于公元前4000年。其中,最著名的水滨居住区是纳沙泰尔湖拉坦诺(La Tène)的凯尔特村,拉坦诺文化因此得名。

罗马统治时期

公元前58年,盛年的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奉命到罗马共和国西部边境指挥军队作战,并击败了海尔维第人,使海尔维第成为一块边境设防的罗马领土。罗马人对瑞士的统治持续到公元400年左右。期间,建立了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洛桑和丘尔等瑞士的几个主要城镇,罗马军事指挥部和官僚机构建立在首都Aventicum(今瑞士西部阿旺什Avenches)。当时的瑞士的总人口也达到了10万-20万人。基督教也在罗马时期传入瑞士地区。

在哥特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后,所有的罗马军队于公元401年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撤回以保护意大利,自此古罗马人放弃了对瑞士的控制。

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落(Germanic tribes)向南和向西迁移。西日耳曼部落入侵法国后在巴黎附近定居,并吸纳了大部分罗马文化,包括其语言拉丁语,逐渐将其转化为今天的法语。在法国勃艮第和瑞士西部法语区的汝拉山脉定居的勃艮第人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另一分支阿勒曼尼人(the Alamannen)南下进入瑞士北部,并在罗马城市外建造了小村庄,却始终坚守德语和习俗。这就是瑞士德语和法语边界的由来。

法兰克王国统治时期

约5世纪末,海尔维第分裂成三部分,阿勒曼尼人占据北部雷蒂亚(Rhaetian),包括施瓦本和蒂罗尔;如今的瑞士联邦中部和东南部属于东哥特人;勃艮第人(Burgundians)则定居在汝拉山脉两侧,即如今的法语区和罗曼什语区。公元550年,经过多次分裂的法兰克王国再次统一。根据语言和风俗的不同,法兰克人再次将海尔维第一分为二。在法兰克人的统治下,封建制度迅速发展,大片土地永久归贵族家庭所有,其下又被分封给领主或伯爵,再下为封臣,负责掌管封地或采邑。这一时期,现有城市进一步扩大和更多新兴城市(如伯尔尼弗里堡沙夫豪森)也随之建立,就连小贵族也兴建城市。

到公元700年之前,地区的基督教化已大部分完成。整个地区有七个分散的拥有权力的主教府(巴塞尔市库尔[Chur]、科莫康斯坦茨日内瓦洛桑和西昂[Sion]),又依次属于不少于五个大主教府(贝桑松[ Besancon]、美因茨[ 美因茨]、米兰、塔朗泰斯[ Tarentaise]和阿奎莱亚[ Aquileia])。大多数德语地区在公元600年后依附于新建的康斯坦茨主教府。

建国之始——“老三州”永久同盟

公元800年左右,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统一了西欧的所有日耳曼部落。但在其去世后,因其后代无法掌控局势,“査理曼帝国”迅速瓦解。因此,瑞士在中世纪与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一起成为神圣罗马的一部分。哈布斯堡伯爵起源于瑞士北部,后来作为德国和奥地利皇帝而闻名。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 Rudolf)坐上神圣罗马帝国王位,统治长达十八年,后于1291年去世。在其统治期间,瑞士中央区的乌里、施维茨和翁特瓦尔登(即“老三州”)享有同瑞士其他地区一样的自由。随后,其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登基,与父亲相反,他试图利用非世袭的王权将整个瑞士变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封地,遭到当地人的抵抗。1291年8月1日,“老三州”在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秘密结成永久同盟,这是瑞士建国之始。

旧瑞士邦联

永久同盟建立后,不断扩张并接纳新成员加入,其中琉森州是后来第一个加入同盟的。1351年,苏黎世州申请加入以“永久同盟”为核心的旧瑞士邦联并被批准,因其重要性位居各州之首而获得了“首善之州”的称号。1353年,伯尔尼也加入旧瑞士邦联,形成“八州联邦”。

1386年7月,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三世率军进攻旧瑞士邦联。在瑞士邦联赢得多次战役后,双方签订了休战协议,随后多次延长。1474年,旧瑞士邦联各州与法兰西王国国王路易十一缔结合约,向勃艮第公国发起了勃艮第战争。1477年勃艮第公爵在决定性战役南锡战役中战死。至此,勃艮第公国解体。

1481年,旧瑞士南北战争正式接纳了弗里堡索洛图恩两个城市,并签署《斯坦斯协议》。1499年9月,神圣罗马皇帝、奥地利公国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与旧瑞士邦联在巴塞尔市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推翻旧瑞士邦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不久后的1501年夏,为感谢巴塞尔和沙夫豪森的帮助,这两座城镇被接纳为旧瑞士邦联永久同盟的成员。1513年,阿彭策尔州也成为旧瑞士邦联的一员。至此,由十三个州组成的旧瑞士邦联正式成立。此后近300年,旧瑞士邦联再未接纳任何新成员。

1648年,法国、瑞典打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欧洲宗教战争的结束。瑞士虽未参战,仍被允许派一名代表参与谈判会议。至此,瑞士实现真正独立,成为主权国家。1674年,邦联议事会在荷兰战争期间首次正式宣布了“武装中立”的政策原则。

海尔维第共和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接壤的巴塞尔州深刻地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793年3月,巴塞尔人迁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随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开始向旧瑞士邦联领土挺近。1798年3月2日,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队的轻骑兵当天就占领了弗莱堡和索洛图恩;3月5日,伯尔尼军队投降。

1798年4月1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布废除旧瑞士邦联,同时在旧瑞士邦联的基础上成立了“海尔维第共和国(Helvetic Republic)”。宣布公民平等,由公民大会选举法官和立法委员会,进而选出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州州长和其他官员。此外,还将整个旧瑞士邦联领土分割成十八个差不多大小的州。

1802年3月27日,第二次反法联盟失败后,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签订《亚眠和约》,法兰西人离开了瑞士。然而,瑞士内部却矛盾重重,瓦莱州宣布成为独立共和国;苏黎世巴塞尔市和沙夫豪森宣布脱离中央政府;老三州武装起来公开反对中央政府等。为保持海尔维第共和国和平现状,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再次兵临瑞士,并于1803年2月13日提出《调停法案》,并彻底推翻了之前建立的海尔维第共和国。根据法案,瑞士新邦联将由十九个州组成,各州自治,仅在年度各州全体议会之前讨论与新邦联有关的全部事务。伯尔尼、苏黎世、卢塞恩弗莱堡、巴塞尔和索洛图恩六座城市交替扮演首都或首府的角色。首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将担任瑞士新邦联的督政官,并负责全面监管瑞士新邦联,同时担任外交部部长。瑞士的领土包括最初的十三个州。

瑞士联邦

随着拿破仑·波拿巴的倒台,苏黎世于1814年4月召开会议并宣布放弃拿破仑·波拿巴的《调停法案》,同时为由十九个州组成的瑞土邦联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815年,瓦莱州、日内瓦州纳沙泰尔州成为瑞士的实际成员。1815年3月26日,维也纳会议中,欧洲各国承认由二十二个州组成的瑞士的独立地位,且保证在今后的所有战争中尊重其永久中立地位。

自拿破仑战败后的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瑞士坚守中立原则。因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未受战火波及。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俄罗斯革命者列宁于1914-1917年间留居于瑞士。一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于1920年成立了 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瑞士于同年5月加入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瑞士曾一度被德国纳粹政权军队包围,阿道夫·希特勒计划将其德语区并入德国(包括瑞士70%的领土),并将瑞士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分别并入法国和意大利。对此,瑞士早有准备,官员菲利普·艾特( Philipp Etter)于1938年起草了反对纳粹主义的“精神国防”基本文件;并于1939年动员了43万军队在边境作出军事准备,军队指挥官亨利·吉桑(Henri Guisan)提出了游击战的战略并成为瑞士战时一体化的核心人物。除了瑞士的军事应对,希特勒出于帝国内部稳定,以及对瑞士高山铁路运输和金融业务方面的考量最终放弃入侵瑞士。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多次违反中立原则,尤其是向交战各国运送军火与物资,拒绝接收犹太难民等,甚至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依然在本国各银行内保管犹太人大屠杀受害者的钱财。不仅如此,瑞士没有谴责意大利于1935年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也没有在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之后执行国际联盟要求对德国进行的制裁。与此同时,瑞士拒绝承认苏联

1848年,瑞士联邦通过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按照宪法,联邦由22个主权州组成,联邦议会拥有立法权,联邦委员会是联邦的行政机构,司法权由联邦法院行使。该宪法的诞生,确立了瑞士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标志着瑞士从一个松散的盟约之邦,演变成为现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862年,瑞士商人亨利·杜南特(Henri Dunant)写了一本关于索尔费里诺战役(1859年,奥法战争)的书。1864年,瑞士政府组织了一次关于战争期间人道主义问题的国际会议,12个国家签署了《日内瓦公约》,并成立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48年,瑞士加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于195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于1853年与美国正式建交。1960年,瑞士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为欧洲经济委员会、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会员国,并于1963年加入欧洲委员会(又译欧洲理事会)。1966年,瑞士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并在1975年加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1971年2月,瑞士女性选举权法案获得2/3的男性选民支持通过,至此,妇女才获得国家层面的投票和选举权。瑞士也因此最后一个赋予妇女投票权的欧洲国家,世界最后一批赋予女性投票权的国家之一,只领先22国。同年,11名妇女(5.5%)当选为议会议员。

1978年,汝拉地区从伯尔尼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为一个新州,并于1979年以独立新州加入联邦。至此,瑞士联邦共有23个州,其中又有3个州各自分为两个半州。

1984年,瑞士出现第一位当选为政府成员的女性。1985年关于修订《民法典》的全民投票,男女权利平等获通过。

1992年,瑞士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002年9月10日,瑞士正式加入联合国,并于2023年1月3日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轮任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此外,瑞士还通过了堕胎合法化,2004年引入带薪产假、拒绝有利于富人的税收改革,2005年与欧盟签订的两项关于关键议题的合作条约(取消边境检查、加强警察合作以及新欧盟成员国人员自由移民)、引入同性恋伴侣登记伴侣关系等议案。

2023年3月,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爆雷,随后被瑞士银行以40%的低价收购。该银行成立于1856年,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2022年曾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494位。

地理

位置境域

瑞士在地理上位于欧洲的中部,介于东经5°57′26″-10°29′40″,北纬45°49′2″-47°48′32″之间。国土面积41285平方千米,主要分为阿尔卑斯山脉(The Alps)、中央高原(Swiss Plateau)和汝拉山脉(The Jura)三大部分。全国南北长220千米,东西长348千米。北接德国,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西部和西北部与法国接壤,南部与意大利毗邻,与五个邻国共有1935千米长的边境线。所属时区为UTC+1,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到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夏令时,届时为UTC+2。

气候

瑞士是内陆国家,地处北温带,阿尔卑斯山脉是南北之间的气候分水岭,从山地到南部的差异较大。总体气候温和,既无酷暑也无严寒,湿润宜人。阿尔卑斯山区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气候具有明显过渡性,自西向东, 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此外,阿尔卑斯山脉区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山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全年日照时长约为1750-2000小时。从气温来看,瑞士全境在1991-2020年间的平均气温为5.8°C,其中瑞士低地的年平均气温为8-12°C。按季节划分,夏季的日间温度约18-28°C,冬季在–2°C至7°C之间,春秋季节为8-15°C。境内最冷的地方是海拔3580米的少女峰,年平均温度为-7.5℃。2003年8月11日,在瑞士南部的格罗诺观测到了瑞士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为41.5℃;1987年1月12日,在尤拉山脉的拉布雷文测得了最低温度,为-41.8℃。

降水方面,在阿尔卑斯北部及瑞士南部,观测到的平均降水量约为2000毫米/年。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低地,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年之间。而在海拔1200-1500米以上的地区,冬季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出现。由于阿尔卑斯山脉抵挡了来自北方和南方的潮湿气团,其间的山谷气候干燥,如瑞士西南部瓦莱州隆河谷平均降雨量仅550-700毫米/年,东南部的恩加丁河谷为700-1000毫米/年。

地质

从构造方面来说,瑞士高原地区原是陷落地带,后随阿尔卑斯山脉的抬升而一同升起为高原。这一高原是阿尔卑斯山系的磨拉层带。也就是说,在阿尔卑斯山脉上升的时候,这里是前渊所在,有时为海水所淹,有时成为湖泊。淡水或海水所沉积的磨拉岩层(渐新世后期和中新世时期的),主要由脆弱的砂岩砾岩所组成。磨拉层带多半是未经褶皱的;只是在东南部靠近阿尔卑斯的有些地区受到了褶皱。全区都曾受到冰川沉积,冰水沉积也非常广泛,河谷中到处有终存在。这里湖泊特别多,除较大的象日内瓦、纳沙泰尔、博登等湖外,还有许多小型湖泊。

构成汝拉山脉的岩层,有从二迭纪到第三纪的沉积岩,特别以侏罗纪的岩层最为发达。这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边缘的简单褶皱山脉,因只有覆盖层(屮生代和第三纪的水成层发生褶皱,而基底层(结晶岩台地)并不褶皱,因此叫盖层褶皱。褶皱都很对称整齐,也很平缓,多在原来所在地区发生,因此也叫原位褶皱,不象阿尔卑斯山脉的推覆体那样被掀到离根部很远的地方。汝拉山是标准的平行褶皱区,背斜多成山脊向斜多成河谷汝拉山区石灰岩比较多,因此喀斯特地貌也很发达,地表无水流的灰岩盆地面积很广。汝拉山在更新世冰期也曾被冰川所盖,冰川地貌虽没有阿尔卑斯山脉显著发达,但冰碛到处都是。底冰碛地区的粘土层很厚,和灰岩高地相比,较有利于农作的。

阿尔卑斯山脉分为东西两部,分界线北起博登湖,经过莱茵上游河谷向南连到马乔列湖。西部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北凸出,成一弧形,其北段界于瑞士和意大利之间。西部阿尔卑斯外侧带主要是石灰岩带,地势较低;内侧带主要是结晶岩带,又称为中央带,岩性坚硬异常较难风化,因此地势最高。东部阿尔卑斯主要分布在瑞士东部奥地利中部和南部、意大利东北部和南斯拉夫王国西北部。相较西部,东部阿尔卑斯势低些,宽度大些,其中部是结晶岩区、北面有北部石灰岩区、南面有南部石灰岩区。

地形地貌

就自然地理而言,瑞士可分为阿尔卑斯山区、中部地区和汝拉山区三个部分。其中,阿尔卑斯山覆盖了全国约58%的地区,中央高原约占31%,汝拉山区占11%。尽管全国70%的领土是山区,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在瑞士,冰川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千米,但在1985年至2009年间已减少了390多平方千米。座落在瓦莱州阿莱奇冰川全长23千米,是欧洲最长的冰川。

瑞士境内有48座4000米及以上的山峰,其中最高点为蒙特罗萨山脉的杜富尔峰(the Dufourspitze),海拔达4636米;此外,马特洪峰少女峰也是当地著名的山峰。欧洲最高的火车站便是少女峰站,海拔达3454米。而海拔仅193米的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是全国最低点。

瑞士高原

中央高原,或称“Mittelland”,是瑞士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以伯尔尼州的埃门塔尔为中心。它从西南的日内瓦湖一直延伸到东北的康斯坦斯湖,北部两侧是汝拉河和莱茵河,南部是日内瓦湖和阿尔卑斯山脉。中央高原覆盖了瑞士30%的面积,其中近50%的土地用于农业,森林覆盖率约为24%;定居区占中央高原土地利用的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事实上,中央高原并不平坦和统一,大部分景观都是丘陵地带。其中,还有日内瓦湖、诺伊沙特尔湖、苏黎世湖和康斯坦斯湖,以及阿勒河、沙林河和莱茵河等主要河流。

汝拉山区

汝拉山区位于中央高原的北部边缘,与法国形成天然边界。这是一条地势起伏较和缓的中等高度的山脉,平均高度为1000米左右,山长约250千米,最大宽度65千米,山脉从西南到东北约成一弧形。横跨瑞士西部的日内瓦州沃州、伯尔尼州、尤拉州、索洛图恩州和阿尔高州等。覆盖瑞士约10%的地区,其中,47%被森林覆盖,43%被农业用地覆盖,定居区仅占8%。海拔1679米的滕德山是该地区的最高峰。此外,汝拉山麓还是日内瓦湖、比恩湖和诺伊沙特尔湖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莱茵瀑布的发源地。

阿尔卑斯山区

阿尔卑斯山覆盖了瑞士2/3的面积,从日内瓦湖一直延伸到瑞士-奥地利边境,但其人口密度非常低。阿尔卑斯山脉中部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3%,而南部几乎达到50%。该地区农业用地相对较少,阿尔卑斯山西部不到20%、以南不到13%、东部约占30%。瑞士与奥地利、法国、德国意大利、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斯洛文尼亚等七国共有阿尔卑斯山。此外,该区内有48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拥有图恩湖、布里恩斯湖、祖格湖和卢塞恩湖、卢加诺湖和马焦雷湖等湖泊,以及数百个小型天然湖泊和水库,其中大部分也在阿尔卑斯山。

水文水利

水文

瑞士境内湖泊和河流约占其表面积的4%,有大约6.1万千米的河流和溪流,以及约1500个湖泊。河流主要有莱茵河(the Rhine)、隆河(the Rhone)、埃博河、多瑙河(the Danube)和阿迪格河等;面积较大的湖泊则有日内瓦湖、诺伊沙特尔湖、比埃纳湖、博登湖苏黎世湖等。

河流

罗讷河、莱茵河等欧洲主要河流的源头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此外,还有多瑙河的支流因河( the Inn)和波河( the Po)的几条北方支流。其中提契诺河(the Ticino)是波河(意大利)的一条支流,而因河则流入多瑙河(德国)。

莱茵河:是流经瑞士最大的河流,境内全长375千米,流域面积达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67.6%。莱茵河是欧洲的国际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区,向东北流入位于德国与瑞士边境的博登湖,然后向西流经瑞士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中部高原,最后经巴塞尔市流出瑞士,经德国、荷兰注入北海。因此,它也是瑞士经其他国家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瑞士最大的港口巴塞尔就位于莱茵河河畔。船从巴塞尔出发沿莱茵河航行到达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出海。由于这段河水水流湍急,成为瑞土主要的水力资源。

隆河:长264千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南北两条山脉之间,流出阿尔卑斯山后注入莱芒湖,经日内瓦流出瑞士,进入法国,最后注入地中海。罗讷河在瑞士境内264千米,是瑞士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占国土的18%,主要在瑞士西南部。

因河:长90千米,主要位于东部的格劳宾登州,为欧洲国际河流多瑙河的支流,其流域面积约占瑞士总面积的4.4%,汇入多瑙河后流向黑海。

湖泊

瑞士有大约1500个湖泊,其中最大的是日内瓦湖和博登湖。境内最大的湖泊——日内瓦湖、诺伊沙特尔湖和比埃纳湖——位于汝拉山麓。日内瓦湖由法国和瑞士共享,是中欧最大的淡水湖。诺伊沙特尔湖面积218平方千米,是瑞士境内最大的湖泊。康斯坦斯湖和苏黎世湖位于中央高原,而图恩湖、布里恩斯湖、祖格湖和卢塞恩湖位于前阿尔卑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北段。卢加诺湖和马焦雷湖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南侧。这里还有数百个小型天然湖泊和水库,其中大部分位于阿尔卑斯山。

水利

从19世纪末开始,瑞士人就开始大规模地开发水力资源,在山中筑坝蓄水,建造水库。位于瓦莱州的大狄克森水电站,水坝高达28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水坝,该水库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瑞士约36%的土地用于农业,约30%的土地被森林和林地覆盖,其中大部分天然林都是在以前的山地牧场上重新生长的。此外,居民区仅占领土的8%,包括住房、基础设施(贸易、工业和运输)、水和能源供应、废水处理以及绿色和娱乐空间。在生产区中,瑞士有3390平方英里被森林覆盖,8427平方英里是农田和牧场,108平方英里种植葡萄园。2020年,瑞士农业用地占土地面积的38.1%。

矿产资源

瑞士矿产资源匮乏,仅有少量盐矿、铁矿锰矿石。其他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矿藏,如煤、石油以及其他燃料、金属等都极度贫乏。除少量的煤矿留作战备所用外,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工业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森林资源

2020年,瑞士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32.1%。阿尔卑斯山脉区内有大片的森林,随着地势的起伏,分布着各种不同的植物。阿尔卑斯山北部普遍生长榉树,还有高榕、榆、亚平宁槭、菩提、苏格兰松;阿尔卑斯山南部则产胡桃属、假阿拉伯橡胶和冬青属林木;亚高山地带(下阿尔卑斯山)、松柏科植物地带盛产云杉、银枞、落叶松的地区。

水资源

淡水储量

欧洲三大河流——莱茵河隆河因河均发源于瑞士。瑞士的湖泊和河流约占其表面积的4%,有大约6.1万千米的河流和溪流,以及约1500个湖泊,拥有欧洲6%的淡水储量。夏季,阿尔卑斯山的径流流入莱茵河、罗讷河、波河和多瑙河平原。由于其淡水储量约占欧洲总量的6%,因此也被称为“欧洲水塔”。

水力资源

瑞士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可利用水力资源330亿千瓦时,利用率达95%,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00年,瑞士有497个大型水力发电厂。

瑞士生产的60%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2/3产自山区的乌里州、格劳本登州、提契诺州瓦莱州。由于地形和年降雨量高,瑞士非常适合水力发电。水力发电仍然是该国国内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2021年,瑞士国内发电量为642亿千瓦时,其中61.5%来自水电站,28.9%来自核电站,常规热电厂和可再生能源占9.6%。

生物多样性

瑞士拥有大约6.4万种植物、真菌和动物种类,其中有4.59万种是已知的。在阿尔卑斯山脉区和林区,物种多样性最高,特有动物种类有羚羊、野山羊金雕胡兀鹫等。由于境内气候并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取决于海拔581英尺至15217英尺的海拔差异,而阿尔卑斯山的南坡有地中海山脉、北部有中欧山脉,这些显著差异决定了动植物的特征。除了在海滨生长的植被外,所有欧洲类型的植物都可以找到。在过去的150多年中,瑞士共有224种动植物绝种或消失。该国的动物群主要是高山类的,有兔子、狐狸、獾、旱獭属、鹿、小羚羊、和各种各样的鸟。

自然保护区

瑞士大约有2000个自然保护区,有州的,有社会的,还有私人的,总面积达1000平方千米。而国家公园只有一个,位于瑞士东南部的格劳宾登州,由阿尔卑斯山中部的风景区组成。国家级保护区的面积共占国土面积的24%左右。

瑞士国家公园(Swiss National Park):位于格劳宾登州阿尔卑斯山区,是瑞士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占地172平方千米。建于1914年,是阿尔卑斯山区最古老的公园。最初是为了科学研究而建立的这个自然保护区,禁止伐木、放牧、采花、打猎和钓鱼,公园内有各种罕见的阿尔卑斯山地植物。在这里,可以看到野山羊、羚羊、旱獭属、高山野兔、蜥蜴和不计其数的飞鸟。

少女峰-阿莱奇”冰川(Swiss Alps Jungfrau- the Aletsch Glacier):阿莱奇冰川是阿尔卑斯山区最长的冰川,长达23千米。该地区于2001年成为阿尔卑斯山区的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中心是雄伟的艾格峰、僧侣峰和少女峰以及围绕着大阿莱奇冰河的冰川美景。这是亚欧大陆最长的冰川,1933年被列为自然保护区,1966年建立了环境保护中心,其核心保护面积达到824平方千米。

La Pierreuse:在法语里是“怪石嶙峋”的意思,面积34平方千米,是西部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座落在代堡南部的萨林河(the Sarine)的左岸、阿尔卑斯山脉山麓丘陵上。在这个重要的国家保护区里,有悬崖、长满鲜花的高山草甸、平坦的荒原、常绿乔木、落叶林和各种鸟类,有时能观察到金雕、猎鹰和黑琴鸡

自然灾害

在瑞士,有一种穿越高山的气流会在山脉的背风侧形成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这种气象被称为“焚风”。其中,由南向北吹的“南焚风”,特点往往是北方风大,南方雨量大。在秋季和春季之间,尤其容易出现焚风。它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气候突变,阿尔卑斯山的南麓因焚风到来而降水暴涨,容易出现山洪雪崩等灾害。阿尔卑斯山的北麓则正相反,焚风使天气变得干燥,森林大火易发,以木结构为主的乡村建筑被烧毁。

冰雹主要发生在夏季,每年给瑞士造成价值数百万瑞士法郎的损失。其中,纳普夫、提契诺和尤拉地区都是冰雹的热点地区。这些地区在夏季通常每年有两到四天的冰雹。直径高达4至5.5厘米的特大冰雹大约每10年发生一次。冰雹造成的破坏程度不仅取决于冰雹的大小,还取决于特定地区的冰雹数量。

2021年7月,欧洲中西部地区强降雨引发大规模洪水,波及德国、荷兰、卢森堡奥地利、瑞士等多个国家。截至当月19日下午,遇难人数接近200人,仍有超千人失踪。

行政区划

政区

瑞士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即联邦、州、市镇。全国由26个州组成(其中6个州为半州),其下又有2172个市镇。

参考资料

主要城市

伯尔尼

伯尔尼市是瑞士的首都、行政中心。瑞士联邦政府、议会及瑞士国家银行、各国大使馆及一些国际机构均聚集于此。同时,伯尔尼市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拥有欧洲最大的具有中世纪特色的购物区,老城作为欧洲保存最为完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地理中心稍偏西的地点,在法语区和德语区的交界处,居民通行德语。面积约230多平方千米(含郊区),三面环河,海拔500米,年平均温度为8℃,气候宜人。1191年,柴林根家族利用阿勒河形成的半岛状地带,创建伯尔尼城;1848年,伯尔尼成为瑞士联邦的首都。传说当地橡木丛中野兽非常多,为给新城取名,柴林根公爵贝希托尔德五世决定外出打猎,并用捕获的第一只野兽名为城市命名,结果打死了一头熊。同时,又以盾牌加亚洲黑熊的图案作为伯尔尼州州徽,意指白色原野上的黑熊。

苏黎世

苏黎世市是苏黎世州的首府,瑞士第一大城市,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面、苏黎世湖的东北端,是瑞士的经济之都,工商业、科学和文化中心,也是西欧重要的金融中心,居民使用德语苏黎世证券交易所交易额在西欧交易所中首屈一指。苏黎世也是世界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之一。

日内瓦

日内瓦市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位于瑞士的西南端,居民通行法语。日内瓦见于历史记载是公元前58年,1798年被法国军队占领,于1815年加入瑞士联邦。日内瓦是世界钟表之都,是世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一,也是联合国等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总部所在地。

巴塞尔

巴塞尔市位于瑞士东北边境莱茵河畔,是瑞士的化学工业中心和文化艺术都市,是全国主要的航运口岸,居民通行德语。巴塞尔市是瑞士连接德国与法国的交通重镇,北部是瑞士、德国、法国三国的交界处。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重建发展银行的总部设在巴塞尔。创建于1460年的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1833年,瑞士巴塞尔州分裂为巴塞尔城半州和巴塞尔乡半州两个半州。其中,巴塞尔城半州面积37千米,是瑞士最小的州,甚至比一些大的市镇还要小,巴塞尔市即为巴塞尔城半州的首府。

洛桑

洛桑市是沃州的首府,瑞士第五大城市,位于日内瓦湖北岸的中央地带。同时也是瑞士西部仅次于日内瓦的经济政治中心、瑞士法语区的文化中心,瑞士联邦最高法院也坐落于此。1877年,市内开通了瑞士最早的地铁。因是国际奥委会总部奥林匹克博物馆的所在地,洛桑被称为“奥林匹克之都”。此外,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洛桑大学、联邦理工学院、世界酒店培训中心等各类文理学院、组织机构、艺术院校均坐落于此。

卢塞恩

卢塞恩市是琉森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高原卢塞恩湖(又名四州湖)的西北端,罗伊斯河流经市区,地处瑞士中心,是中南欧交通的重要通道,于1332年加入瑞士联邦。卢塞恩是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胜地之一,是瑞士中部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旅游业和各种服务行业,如运输、医疗和企业咨询等。同时还是一个博物馆城。

政治

政体

瑞士实行议会民主制。

宪法

1848年制订通过,1874年以来曾多次修改。瑞士实行“公民表决”和“公民倡议”形式的直接民主。1999年瑞士公民表决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有自己的宪法。联邦政府管辖外交、财政、金融、联邦税收、货币、国防、海关、铁路、邮电、能源、电视、广播和社会保障等,其它事务由各州管辖。各州必须遵守联邦的全国性法规并接受联邦的监督。新宪法还确定了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原则。

议会

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具有同等权限的国民院(The National Council)和联邦院(The Council of States)组成。只有两院一致批准,法律或决议方能生效。国民院有200名议员,由公民普选产生,任期4年。联邦院有46名议员,由各州选派,任期因州而异,最长4年。两院议长任期均为1年。2022/2023年度国民院议长马丁·堪迪纳斯(MartinCandinas,中间党),联邦院议长布里吉特·哈伯莉-科勒(BrigitteHäberli-Koller,中间党)。

政府

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7名委员组成,分任7个部的部长,实行集体领导,任期4年。设主席和副主席,由联邦委员轮任,任期1年,不得连任。7个部门分别为联邦外交部,联邦内政部,联邦司法警察部,联邦国防、民防和体育部,联邦财政部,联邦经济、教育和科研部,联邦环境、能源、交通和通信部。

司法机构

联邦法院是瑞士最高司法机构。法院内设民事、刑事、公法和社会法法庭,联邦法官均由议会选举产生,正、副院长每两年改选一次。现任联邦法院院长为伊夫·唐萨雷斯(Yves Donzallaz),副院长为弗朗索瓦·谢(François Chaix)。此外,瑞士还设有联邦行政法院和联邦刑事法院,负责审理行政申诉或上诉案件、渎职案件及恐怖袭击、泄密、叛国、洗钱等特殊刑事案件

政党

瑞士的大小政党共有30多个,其中主要政党有7个。

资料来源

元首

国家元首是联邦委员会全体成员集体。联邦委员会由联邦议会每4年选举一次,拥有行政权。

联邦主席任期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被视为“总理”。联邦主席对外代表国家,负责派遣驻外使节和从事诸如接受国书等外交礼仪方面的活动,对内则负责主持联邦委员会会议,但无裁决权。瑞士联邦主席的职权极其有限,既没有一个国家元首的权限,也没有一个政府首脑的权限,只是履行一些代表性的职责。联邦主席一般不出国访问,如确有必要,也只是以其所任部长的身份出现。外国国家元首到瑞士进行国事访问时,则由7名联邦委员集体出面接待。2023年联邦主席是阿兰·贝尔塞(Alain Berset,社民党)。

政要

资料来源

国际关系

综述

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以来一直奉行中立政策。拥有大约170个驻外代表机构(大使馆、领事馆、合作办公室和使团),以及200个左右名誉代表机构。同时,瑞士属于联合国、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成员。2022年6月,瑞士当选2023/2024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此外,瑞士还是众多国际组织总部或办事处所在地及国际会议的主办国,日内瓦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中心之一。

与欧洲的关系

1947年,瑞士参加在巴黎召开的欧洲重建会议,即马歇尔计划;并于次年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60年,瑞士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为欧洲经济委员会、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会员国,并于1963年参加了欧洲委员会(又译欧洲理事会),于1966年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成员。1972年,瑞士与欧洲经济共同体达成一系列协定,且随着双方关系的不断发展而被多次修订。瑞士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72年12月3日签订了瑞士参加共同市场工业产品的自由贸易协定,据此,瑞士于1973-1977年分5个阶段削减进口关税,每一阶段减少20%。1992年,瑞士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1998年年底,瑞士与欧盟达成双边协议,包括人员自由流动、陆运、空运、科研、农业、公共市场和贸易等7个方面。2008年12月,瑞士正式加入《申根协定》,成为该协定第27个成员国和第3个非欧盟成员国。2009年加入欧盟对外边境行动署。

瑞士与欧盟交往关系的基础,是瑞士与欧盟针对不同领域签署的双边协议:包括第一批双边协议(1999年)、第二批双边协议(2004年),以及从2004年起订立的其他双边协议和合作。

与邻国的关系

在瑞士的外交政策中,瑞士与欧盟的关系,特别是瑞士与自身邻国的关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立是其外交政策的一大基石,禁止瑞士参与武装冲突。瑞士一共有五个邻国,分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瑞士与邻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其中,瑞士与同为中立国的列支敦士登关系最为密切,早在1919年两国便签署了条约,并规定“在列支敦士登没有派遣外交使节的国家,瑞士使领馆则是公国的利益代表”,1923年两国结成关税同盟

与美国的关系

瑞士与美国于1853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于1951年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议。2006年5月,两国签署加强双边关系的文件,并建立贸易与投资合作论坛;于2009年4月1日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签署科学与技术合作的双边协议。2013年,瑞士与美国签署了关于在瑞士执行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的协定。2013年8月,两国签署了反避税的协议。

与中国的关系

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于同年9月14日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12月,双方签订《中瑞贸易协定》并成立中瑞贸易混合委员会;1989年2月签署《中瑞科技合作协定》,两国政府间正式建立科技合作关系。2013年7月,两国签订《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和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签署的首个双边自贸协定。2014年7月1日,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2023年1月,瑞士成为国内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首批试点国家。

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第6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瑞士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瑞贸易额573.3亿美元(+30.0%),其中对瑞出口76.2亿美元(+22.2%),从瑞进口497.1亿美元(+31.2%)。2024年1月15日,瑞士获得中国单方面免签待遇。

2024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从3月14日起,中方进一步对瑞士施行免签政策。

与俄罗斯的关系

2024年7月,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表示,瑞士不会像欧盟国家一样从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中获取收益并将其用于为乌克兰服务。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宣布,欧盟会从被冻结俄罗斯资产的收益中拨出一笔款项用于为乌克兰购买武器。瑞士政府经济部门在此背景下强调,根据瑞士法律和国际义务,其他国家无权从与俄中央银行资产有关的交易中获得收益。

国际组织

瑞士是众多国际组织总部或办事处所在地及国际会议的主办国,日内瓦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中心之一。截至2022年1月,共有45个国际组织在瑞士设立总部或办事处,其中42个设立在日内瓦湖地区,2个在伯尔尼,1个在巴塞尔市。其中,国际红十字会于1863年在日内瓦成立;国际联盟于1919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瑞士也于次年加入。此外,日内瓦云集了大约750个非政府组织、39个国际组织、177个外国政府代表机构,以及其它为数众多的国际合作组织。

同时,瑞士还是联合国、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成员。1960年,瑞士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随后于1963年加入欧洲议会,1966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75年加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1992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002年9月10日,瑞士正式加入联合国,并于2023年1月3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轮任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

外交政策

瑞士坚持中立,不参加武装冲突和军事同盟。这也是其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支柱。瑞士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瑞士的利益,以及国家的独立、富裕和安全。瑞士在2020–2023年外交政策战略中,明确了和平与安全、繁荣富裕、可持续发展、数字化等4大主题。

军事

瑞士自1815年起成为中立国,但依然拥有自己的军队,用以自卫和维护国内安全。瑞士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义务民兵制。凡20-34岁身体健康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服役人员一生中参加军训时间总计280天。服役期间和退役后,单兵武器装备均归个人保管,每个成年男子家中都有枪支,每年要保持一定的射击成绩。几乎每个村庄都成立有射击俱乐部。1995年,瑞士颁布了第一部民役法,规定自1997年起公民可在军役和民役间自由选择。联邦委员会拥有最高指挥权并通过国防部领导军队,总体作战指导思想是防御战。民兵军人退出现役后自动转为民防役。自1999年1月1日起,公民服民防役的年限由原来的52岁降为50岁。此外,瑞士公民不得在外国武装部队服役,除非是梵蒂冈瑞士卫队或者拥有外国双重国籍且居住在国外。

瑞士有陆、空军两个军种。作为一个内陆国家,瑞士没有海军,但武装船只会在与邻国接壤的湖泊巡逻。截至2023年11月,瑞士军队共有14.7万名现役士兵。然而,瑞士法律规定正规军编制为10万人,最多不超过14万人。由于存在一项过渡性条款,2022年底前军队人数可以多于该数。2022年,瑞士国防开支约58.7亿瑞士法郎,约占全部财政支出的0.76%。经2023年联邦议会投票表决,瑞士决定在2030年之前将年度军费预算从现有的56亿瑞郎增至70亿瑞郎。

不仅如此,瑞士还是北约组织(NATO)维和项目的合作伙伴,参与了科索沃等地区的维和任务,是朝鲜和韩国边界的观察员。目前,瑞士约有250名军人经部署被分派到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联合国(UN)以及欧盟(EU)的框架下位于欧洲、非洲和亚洲共计十余个维和行动中。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瑞士人口876.97万人,其中女性人口约441.48万人,占比50.3%。按年龄阶段划分,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5%,15-64岁人口占比6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9%。其中,劳动力人口502.45万人,女性占比46.8%。此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4%,城镇人口年增长率为0.9%。

据其2021年公开数据,瑞士人口密度为220⼈/平方千米。全国粗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8.2‰,人口增长率0.8%。年内,瑞士有外来移民16.6万,移出人口11.5万,外籍人约占总人口的25.7%,大部分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

族群

瑞士是由瑞士籍日耳曼人、瑞士籍法兰西人、瑞士籍意大利人和少数会讲多种列托-罗马方言的列托罗马人后裔组成的多民族群体。

最近100年里,瑞士居民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外来移民的迁入,瑞士总人口的25%是外籍人口,是外籍人口占比最高的欧洲国家之一。迄今为止,瑞士3/4以上的外籍移民都来自欧洲国家。其中,意大利人占据14.6%,德国人占13.9%,葡萄牙人占11.4%,法国人占6.7%,科索沃人占5.1%。生活在瑞士的意大利移民和德国移民总数分别均了超过30万。而另一方面,超过10%的瑞士人都生活在瑞士以外的地方,在全球范围内瑞士侨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法国、德国和美国

语言

官方语言

瑞士有4种官方语言,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Rhato-Romance)。瑞士居民中讲德语的约占62.8%,法语22.9%,意大利语8.2%,拉丁罗曼语0.5%,其他语言5.6%。在瑞士,26个州中有17个是德语州;西部地区主要讲法语,有4个法语州,即日内瓦、汝拉、纳沙泰尔州和沃州;有3个德法双语州,为伯尔尼弗里堡瓦莱州。使用意大利语的主要是提契诺州,以及格劳宾登州州南部的4个山谷地区。格劳宾登州使用罗曼语,也使用德语及意大利语。除伯尔尼、弗里堡、瓦莱和格劳宾登等四个州外,城市比尔(Biel/Bienne)也正式使用多种语言。

1970年至2021年间,作为人们主要语言的德语、意大利语和罗马语的比例有所下降,法语的比例逐渐上升。英语、葡萄牙语阿尔巴尼亚语是最常被提及的三种非官方语言。此外,常用外语还有西班牙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等。约23.1%的瑞士居民的主要语言不是四种官方语言。

方言

瑞士超过60%的居民以德语为主要语言,但实际上,他们讲的是各种各样的阿拉曼方言,统称为“瑞士德语”。各地方言千差万别,如巴塞尔市苏黎世和伯尔尼地区的方言彼此差别很大。不仅如此,在每个大的语言区内部,还有着数不胜数的方言分支。有些方言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或特殊口音,比如瓦莱州德语的地区使用的上瓦莱方言,或是弗里堡州讲德语的地区使用的“塞斯勒语”。不过,所有讲瑞士德语的人都可以听懂对方的方言。瑞士德语并非书面语言,书面往来时仍使用标准德语。儿童上学以后才开始学习标准德语。方言极少用于书写,如被使用,则格外醒目。

法语区同样存在方言的情况。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点和特殊口音,不过,瑞士法语与标准法语的差别很小。法国普罗旺斯方言(Patois)在20世纪中叶还相当普及,现在已几近灭绝,仅在瓦莱州的一些山谷中、汝拉州和弗里堡州还有一些人(特别是年事较高的人)仍在使用。另一边,意大利语区的伦巴第方言至今仍相当普及。在瑞士,虽然使用罗曼语的居民只有几万人,却有五大语言分支,分别是Sursilvan、Sutsilvan、Surmiran、Puter和Vallader。除了瑞士格劳宾登州,意大利的弗留利和南蒂托尔也有少数人讲类似语言。

宗教信仰

瑞士是一个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大约2/3的居民信仰基督教的天主教派或福音派新教。瑞士奉行宗教自由,还有其他如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团体。最近几十年来,瑞士的宗教格局发生了极大改变,无宗教信仰的人士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其他许多宗教也相继传入瑞士。截至2021年,瑞士信奉天主教的居民占32.9%,新教21.1%,其他宗教13.7%,无宗教信仰32.3%。

天主教

瑞士罗马天主教的信徒最多,约占瑞士总人口的1/3,是全国最大的宗教派别。天主教徒占全州人口比例最高的几个州是乌里、瓦莱、上瓦尔登和内阿彭策尔。瑞士的天主教分为六个主教教区,其首府分别为索洛图恩弗里堡、锡永、库尔、圣加仑和卢加诺。位于罗马的梵蒂冈是天主教的中心。主教直接受教皇领导。

天主教祭典日:人们会穿着民族服装,唱歌、跳舞和祈祷。儿童节祭典又称疯狂的祭典,参加人戴上假面具,把装有青豌豆的袋子绑在裤子上,互相追打。此时连神父也戴上假面具,和人们一同参加祭典。在山岳地带,村民穿上华丽的服饰,乐团奏乐。祭典完毕,神父还到居民家为人和牲畜的兴旺而祈祷与祝福。

新教

新教是瑞士第二大宗教,截至2021年,其信徒在瑞士总人口中占比1/5以上。在伯尔尼、外阿彭策尔和沙夫豪森这几个州,新教教徒都占全州人口半数以上。福音派新教教会以各州为组织单元,受教会代表大会和教会代表委员会的领导。福音派新教教会与一些自由教会一起,共同组建了瑞士新教教会联合会SEK。

宗教改革:16世纪初,瑞士的城市和乡村居民都要求获得更多的自治权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苏黎世的乌尔里希·茨温利(Huldrych Zwingli)和日内瓦的让·加尔文(Jean Calvin)这两位宗教改革家,帮助世俗官员摆脱天主教会主教的掌控。宗教改革运动特别是加尔文主义,在欧洲迅速传播开来,瑞士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宗教改革中心之一。新教特别强调理性主义和勤劳。因为所有信徒都必须了解圣经的内容,因此实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全民扫盲,全面提升了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新教的道德观对瑞士人的身份认同发挥了决定性影响。

其它教派

基督教从公元4世纪起沿着罗马帝国的路径在瑞士传播开来,各个主教教区应运而生。公元7世纪出现了修道院,并逐渐成为重要的学习和文化中心。如今,瑞士的基督教主要由天主教和福音派新教教会主导。19世纪,瑞士还涌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小的基督教派别,比如敬虔派和福音派的自由教会;20世纪又出现了基督教东正教会。其中最大的团体是东正教会,占总人口2%以上。

此外,穆斯林约占瑞士总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来自巴尔干地区和土耳其,主要居住在较大的城市中。犹太教占总人口的0.3%,主要分布在瑞士的二十多座城市中,苏黎世和日内瓦最多。

经济

综述

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机械制造、化工、医药、高档钟表、食品加工是主要支柱产业。2021年,瑞士国内生产总值为7316亿瑞士法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4万瑞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2%。第一、二、三产业占 GDP 比重分别为 0.6%、25.6%和 71%。但瑞士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的70%-90%外销,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

瑞士征税体制分为两级,联邦税和州/市镇税。其中,联邦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30%左右,各州占40%,各市镇占30%。2021年,瑞士联邦政府财政收入761亿瑞郎,财政支出883亿瑞郎,财政赤字122亿瑞郎;债务总额达1086亿瑞郎,占GDP的14.7%,按国际标准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瑞士劳动力人口约有502.45万人,通货膨胀率2.8%,截至2023年6月失业率1.9%。

瑞士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自2021年以来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中位列第一。瑞士还是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排行榜显示,瑞士已连续12年登顶第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瑞士位列5。根据世界银⾏统计,在2022年基于购买⼒计算的⼈均国⺠收⼊排⾏榜中,瑞士以7.8万美元排名全球第8;同年,有14家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2023 年,瑞士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全球第二。但瑞士却是欧洲住房拥有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21年住房拥有率仅42.3%,位列倒数第一 。

第一产业

瑞士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燕麦、马铃薯和甜菜。肉类基本自给,奶制品自给有余。2021年,瑞士农业利用面积为1042053公顷;它主要由天然草地和牧场(58%)和耕地(38%)组成。其他地区(4%)包括葡萄园(13400公顷)和果园(6900公顷)。2020年,该国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32.1%。2020年,该国的渔业总产量为3,534公吨。

养殖业由于气候、土壤、地形、海拔等有利的生产条件,瑞士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在农业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士农民主要饲养牛、猪、羊和马,尤为重视养牛。截至2022年1月1日,瑞士农场拥有152.5万 头牛,猪137.4万头,家禽1312.6万头。

第二产业

瑞士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其主要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化工、医药、高档钟表、食品加工产业。

其中,机械、电子和金属业是瑞士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增加值约占GDP的7%。同时还是瑞士第二大出口行业,约80%的产品用于出口,主要包括机械、精密器械、金属、电子电气和交通工具。2021年,瑞士机械、电子和金属业出口额为632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4.1%,占瑞士出口总额的24.3%。

医药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产品多达3万余种,其中特种化工产品所占比重超过90%,是瑞士医药化工业的命脉和出口盈利的主要来源。主要产品大类包括医药和诊断技术、精细化工产品、维他命、香料香精、植保产品、兽药、工业用特种化工产品、染料和涂料等。2021年,医药化工业出口额为1309亿瑞郎,占出口总额的50.4%。

钟表业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产品以腕表为主,另有座钟和摆钟等。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2021年钟表业出口223亿瑞士法郎,占出口总额的8.6%。

食品加工业是瑞士最早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奶制品、咖啡、巧克力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度较高,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消费。2021年,瑞士食品和嗜好品出口额为94.7亿瑞郎,占出口总额的3.6%。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雀巢公司总部位于瑞士沃韦。

第三产业

金融业是瑞士的重要经济部门之一,瑞士被誉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业务领导者。2021年全国共有银行239家。最大的城市苏黎世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交易市场。2021年,瑞士金融业增加值为669亿瑞郎,占GDP比重为9%,其中金融服务业和保险业分别占4.9%和4.1%。全职从业人员达21万人。

旅游业是瑞士最大的服务出口行业,是仅次于机械制造和化工医药的第三大创汇行业,对GDP的贡献率约为3%。涵盖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和交通等产业。自2017年以来,瑞士旅游业发展呈上升趋势。2021年,旅客酒店总过夜数为2960万人次,同比增长25%,但与疫情前还有较大差距。

此外,外贸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的70%-90%外销,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中国。2021年,瑞士对外直接投资减少1110亿瑞士法郎,海外投资存量约1.4万亿瑞郎;外国在瑞士直接投资减少1430亿瑞郎,投资存量约1万亿瑞郎。2022年,瑞士对外援助支出42.7亿瑞郎。

经济特区

瑞士国家创新园是由联邦及各州政府、科学界及私营机构共同管理的重点公私合作项目,以“瑞士创新”作为统一品牌形象,目前设有六个主要园区,分别是巴塞尔市园区、比尔比恩园区、Innovaare园区、东部园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西部园区和苏黎世园区,另有几个较小的园区挂靠于这六个主要园区。

Yverdon科技园区(Y-PARC Swiss Technopole):私人企业出资75%、政府出资 25%,1988年起营运,总面积52公顷。拥有200多家公司和13万平方米的工作空间,是瑞士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科技园区。

小型科技园区(TechnoPole Sierre SA):私人企业经营,Sierre地方政府参与股份,并由联邦政府资助。1989年起营运,占地8000平方米。瑞士第一个信息和通信技术园区,包括约70家公司、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

Ecublens科技园区(Wissenschaftlicher Park in Ecublens):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提供土地,由一私人基金会出资营建,1992年完工,第一期占地3.1万平方米。目前拥有超过150家初创公司、26家大公司和大约20家服务提供商

苏黎世科技园区(Technopark Zürich):由私人企业Sulzer/Escher Wyss基金会提供研究及商业用地,1993年正式营运。位于苏黎世近郊的工业区内,占地7.6万平方米。约260家高科技公司、服务提供商、研究机构和大学在苏黎世科技园工作,员工约2800人。

Bern-Bumpliz科技园区(Technopark Bern-Bumpliz):是由伯尔尼州政府资助的民间企划案,1992年开始营运,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重要企业

在瑞士,除ABB、雀巢公司诺华集团、苏尔寿等著名大公司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注:资料来源

社会

教育

瑞士没有联邦教育部,教育事业由各州管理,由各州教育部长组成瑞士州教育部委员会(简称EDK)。2019年,联邦投入教育的公共财政开支为400亿瑞士法郎(简称瑞郎),占公共开支总额的17.4%,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5%。此外,企业界每年为职业教育投入28亿瑞郎。

全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小学8年和初中3年免费。2021/2022年度,瑞士义务教育学生约98.8万人;各类高校在校生总数为27.66万名。在瑞士25-64岁的人口中,44%的人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瑞士现有各类学校1.1万所。其中,有30多所高等院校。瑞士的高校综合全面,包括综合性大学、联邦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师范类大学。拥有公立大学12所,包括直属瑞士联邦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以及10所州立大学。

资料来源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苏黎世)排名第9;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并列第16名;苏黎世大学并列第83名。2023年泰晤士大学排名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并列第11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位列第41名;苏黎世大学并列第82名。在2022-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位列第29名,苏黎世大学并列第67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位列第69名。根据2023年QS排名,世界上最好的十所酒店学校中有7所位于瑞士;在商业和管理研究方面,圣加仑大学(HSG)排名位居世界第39位,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开放项目中位居全球第一;位于日内瓦的国际与发展研究院是欧洲大陆最古老的国际与发展研究生院。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

EPFL位于瑞士法语区,是洛桑的一所研究机构和大学,专门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其历史可追溯到1853年一所私立学校的建立,当时只有11名学生;现代的EPFL是直属瑞士联邦两所理工学院之一。作为其研究和教学活动的一部分,EPFL是仅有的拥有核反应堆、聚变反应堆、基因/Q超级计算机和P3生物危害设施的大学之一。EPFL校园位于日内瓦湖畔,由65栋建筑组成,占地136英亩。校内设有银行、酒吧、博洛博物馆和阿基佐姆(Archizoom)博物馆等。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

ETH Zurich,在英语中被称为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位于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成立于1855年,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大学之一。有16个系提供学术教育,并进行从工程、建筑到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本科教学主要语言是德语,而大多数硕士和博士课程都是英语。著名校友包括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位菲尔兹奖章获得者、两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和1位图灵奖获得者,其中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

苏黎世大学成立于1833年,是瑞士最大的大学,提供法律、信息学、牙科医学、兽医学、心理学等13个学士,商业与经济、社会科学、人体医学、神经经济学等30个硕士学位和13个博士学位。其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2018年位列世界第73位,2017年QS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全球前150名大学,解剖学生理学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名列第20位,牙科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排名第29位。

圣加仑大学(HSG)

圣加仑大学成立于1898年,是欧洲领先的商业大学之一,国际化、实用性和综合性一直是该校教育的特色。其在工商管理、经济、法律、社会科学和国际事务领域培养了8800多名学生。英国《金融时报》在其2019年欧洲商学院排名中承认圣加仑大学是欧洲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将其提升至第4位。HSG也是瑞士和德语区领先的商学院。

医疗

瑞士公共卫生系统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卫生部门,二是各类医疗机构。瑞士法律规定,医疗保险是每个瑞士居民必须拥有的保险,涵盖了疾病、生育和事故发生时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分基本险和附加险两部分。2020年瑞士用于医疗健康方面的支出达833亿瑞士法郎,占GDP的11.8%,每月人均医疗健康支出804瑞郎。其中,家庭为医疗支出提供21.6%的资金,强制性健康保险费覆盖37.9%,政府对医疗支出的贡献为21.8%。

2020年,瑞士人民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为83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瑞士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分别较2019年减少0.9和0.5年,为81.0岁和85.1岁。202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2.7‰,婴儿死亡率为3.38‰,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为3.83‰。

媒体

瑞士没有主管新闻媒体的专门机构,主要由私营公司管理运作,主要机构为半官方新闻机构——瑞士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集团(SRG)。

报刊媒体

有1个通讯社,即瑞士通讯社。全国有报纸约80种,影响较大的是德语报纸《新苏黎世报》《每日导报》和《一瞥报》。瑞士荣格集团(Ringier AG)是瑞士最大的综合性媒体集团,创立于1833年,总部在苏黎世。

广播电视媒体

瑞士各语区均有各自语言的广播电视。瑞士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集团(SRG):总部设在伯尔尼,1997年开播,享有联邦广播特许权,负责用四种官方语言制作和播送广播和电视节目。瑞士国际广播电台:用官方语言和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制作节目,通过无线电短波、卫星向国外传送。

科技

瑞士是世界公认的国际科研中心,政府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是瑞士在基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资助机构,每年为超过5,800个项目提供支持;瑞士科技创新署(Innosuisse)是负责推动创新的联邦机构,以“把科学推向市场”为宗旨,其在2019年向485个项目提供了共计2.12亿瑞士法郎的联邦资金作为支持。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排行榜,瑞士连续12年排名第一。其中,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新投入/产出表现创新指标排名第一,制度、 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和创意产出等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专利局(EPO)发布的2020年专利申请数量排名中,瑞士平均每百万居民申请的专利数量达965.9项,排名第一;在瑞士登记的专利申请总数为8112项;其中,ABB集团2020年的专利申请量为678项,位列瑞士企业之首。

瑞士重要的科研机构有保罗·谢尔研究所(PSI)、联邦森林、雪与景观研究所(WSL)、联邦材料测试与开发研究所 (EMPA)和联邦供水、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研究所(EAWAG)。许多前瞻性的国际科研项目都花落瑞士,包括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人类脑计划”。 截至2023年,瑞士拥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6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总共有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瑞士学习或工作过。

保罗·谢尔研究所(The Paul Scherrer Institute, PSI)

保罗·谢尔研究所是瑞士最大的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研究所,位于阿尔高州,位于阿尔河两岸的维利根和维伦林根市辖区。其在未来技术、能源和气候、健康创新和自然基础等四个主要领域进行前沿研究。此外,还开发、建造和运营复杂的大型研究设施,每年都有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此进行实验。PSI雇有2200名员工,年度预算约4.2亿瑞士法郎,主要由瑞士联邦提供资金。PSI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及研究所联合体(ETH Domain)的一部分,其他成员包括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以及联邦水产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和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54年,位于日内瓦附近的法瑞边境。它是欧洲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目前拥有23个成员国。CERN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粒子物理学。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用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科学仪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来研究物质的基本成分,即基本粒子。其使用的仪器是专门建造的粒子加速器探测器,加速器在粒子束相互碰撞或与静止目标碰撞之前将粒子束提升到高能,而探测器则观察并记录这些碰撞的结果。

文化事业

据2001年的统计,瑞士共有962座博物馆,另有700多座美术博物馆,约有6000余座图书馆,20余座较大的剧院。洛桑因是国际奥委会总部奥林匹克博物馆的所在地而被称为 “奥林匹克之都”,卢塞恩也是一个博物馆城。

瑞士国家博物馆

位于苏黎世。为了纪念首部联邦宪法诞生50周年,古斯塔夫·金于1898年创建了瑞士国家博物馆,位于火车总站与Platzspitz公园之间。整座博物馆拥有超过50个展厅,其中的重点是瑞士在中世纪及近代早期的历史藏品。在馆内超过85万件展品中,包含了古代和近代的手工艺品、兵器、军服、货币、印章、药品、书画等不同类型的收藏。

伯尔尼历史博物馆

作为瑞士第二大历史博物馆,其普通历史收藏展包含了近50万件展品。展出了史前时代至今伯尔尼乃至瑞士最重要的历史收藏和遗迹,此外还有来自亚洲和埃及的永久展出藏品,展品包括Königsfeld折画、Grächwil青铜水罐,以及一系列珍贵的古币收藏等。其中的爱因斯坦博物馆,在约1000平方米的面积上展示了物理学家的生活,有大约550件原始物品和复制品,70部电影和众多动画。

奥林匹克博物馆

是世界上第一座奥林匹克博物馆。位于瑞士洛桑市乌希湖畔的奥林匹克公园内,于1993年6月23日建成开放,并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萨马兰奇为博物馆剪彩。奥林匹克博物馆常设展区面积为3000平方米,共展出历届奥运会金牌、火炬等珍贵藏品1500余件。

体育

登山、滑雪、划船、舢板等活动,是瑞士特有的体育项目。瑞士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的十强国家之一,在奥运会上也位列世界上前25强。现代奥运会举办至今,瑞士选手在夏季奥运项目上共夺得205枚奖牌,在冬季奥运项目上共夺得153枚奖牌。在冰雪运动以及体操、网球、射击、马术、摔跤和赛艇等项目上都曾获得世界金牌。其中,高山滑雪是瑞士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量最多的项目,共计夺得了66枚奖牌;其次是体操,共赢得49枚奖牌。

瑞士共有3.2万座体育运动设施,980座健身馆;还建有超过2400条缆车道,其中51%是滑雪缆车道。瑞士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莫过于足球,每个周末全国各地都要举行总共大约一万场足球比赛。瑞士有1300多个足球协会,共有超过27万名持有证书的足球运动员(其中女性占9%,青少年占63%)。同时,还有超过850支冰球队,每年共进行将近1.1万场比赛。马拉松是全瑞士盛行的运动,每年有500多次竞赛在瑞士境内举行。而且,几乎每个村庄都成立有射击俱乐部,规定射击比赛的日期。得益于此,瑞士运动员多次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创造世界纪录。此外,瑞士的传统运动项目,如瑞士摔跤(也叫“揪大裤衩”)是深受瑞士人喜爱的一种自由式摔跤;“霍努森”像是棒球和高尔夫的结合体;掷“温史普”石,是比赛投掷一块巨石。

在瑞士,有40多个国际性的体育协会和体育组织的总部,其中大部分位于沃州。2015年7月31日,洛桑获得2020年青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2008年,瑞士与奥地利联合主办了欧洲足球锦标赛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总部设在苏黎世,瑞士瓦莱州人约瑟夫·塞普·布拉特曾连任4届国际足联主席。国际网坛名将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是最具国际盛誉的瑞士运动员,先后赢得了20个网球大满贯冠军和103个巡回赛冠军,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在国际游泳比赛中,瑞士男子游泳运动员达贡的200米蛙泳、哈尔萨的100米自由泳都曾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田径赛场上,男子铅球运动员维尔纳·亨特于1986年以21.72米创造了当时世界室内最好成绩,获得欧洲锦标赛冠军。长跑选手斯·吕费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胜。

环保

瑞士联邦环保、交通、邮电和能源部(UVEK)是负责环保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为确保瑞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该部门下设7个联邦署,其中联邦环境署负责环保管理工作。瑞士联邦政府对二氧化碳的制造、提取和燃料进口征收碳排放税。联邦环境局负责评估与气候保护有关的问题。

瑞士对土地保护、空气保护、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防辐射、有机农场等领域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1971年《宪法》第24条规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是国家义务,1998年12月新修订的《宪法》第三部分第42章“环境保护与领土整治”(第73条至第80条),表达了联邦政府和民众保护环境的决心和任务。此外,瑞士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补充法律,《自然和乡村风景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保护法》等。在违法惩罚方面,《水保护法》规定了相当严厉的具体惩罚措施,有7种违法行为可处以长达6个月监禁或罚款。根据2022年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瑞士的苏黎世日内瓦分别名列第3和第6位。

治安

瑞士治安状况总体较好,不存在反政府武装组织。1997 年出台《枪支法》,对购买、持有、转让和经营枪支弹药均作出了严格的限制。2019 年5月枪支管理法修订案,对半自动武器的购买许可进行了硬性规定,但突击步枪依然可以在服完兵役后直接购买。

2021年,瑞士对9.74万名成人进行了定罪,同比下降1%。同年,警方记录了3.12万起盗窃案,同比下降5%。2020年警方首次通报数字犯罪案件数量,2021年为3.04万起,同比增加24%,其中88%与“网络经济犯罪”有关。随着瑞士加入申根协定,在主要旅游城市、热门景点、机场、火车站等场所,盗抢类案件呈高发态势。

工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瑞士的直接民主制度,使工会在稳定社会安全系统(包括健康、事故和失业保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种利益组织,包括工会都被邀请参与新政策的讨论,这些组织还可以提出倡议,由全国人民进行投票表决。每个员工都有权利决定是否加入工会。大约25%的瑞士雇员属于某个工会。

瑞士主要工会组织有:瑞士工会联盟:是一个伞状组织,由16个工业和建筑工业的工会组成,是瑞士最大的雇员组织;瑞士工人组织:由13个成员组织组成。除上述两个工会组织之外,还有负责其他独立的工人组织,如教师和办公室文员。此外,瑞士还有约700个非政府组织(NGO)。

同性婚姻

自2007年以来,瑞士的同性伴侣可以建立民事伙伴关系,但不允许结婚。自2022年7月1日起,瑞士承认并允许同性婚姻。从此,同性伴侣可以在瑞士举行婚礼,但不再允许建立民事伙伴关系。公民的伙伴关系和婚姻关系之间的法律差异主要涉及入籍、收养和生殖医学领域。其中,简化入籍、收养权和获得生殖医学的权利只对已婚夫妇开放。

交通

概述

瑞士是内陆国家,国内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当地居民乘坐火车频繁,被誉为“铁路冠军”。因受国土面积和地形限制,对高速铁路需求较小,仅有一条短途路线有200千米/小时的列车。此外,瑞士也有航空、航运和管道运输,建有14个民用机场,包含苏黎世机场日内瓦国际机场巴塞尔市机场3个国际机场。

公路

2021年,瑞士公路总长8.41万千米,分国道、州道、镇道。其中,国道长2254千米(含高速公路1544千米),为公路交通主干,高速公路占国道总里程的68.5%、占公路总里程1.8%。运营中的公路公共交通网络总长2.12万千米。2020年,公路客运量886亿人千米,货运168.8亿吨千米。2020年,全国共有机动车约660万辆,其中汽车约470万辆。

此外,瑞士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和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圣哥达基线隧道,总长17千米,连接德国意大利

铁路

据2020年数据,瑞士铁路总长5317千米,全部电气化,铁路密度居世界前列,全国共1672个火车站。瑞士铁路网的运载率位居欧洲之首, 且火车非常准时。瑞士人乘坐火车频繁,被誉为“铁路冠军”,人均每年乘坐火车70余次。平均每名居民每年搭乘火车出行2400千米。2020年,全国运输乘客133亿人千米,货物99.2亿吨千米。

为打通南北向的客运和货运交通,瑞士建有多条穿过阿尔卑斯山脉的铁路和公路隧道,主要依靠铁路完成货物运输。其中,穿越阿尔卑斯山新铁路线(NEAT)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建设工程之一,包括穿过勒琴山(Lötschberg)、圣哥达(Gotthard)和车奈利(Ceneri)的三条隧道,分别于2007年、2016年和2019年相继通车。圣哥达基线隧道长57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另外,因国土面积不大、且多山地,瑞士对高速铁路的需求并不大,除Mattstetten-Rothrist(位于伯尔尼奥尔滕之间)短途路线有200千米/小时的列车以外, 没有其他高铁线路。全国唯一的地铁位于洛桑,包括M1(轻轨铁路)和M2(地下铁)两条线路,沿线共30 个站点,第三条线路M3正在规划中。在瑞士,只有苏黎世拥有严格意义上的“城铁” (S-Bahn),其他城市的城铁则主要是停靠所有站点的区域火车。全瑞士共建有327千米有轨列车线路。

航空

瑞士有3座国际机场(苏黎世、日内瓦和巴塞尔)、11座地区性机场、49座小机场和24座直升机场。其中,民用机场包括3个国际机场和11个地方机场。三大国际机场中,苏黎世机场欧洲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日内瓦国际机场和巴塞尔机场均位于边境地区。客运方面,瑞士拥有飞往45个国家(地区)的一百余条航线,有飞机91架;同时,还拥有连接80多个国家(地区)的130多条货运航线。瑞士航空公司公司航线总长度约为55.17千米。瑞士最大的六座机场每年总客流量将近5800万人次。平均每名瑞士人每年乘飞机出行大约5.5次,每人年均飞行距离为9000千米。4/5的航空旅行都为休闲出行。飞行距离占每年出行总距离的三分之一强。2021年,瑞士空运渠道运送旅客1967万人次,运送货物量33.2万吨。2022年,民航总客运量4360万人次。

2005年3月,瑞士航空被德国汉莎航空收购,改称瑞士国际航空。

航运

瑞士是内陆国家,开放的水路航线有514千米。其中,发源于瑞士的莱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路之一。巴塞尔内河港是瑞士的重要进出口枢纽,通过该航道向德、法等其他欧洲国家运输货物。据2020年数据,瑞士有121艘内河货轮、50艘莱茵河货轮和18艘远洋货轮。2020年,在巴塞尔莱茵河港口共装卸510万吨货物,约占瑞士所有进出口的9%,最重要的货物是原油和石油产品,以及石头、泥土和建筑材料。在客运方面,水运交通几乎只用于观光旅游和游客运输。2020年,瑞士拥有公共客轮140艘,瑞士水道每年的客运量约为1300万人。2021年,全国有私人船9.8万艘。

管道运输

瑞士建有输油管道约200千米,天然气管道约2300千米。

文化

饮食

面包、奶酪、香肠、葡萄酒蛋糕和巧克力,在瑞士都有着长达数百年的悠久传统。瑞士有700多个奶酪品种,人均每年食用量达20多千克。瑞士人均巧克力消费量高居全球之首,平均每人每年食用巧克力超过11千克。当地有200多种面包,其中德语区主食黑面包,而法语区和提契诺州偏爱白面包,人们在星期天常吃一种名为“辫子面包”的黄油面包。瑞士的香肠和风干肉亦种类丰富,且各具特色。如出自瑞士西部的日内瓦孜然茴香香肠、沃州粗红肠(Saucisson)和汝拉奶油血肠;产自瑞士东部的圣加仑煎香肠;格劳宾登州风干牛肉是瑞士东南地区特产;南部的提契诺州则出产加入肝肉的摩泰台拉香肠(Mortadella)。思华力肠(Cervelat)被誉为瑞士的“国民香肠”,年产量1.6亿根。在瑞士,二线名人也被称为“思华力香肠名人”。

咖啡是瑞士最普遍的饮料,饮用咖啡是瑞士人离不开的生活习惯。同时,瑞士也是世界上人均饮酒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葡萄酒品质优良,还盛产甜美但乙醇成分相当高的果酒。境内种植有约250个品种的葡萄,其中约80种为当地特有。最重要的葡萄产区为瓦莱州,拥有50余个葡萄品种。此外,还有被称作“绿色仙女”的苦艾酒,这种烈性酒由多种植物烧制而成,最初是作为药用。

瑞士有400种特产被正式认定为瑞士的美食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格律耶尔(Greyerzer)奶酪、孜然茴香肉肠(longeole 腊肠)和叫作巴塞尔市姜饼(Basler Läckerli)的曲奇。许多以前仅限于某一地区的美食,如黄金土豆饼(Rösti,吕斯蒂)、奶酪火锅(Fondue)或烤奶酪(Raclette)等现已传遍全国,瑞士什锦麦片(Birchermüsli)更是风靡世界。

奶酪火锅(Fondue)

奶酪火锅“Fondue”的名称来自法语,意思是“融化”。奶酪火锅的做法和使用的奶酪种类十分多样。人们通常用擦成粗末的格律耶尔(Greyerzer)、瓦什酣(Vacherin)或阿彭策尔(Appenzeller)奶酪制作奶酪火锅。在加热融化奶酪时要加入白葡萄酒。吃的时候,用一支长叉子叉上一小块面包,放到装着热奶酪的专用敞口锅里蘸满奶酪,即可享用。锅底下用点燃的固体酒精保温,火苗大小可以调节,使奶酪保持流体状态。由于奶酪火锅较难消化,吃的时候一般喝白葡萄酒或热茶,也可以喝一点樱桃烈酒。如果有人用面包块搅动奶酪的时候,面包块从叉子上脱落、找不到了,那么同桌的人都可以惩罚他。不过,即使真的惩罚,一般也不会太重,且没有固定的罚规。所以,有时在夜里会有人被迫光脚在雪地里奔跑。

黄金土豆饼——吕斯蒂(Rosti)

“吕斯蒂”在瑞士是堪称“国菜”的一种传统食品,德文意思为“奶酪烤土豆泥”。这是一种煎阳芋丝饼,菜饭两宜。做时先将土豆煮熟、剥皮,擦成粗丝后放到平底锅里用黄油煎成饼状。如作为主菜,可根据个人喜好用各种食料佐味:煎蛋、奶酪、蔬菜、蘑菇或肉均可;作为主食,吕斯蒂是香肠、带汤汁的煎肉片、鱼和其他无数菜品的绝佳搭档。各地做法不一,如吕斯蒂的发源地苏黎世,直接用生土豆擦丝油煎;伯尔尼则会加入奶酪、洋葱和培根。这道美食起源于瑞士人过去的生活方式,由于瑞士从前是一个较贫穷的农业国,人们非常节俭,对饭后剩余的食物也不浪费,便以吃剩的土豆为原料做成了吕斯蒂。现在,吕斯蒂已成为瑞士最著名的国民美食之一。

烤奶酪(Raclette)

烤奶酪是典型的瓦莱州特色菜。当地人将形如车轮的整块奶酪切成两半,把切开的奶酪表面加热,然后把融化成流体的奶酪刮到盘子里。更简单的做法是把奶酪切成小片,用专用的烤奶酪炉加热融化。瑞士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种烤奶酪炉。吃烤奶酪的时候,佐以土豆、酸黄瓜和酸洋葱头。这道菜一般搭配白葡萄酒,尤其是芬丹(Fendant)。

瑞士什锦麦片(Birchermüsli)

瑞士什锦麦片经常简称为“木斯里”(Müesli),既可当早餐,也可当加餐。它的主要成分是谷物片(或麦片)、水果碎块和牛奶。此外还可加入蜂蜜、酸奶和坚果等,做成变化无穷的各种美味。由瑞士医生马克斯·比尔希尔-贝纳(Max Bircher-Benner)在20世纪初发明,最初只是一种生食的苹果营养餐,作为易消化的晚餐提供给疗养院的病人食用。如今,瑞士什锦麦片已成为西式早餐文化中颇受欢迎的一道餐食,尤其受到体育运动者的钟爱,将它视为补充营养的美味。

艾门塔尔干酪(Emmentaler)

瑞士著名的奶酪叫艾门塔尔(Emmentaler),因其产地而得名。瑞士奶酪种类繁多,有各种硬奶酪、软奶酪、鲜奶酪、高山奶酪、农家奶酪和刨奶酪。其中,在国外最受欢迎的瑞士奶酪莫过于艾门塔尔大孔奶酪,它经常被直接称作“瑞士奶酪”,以布满大孔为特征。瑞士人最钟爱的奶酪品种则是格律耶尔。

习俗

节日

瑞士的节日名目繁多,有联邦的节日、各州的节日、市镇一级的节日,还有宗教节日、传统文化节日、音乐节日等,总数有上百个,充分体现了瑞士文化的多元性。作为一个联邦国家,瑞士仅少数几个公众假期全国大体一致,主要有元旦(1月1日)、圣诞节(12月25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2天)和“升天节”(复活节后40天)。而“复活节星期一”和“圣灵降临节”在有些州也被定为假日。

此外,瑞士各地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节日,比如驱鬼节(1月13日)、雪橇节(1月中旬)、驱鬼节(2月下旬)、赶雪节(3月1日)、狂欢节(复活节之前)、受难节(复活节之前)、迎春节(复活节后第一个星期天)、露天议会(4~5月)、升天节(复活节后40天)、放牧节(6月)、阿尔班节(6月最后一个星期日)、约德尔节、赛马节(8月第二个星期日)、投石节(9月)、摔跤节(9月)、斗牛节(9月)、葡萄节(9~10月)、放牧节(9~10月)、洋葱节(11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圣尼古拉节(12月)和攻城节(12月12日之前的星期天)等。

国庆节:一般认为1291年8月1日是“老三州”签订“永久同盟”条约的日子,因此8月1日被看作瑞士联邦成立日。这一天的公休方式因地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洋葱节:传说洋葱节源于1405年伯尔尼的一场大火。邻近居民主动前来支损失慘重的伯尔尼居民重新家园,伯尔尼居民为表达感激之情,特许邻近居民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一来此举办一天集市。这一集市活动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由于集市出售的菜蔬大部分为洋葱头,于是“洋葱集市”便美名远场,逐渐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洋葱节”了。

服饰

瑞士人崇尚淳朴、自然,服饰有简洁随意的特点。日常生活中,T恤衫、牛仔裤、夹克衫、长裤和衬衫等休闲装比较常见,而政府官员、公司职员和中老年人的衣着比较正规,常以笔挺的西装、套装、套裙甚至名贵的裘皮大衣示人。在一些正式场合,男士一般穿西装、打领带,或者穿燕尾服、系蝴蝶结,白天着装深浅都可以,但晚上要着深色服装。女士参加正式活动需着晚礼服或套装,并需化妆。平常瑞士人的衣着颜色以暗淡素雅的中间色为主,很难看到艳丽的颜色,但运动服饰却经常选择亮丽色彩,如登山服、滑雪装等。

瑞士的民族服装色彩艳丽,上衣的袖口、领子和腰带上点缀着繁复的图案。男士以长衣长裤为主(也有穿瘦腿马裤),配以绣花马甲。在农牧区,男子腰带上装饰着最具有瑞士特色的阿尔卑斯山花和奶牛等图案。女子一般身着镶有花边,配有刺绣、挑花和饰带的短上衣和中长裙,胸前或腰下围系不同花色的围裙,常配以白色长袜和风情万种、千姿百态的帽子。瑞士人平时基本上不穿戴民族服饰,只有在重大民族节日、传统表演或喜庆日子,才会穿戴传统服饰进行庆祝或表演。

礼仪

仪态礼仪:瑞士人不喜欢随意触碰他人的身体,一旦碰到他人的身体,马上就会说对不起。有礼让妇女和老人的习惯,即使彼此都是男性,也会给有急事的人让路。喜欢安静,在房内行走总是尽可能避免发出过大响声。

相见礼仪:瑞士人习惯行握手礼,握手时两眼注视对方。亲朋好友见面,有时也施拥抱礼,女子则施吻面礼。对于陌生人,总是彬彬有礼,乐于助人,无论你是问路还是寻人,都有人热情地为你指点。

商务礼仪:在瑞士进行商业会晤最好事先安排,并要严守约会时间。受邀请到瑞士人家中做客,通常送的礼物是鲜花、巧克力或葡萄酒,但不要送红玫瑰

交际礼仪:瑞士的交际礼仪是现代西方国家通行的一套习俗,彼此尊重,自然大方。人们经常将“你好”“对不起”“谢谢”挂在嘴边,赴约时遵守时间,不随意打听别人的私事,不轻易谈论与钱、收入有关的事情,也不在背后随意谈论别人,否则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婚丧习俗

受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和传统习俗的影响,以前青年男女一般都是在同祖、同宗、同等的阶层中寻找伴侣,在婚姻问题上寻求门当户对、志趣相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瑞士人打破了原有传统观念,门当户对已经不再是婚姻的主要条件。现代瑞士人的婚礼分为世俗婚礼和教堂婚礼两种。世俗婚礼是男女双方在市镇政府登记后即成为合法夫妻,参加婚礼的有证婚人和亲朋好友。教堂婚礼是指在市镇有关部门登记后,在教堂举行婚礼。

瑞士人去世后的告别仪式一般在教堂举行。死者的灵柩摆放在祭坛前,牧师主持丧礼,首先介绍死者生平,然后颂扬死者生前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并为其祝福。仪式完毕,由负责丧礼的礼仪公司的工作人员将灵柩抬进铺满鲜花的灵车中,参加丧礼仪式的亲朋好友上前对死者亲属行礼,表示悼念之情并希望亲属节哀。最后,人们随灵车到墓地为死者送行。

禁忌及易引发误解的习俗

瑞士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其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或灾祸。忌讳打听他们的年龄、工资及家庭状况,认为这是个人的私事。在餐厅就餐时,不愿听到餐具相互碰撞的响声和咀嚼食物的声音。

此外,还有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或被忽视的习俗。如,收到邀请,能否出席要回复,临时不到或忘了出席都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习惯按时赴约,如晚到十分钟以上,须打个电话;如早到,一 般开车转一小圈或在附近散散步,以便如时赴约。不要把约会安排在7月份和8月份的度假期间。交谈中恰当的话题有体育运动、对瑞士的观感、旅游等,应回避有关减肥和节食(特别是在用餐时间)的话题以及个人年龄、职业、家庭或私人生活等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士先后有沃韦酿酒师节、巴塞尔市狂欢节、钟表机械和艺术机械技艺等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建筑

在瑞士,除了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洛桑等大中城市的新区有些高层建筑外,老城和郊外基本以传统民居“夏莱”和四五层的建筑为主。为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在风景区和旅游地,法律禁止兴建高层建筑。

瑞士各州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夏莱,在许多州还可以看到整个的夏莱村落。夏莱原是阿尔卑斯山区的牧民在山上放牧时用原木或山石搭建的一种遮风避雨的小房子,房顶呈人字形,这样可以减缓积雪对房屋的压力。夏莱内设施简陋,面积不大,有的夏莱设置阁楼存放杂物。

国家象征

国旗

瑞士国旗是红色的底,中央有一个白色的十字,于1840年确定下来。十字表明瑞士是一个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至于红色的底色,按照瑞士人的解释,象征着瑞士人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热情。另一解释是:十字象征古代国王出征时佩戴的徽记,红底则象征“血战到底”。全球除梵蒂冈外,只有瑞士的国旗是正方形。采用该形状,是由于当时的战徽通常都是正方形。1848年,红底白十字旗帜最终确定为国旗,并写入宪法。

瑞士国旗与国际红十字会的图案一致而颜色相反,两者颇有渊源。据说最早的民间性质的人道主义救助组织就是在瑞士出现的,该组织因旗帜图案与国旗一样,于是就使用了瑞士国旗,但是将颜色调换,后来发展出了国际红十字会的标志。

国徽

瑞士国徽是一枚绘有红底白十字国旗图案的盾徽,其图案和颜色与国旗相同。

国歌

瑞士当前的国歌是1841年创作的《瑞士颂》,由苏黎世人莱昂哈德·魏德默尔(Leonard Widmer)填词,原籍乌里的僧侣兼作曲家阿尔贝里克·茨维斯希( Alberik Zwyssig)作曲。1961年,联邦委员会宣布,暂时在军事和外交活动中使用《瑞士颂》作为新国歌。1981年,联邦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最终确定《瑞士颂》成为瑞士新的正式国歌。国歌的歌词拥有全部四种国家语言版本。

国花

瑞士的国花为火绒草,又叫高山火绒草、雪绒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草场,叶子很窄,叶面覆盖一层浓密的白色绒毛,有一种淡雅的清香,高度可以达到20厘米。瑞士人认为火绒草迎霜傲雪、不畏严寒、不求奢华,是瑞士人的精神象征。

艺术

文学

瑞士分26个州和半州,居民讲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列托﹣罗曼什语4种语言。由于当地独特的语言环境,难以用统一的文学主题、文学体系或发展趋势来描述瑞士文学,只能按照不同语种划分。每年5月,来自各个语区的作家汇集在索洛图恩,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瑞士有两个全国性的作家协会,一个设在苏黎世,另一个设在泰格维林。

瑞士德语文学

瑞士德语发端于公元十世纪,圣加仑修道院是日耳曼文学的主要发源地。修道院的神职人员将许多拉丁语著作译成德语,被视为德语文学的开山之作。在罗马帝国走向衰亡时,真正"海尔维第"意义上的文学才得以发展,主要内容是歌颂人民创造历史,歌颂英雄人物。15世纪末的勃艮第战争,唤醒了瑞士的民族意识,建立统一的联邦成为瑞士人的头等大事,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也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17世纪时,在弗里堡教书的一位神甫写出了八部戏剧。

19世纪的瑞士德语文学产生了三位现实主义大师,分别是海伦·凯勒、迈尔和戈特黑尔夫。20世纪上半叶,迈因拉德·英格林( Meinrad Inglin ,1893-1971)被称为是"20世纪瑞士的散文大师",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瑞士的镜子》,展现了瑞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历史画卷。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初,瑞士逐渐形成了一个女作家群体,代表人物有瓦尔特(Silja Walter)、威尔克(Getrud Wilker)、斯特凡(Verena Stefan)、迈兰(Elisabeth Meylan)等。

瑞士法语文学

16世纪宗教改革之时,约翰·加尔文发表了许多有关宗教信仰问题的文章。他的教理书、他的圣经评注都充满了神权思想,把非宗教的文学和艺术都看成是次要的。卢梭用诗歌的表现形式进行社会分析,他的论平等、论社会不平等根源、论个性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产生极大影响,对当今的瑞士文化或世界文学仍然具有影响力。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相会》,代表了不同语区相互开放和交流的意愿和要求。保持和维护本土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时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成为20世纪瑞士法语区文学发展的主流和特点。

瑞士法语文学的共同特征是偏好思想探索,倾向道德说教,崇尚个人主义,擅长内心矛盾分析,沃州诗人古斯塔夫·鲁德(Gustave Roud)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当代诗人菲利普·雅科泰(Philippe Jaccottet)的作品也属于这一流派。尽管同属法语文学,法语区分为6个州,各自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存在差异,又分别信仰新教和天主教,因而瑞士法语文学是一个带有各个法语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混合形体。

瑞士意大利语文学

弗朗西斯卡·谢(Francesco Chiesa)是20世纪瑞士意大利语文学界的主要人物。1943年,费利斯·菲利皮尼(Felice Filippini)获卢加诺奖。后来,乔治·奥莱利(Giorgio Orelli)也获此奖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新作家涌现出来,有普利尼奥·马丁尼(Plinio Martini)、阿那·费尔德尔(Anna Felder)、乔瓦尼·奥雷利(Giovanni Orelli)、阿尔贝托·内西(Alberto Nessi)。意大利语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日渐增加。

瑞士列托﹣罗曼什语文学

瑞士罗曼什语的知名作家有安德烈亚·贝祖拉(Andrea Bezzola)、佩德·朗塞(PeiderLansel)、贾舍·卡斯帕穆(Giachen Caspar Muoth)、莫吕·卡尔诺(Maurus Carnot)、莱扎·乌费尔(Leza Uffer)、阿蒙·普朗塔(Armon Planta)、克拉·比尔特(ClaBiert)。20世纪的罗曼什语文学领域,有作家和诗人容·塞马德尼(Jon Semadeni)、蒂斯塔·穆尔克(Tista Murk)、吉翁·德普拉兹(Gion Deplazes)、托尼·哈尔特(Toni Halter)。

戏剧

瑞士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是宗教宣传剧,后来发展到贵族戏剧,到19世纪末,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很快就发展成为广大群众都看得到的大众戏剧。"汝拉剧团"成立于1908年,至今活跃在洛桑地区,为当地群众表演贴近生活的各种剧目。

而在瑞士的法语地区,自18世纪以来,为了赞美劳动和庆祝葡萄的收获,每隔25年都要在韦维市举行一次"葡萄种植节"活动。每当节日来临,成千上万的人身着民族服装,手握各种劳动工具,围着用鲜花装扮的造型各异的彩车,行进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这种盛装游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舞台剧。

巴塞尔市伯尔尼苏黎世日内瓦这四个城市都有大剧院,其知名度不限于瑞士境内。这些剧院的再度辉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有些著名的德国戏剧作家为了躲避纳粹统治而逃亡瑞士,给瑞士戏剧界带来新的生机。这一时期,瑞士戏剧界非常活跃,剧作家及作品有: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及其作品《立此存照》《盲人》和《罗慕洛皇帝》;德国戏剧作家贝尔托·布莱希特及其作品《大胆妈妈》;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及其作品《圣·克鲁兹》和《他们不再唱了》;意大利逃亡小说家伊尼亚齐奥·西洛内及其作品《雪地下的种子》。

电影

瑞士的电影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题材的电影;另一种是文化题材的电影。这种差别是由瑞士独特的两大主要语言文化区所造成。以苏黎世为中心的德语区,主要拍摄以科技资料为主的纪录片;以日内瓦洛桑为中心的法语区,主要拍摄以文学故事为主的故事片。瑞士电影资料馆于1948年在洛桑创建。

瑞士是一个小国,新电影起步较晚。国内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1896年日内瓦举办的国家博览会上。1924年, PRAESENS 电影公司在苏黎世成立,发起人是拉扎尔·韦克斯勤(Lazare Wechsler)。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相对和平安静的环境,使电影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1941年,格特弗里德·凯勒(Gottfried Keller)拍摄的电影取得很大的成功。1942年,利奥波德·林特贝格(Leopold Lindtberg) 拍摄的电影《篡改的情书》获得巨大成功,并夺得威尼斯电影节奖。1944~1945年,林特贝格的电影《最后的机会》给瑞士电影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瑞士电影业从此走向世界。

二战后,随着瑞士电影工作者出走,国内电影业开始不景气。1962年9月28日,《电影补助金法》通过,并于1963年开始实施;1970年,联邦政府增加了对电影的投资;1973年开始每年拨付一大笔预算,用来支持电影创作以及电影学院的教学工作。从1969年开始,瑞士电影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景象,先后出现阿朗·塔纳(Alan Tanner)的《夏尔是死是活》,米歇尔·苏特(Michel Souter)的《苹果》《是不是雅姆》《土地测量员》《偷闲》,克洛德·戈雷塔(Claude Goretta)的《疯子》《邀请》,让·路易·鲁瓦(Jean Louis Roy)的《 BLACK OUT 》等好电影。1971年,塔纳又有了新的成功之作《蝶》,以及1973年的《重返非洲》和1974年的《世界的中央》。《世界的中央》一反往日低沉、压抑的传统基调,洋溢着幽默和风趣,向观众充分展示了美丽的瑞士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半个世纪以来,这种风格一直是瑞士电影的主流。

1981年,在夏纳电影节上,瑞士拍摄的《光明的年代》获特别奖。2002年2月12日,克里斯蒂安·弗顿拍摄的《摄影师之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资料片奖,这在瑞士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此外还有不少电影,如《把我带走》、德语推理影片《固执》、法语侦探喜剧片《当心狗》,都在国外电影节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音乐

从历史上看,瑞士音乐受外国音乐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影响首先来自德国,其次来自法国。在20世纪前半叶,瑞士音乐是德国音乐和法国音乐的混合体。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爵士乐在瑞士非常流行,有几支爵士乐队甚至享誉国际。在伯尔尼,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培养年轻音乐家的爵士乐学院。

17世纪以前,瑞士音乐除了传统的民俗音乐外,就是宗教音乐,修道院是宗教音乐的发祥地。直到19世纪,瑞士尚无最具本国代表性的音乐。从19世纪开始,出现了非宗教团体的合唱团。这个时期,瑞士音乐的内容主要是宗教道德说教、表达爱国精神和对瑞士自然风光的赞美。合唱曲主要是三声部曲,"音乐节"基本上是民歌演唱的集会,经常上演新的作品,如康塔塔合唱曲或盛典曲。

1808年,"瑞士音乐爱好者联合会"在卢塞恩成立了第一家"瑞士音乐公司"。从此,各个地区的音乐团体和声乐团体纷纷成立。1835年,第一所"瑞士音乐学院"在日内瓦成立。进入19世纪后,瑞士的现代音乐史上,才真正有了本国的作曲家。1900年,"瑞士音乐家联合会"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瑞士音乐飞速发展,管弦乐队和合唱队纷纷成立,不仅演奏古典曲目,也演奏现代曲目。著名的瑞士军乐团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传统曲目,创作出新的现代曲目。

瑞士音乐界的著名人物有苏黎世人汉斯·格奥尔格·内格利(Hans Georg Nägeli,1773-1836)、奥特马·舍克(Othmar Schoeck,1886-1957)、弗兰克·马丁(Frank Martin,1890-1974)、亚瑟·霍尼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等。

舞蹈

瑞士的舞蹈艺术起步比较晚,最早出现的是哑剧表演形式。1972年,瑞士人安德雷·波萨尔德、贝尔尼·舍奇和佛洛莉亚纳·弗拉塞托创立了瑞士"魔力无极限"艺术团,谱写了哑剧表演艺术的篇章。30年来,"魔力无极限"艺术团应邀在世界五大洲的上千家剧院进行表演。20世纪20-30年代,瑞士开始向其他欧洲国家学习芭蕾舞艺术。1931年,莱蒙湖地区有了芭蕾舞剧团。1934~1938年,由一对南斯拉夫舞蹈家夫妇任苏黎世舞蹈团的负责人。20世纪50年代,瑞士芭蕾舞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现在,瑞士全国有6个市级芭蕾舞剧团,并且成为世界芭蕾舞重要赛事的举办地。

美术

20世纪初,瑞士的许多画家偏爱风景、历史和乡村生活的主题。费迪南·贺德勒(Ferdinand Hodler)被誉为"瑞士现代绘画之父",他用壁画描绘了国家历史事件,体现出强大的新活力,赢得了"欧洲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的声誉。

瑞士的美术融合于欧洲艺术的主流当中,一些画家还发挥了创新的作用。乔瓦尼·贾柯梅蒂(Giovanni Giacometti)与塞冈第尼一道,形成了一种接近法国新印象派的风格。乔瓦尼·贾柯梅蒂的堂兄奥古斯托·贾柯梅蒂(Augusto Giacometti)也是一位画家,他研究色彩并于1910年创作出与前滴色派类似的风景画。库诺·阿米耶(Cuno Amiet)是最早使用纯色彩的画家之一,深受戈甘(Paul Gauguin)的影响,成为野兽派的先驱之一。费利克斯·瓦洛东(Félix Vallotton)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勒内·奥伯鲁赫(René Auberjonois)是一位制图员,他的作品色彩浓重,开创了一种巧妙用色的方法。

将美术与建筑相结合,是瑞士美术的显著特点之一。夏尔﹣爱德华·让纳雷(Charles-Edouard Jeanneret),笔名勒·科尔比西耶(Le Corbusier),既是知名画家,又是一流的建筑师。他与法国画家阿梅代·奥藏方(Amédée Ozenfant)于1918年共同创立了"纯粹派"。雕塑家和建筑师马克斯·比尔(Max Bill),竭力创造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风景名胜

综述

瑞士旅游业是最大的服务出口行业,也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境内拥有圣加仑修道院等9项世界文化遗产圣乔治山等4项世界自然遗产;此外,还有莱茵瀑布、马蹄谷等众多旅游资源。2022年1至11月,瑞士接待过夜游客35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4%,其中本地游客过夜数增长0.3%,外国游客增长99.7%。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市等传统旅游目的地游客明显减少。

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0月,瑞士共拥有9项世界文化遗产。

圣加仑修道院

圣加仑修道院是是欧洲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藏有珍贵的手稿,比如已知最早的羊皮纸上绘制的结构图。其中,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是由院长戈兹伯特在公元843年建立的记录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藏有一千五百卷古籍,人们能看到《箴言》——德意志帝国最古老的辞典,还能看到圣杰拉尔德ˇ、梅斯特·埃克哈特、福柯尔特和辛特姆的杰出作品。另外,圣加仑修道院神学院是9世纪和1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学府之一。1755年-1768年,修道院区以巴洛克风格重建。

伯尔尼老城

伯尔尼始建于12世纪,坐落在阿勒河环绕的山丘上,老城区的建筑可追溯到各个时期,包括15世纪的拱廊和16世纪的喷泉。

阿尔布拉/伯尔尼纳景观中的雷蒂亚铁路

两条历史悠久的铁路线汇聚在一起,经由两个通道穿过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布拉线于1904年开通,全长67千米,含42条隧道和带顶棚的廊道,以及144座高架桥和桥梁。伯尔尼纳线全长61千米,有13条隧道和廊道,52座高架桥和桥梁。铁路与其所经过的景观相协调,构成了技术、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结合。

世界自然遗产

截至2023年10月,瑞士共拥有4项世界自然遗产。

喀尔巴阡山脉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榉林

这是相对未受干扰的复杂温带森林的杰出例子,并展示了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欧洲山毛榉纯林和混合林分的广泛综合生态模式和过程。这些森林拥有宝贵的老树种群和山毛榉和许多其他物种的遗传库,这些物种与这些原始森林栖息地有关并依赖于这些原始森林栖息地

圣乔治山

卢加诺湖旁的圣乔治山呈金字塔形,树木繁茂,被认为是三叠纪海洋生物的最佳化石记录。在这个泻湖中,各种海洋生物蓬勃发展,包括爬行动物、双壳类、菊石、棘皮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由于泻湖靠近陆地,遗迹中还包括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昆虫和植物化石,因此化石来源极其丰富。

阿尔卑斯山少女峰-阿莱奇

少女峰-阿莱奇-比奇峰地区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最严重的地区,拥有欧洲最大的冰川和一系列经典的冰川特征。这里冰重超过11亿吨,是阿尔卑斯山脉最大的冰川地貌。冰川一直从艾格峰、僧侣峰和少女峰的北坡向瓦莱州延伸。水流则通过原始的马萨峡谷(Massa Gorge)流入隆河。而且因为这个地区生长着各种珍稀植物,也是许许多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比如阿莱奇森林,在它附近就是Pro Natura自然保护区。

萨多纳地质结构区

展示了通过大陆碰撞和特征建造山脉的特殊例子。通过构造推力的优良地质剖面,即将较老、较深的岩石带到较年轻、较浅的岩石上的过程。

重要景点

马特宏峰

马特宏峰是瑞士引以为傲的象征。其特殊的三角锥造型陡峭险峻,难以攀登,也是世界上美丽和动人心魄的山峰。马特宏峰冰川天堂就座落在马特宏峰近旁,乘坐空中缆车即可到达。

莱茵瀑布

由于冰河时期的地壳运动,一万五千年前,莱茵河改道并形成了新的河床。于是,莱茵瀑布在水流湍急的足以将坚硬的白垩磨成碎石的河道转弯处形成,瀑布宽约150米,平均每秒流量23米。河道中央的巨石虽然经历了几千年河水冲刷洗礼,依然傲然独立。瀑布离州政府沙夫豪森不远。

马蹄谷(Creux-du-Van)

马蹄谷座落于诺伊堡州与沃州的边界,拥有大量天然岩石景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垂直高度达160米的岩壁围成了一个长达4千米宽余1千米的谷地。羚羊、野生羊、猞猁和许多其他野生动物在这片原始古朴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冷泉(Fontaine Froide)发源于一个排水口中部。泉水温度全年保持在4摄氏度

少女峰 Jungfraujoch - 欧洲屋脊

100多年来,少女峰铁路一直运营着通往欧洲海拔最高火车站(海拔34545米)的火车。这座火车站位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瑞士少女峰-阿莱奇”的中心地带。 齿轨登山火车一年四季从客来雪德(Kleine Scheidegg)出发,沿着陡峭的线路穿过一座隧道驶往少女峰。隧道的起点位于艾格冰河站,总长度为7千米,建于1896年至1912年期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