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号 :1990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的卫星

更新时间:2023-09-12 22:38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AsiaSat-1),也称亚洲一号卫星,是由亚洲卫星通讯有限公司运营的通信卫星,最初名为“Westar VI”,NSSDCA ID:1990-030A。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制造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卫星本体呈圆柱体,直径2.2米,高6.5米,有24个C波段转发器,重约1.25吨,设计运行寿命10年。原为美国的西联星-6号,在1984年2月3日由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射上天但未成功入轨,后由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航天飞机”于11月12日回收。卫星经修整后被亚洲卫星公司购得并重新命名为“亚洲一号”。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于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亚洲一号主要为中国及亚洲各国提供通信服务,于2003年4月退役。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的发射代表了亚洲卫星通信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中国商业发射服务走向国际市场的开始。

历史沿革

西星六号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的前身,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为美国Westem Union通信公司设计制造的西星六号(Westar VI)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1984年2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携带该颗卫星和另一颗印度尼西亚Palapa B2卫星一起进入太空。这两颗卫星在脱离航天飞机后,卫星上的近地点发动机没有按预定计划点火,因而均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失败。随后,位于佛罗里达州菲尔莫尔市的地面跟踪站监测到并计算出了两颗卫星的具体位置,发现卫星状况良好。休斯飞机公司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探讨了回收卫星的可行性,双方一致认为回收方案是可行的。

回收卫星

承保卫星发射的保险商支付了卫星发射失败的保险费之后,拥有了这两颗卫星的所有权。在核算了有关费用后,保险商也认为回收这两颗卫星在经济上是划算的。于是,保险商委托休斯飞机公司和美国宇航局共同完成卫星回收任务。

1984年11月8日,另一架名为"发现号航天飞机"的航天飞机发射进入太空。在11月12日回收了PalapaB2卫星后,航天飞机于11月14日飞行到距离西星六号卫星9米的范围,两名太空人步出机舱,前往卫星,通过引导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将卫星抓回货舱。11月1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返回地面。回收的卫星被空运到休斯飞机公司,由卫星技术专家组做彻底检查。

翻新检修命名

1985年4月,专家组向保险商提交了一份关于翻新检修及重新发射的建议书。1988年2月24日,亚洲卫星有限公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亚洲卫星公司从保险商手中购买了西星六号卫星,并将其重新命名为"亚洲一号卫星",卫星有关设备参数,也根据覆盖亚洲地区的要求做了重新调整和更新。1989年初,亚洲卫星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就"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达成了一致意见,1月23日,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合同签字仪式。

卫星发射

1989年1月23日,与长城电源工业集团公司签订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服务合同。仅用14个月,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就成功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指定轨道。

卫星退役

亚洲一号卫星在服役13年后于2003年2月光荣退役,该卫星最初的设计寿命仅为9至10年。

主要任务

亚洲卫星一号最初是用于电信,但该卫星在1990年5月开始商业服务时用于支持广泛的广播应用。在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亚洲卫星提供了免费卫星亚洲一号卫星的容量可以满足中国中央电视台奥运会的转播需求。这是亚洲卫星向中国市场提供卫星服务的开始。

技术特点

亚洲卫星一号,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制造的HS-376型卫星,该卫星携带24个C波段转发器,每个转发器可容纳2400个电话呼叫或一个彩色电视频道。HS-376系列卫星使用两个伸缩式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和一个折叠式天线,发射时结构紧凑。一旦卫星进入赤道上空22,300英里(约:35888千米)的同步轨道,天线就会竖立起来,散逸层太阳能电池板也会伸展开来,从而使航天器的高度和功率输出增加一倍以上。

亚洲卫星一号宽7.2英尺。收起时高9英尺,竖起6英尺宽的天线并展开船尾太阳能电池板后,高21.6英尺。每个卫星重1280磅,K-7太阳能电池在开始使用时可产生935瓦特的功率,两个镍镉电池可在日食期间提供全部电力。

发射和接收波束由带有两个极化选择表面的共用孔径栅格天线产生。前表面对水平极化波束敏感,后表面对垂直极化波束敏感。两个极化使用不同的微波馈电网络。卫星在C波段工作,接收频率为5.925千兆赫至6.425千兆赫,发射频率为3.7千兆赫至4.2千兆赫。

卫星以每分钟 50 转的速度旋转稳定。通信天线和电子设备相对于地球都是非对称的,指向精度优于 0.05 度。在同步轨道上,卫星的速度使其保持在相对于地球的固定位置,从而确保了通信服务的连续性。

性能参数

以上参考:

发射记录

1990年2月12日,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从洛杉矶由包机空运到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4月7日,分别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北京出发的两架专机直飞西昌市,来自中国各个部门的领导和用户代表以日本、南韩、泰国巴基斯坦、蒙古、缅甸等多个国家的卫星用户代表、保险公司、设备商及媒体代表等几百人聚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同观摩及见证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的历史时刻。 由于气象原因,当晚的两个窗口均未能满足发射条件。就在第三个发射窗口,也是当晚最后一个发射窗口出现后,天气放晴,指挥大厅里传出了倒计时的声音,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东经165.5度、南纬3.2度上空,卫星被送入了同步转移轨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价值影响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是香港公司开展的影响最深远的电信项目之一。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的发射代表了亚洲卫星通信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中国商业发射服务走向国际市场的开始。为亚洲国家提供了有效且低成本的通信服务,偏远社区首次轻松可靠地与国家和国际通信系统连接。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亚洲的广播视野,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此后进军区域卫星电视业务,成立了星空卫视,并创建了一系列电视频道。在亚洲一号卫星上播出。1991年,星空卫视推出了包括卫视中文台、卫视Prime、卫视体育频道在内的多个新的泛地区频道,开启了亚洲电视广播的新纪元。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在中国航天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利用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第一颗国际卫星。发射的巨大成功,使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发射市场,这是中国卫星发射服务进入国际卫星通信舞台的重要一步,开启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事业国际合作的新时代。之后,中国航天的商业发射次数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星、亚洲卫星二号等纷纷由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卫星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同多个国家签订整星出口订单。

此外,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提供的卫星容量,为支持中国经济改革的腾飞提供了电信广播业务所需的卫星容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实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