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更新时间:2023-05-11 15:06

交通管理(Traffic 管理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120407T,属于公共管理类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交通管理专业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交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航运管理方向的可以从事航运管理、港口管理、运输管理、指挥调度、船舶管理、货运代理、物流运输等工作;飞行运行管理方向的可以到航空公司运行控制部门、公务机公司船务管理部门、中国民用航空局安全监管部门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工作。

专业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管理人才需求增加。20世纪80年代,西南交通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学校开始设立交通管理专业。2012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将原专业代码为110313S的航运管理专业变更为交通管理专业,专业代码为120407T,为公共管理类的特设专业,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版本中,交通管理专业的学科门类和学科代码与2012版一致,未做变更。截止到2024年5月,中原地区共有13所高校开设了交通管理专业。

培养标准

学制学位

学制:4年,可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交通管理专业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知识要求

交通管理专业的知识要求包括:按国家规定执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类知识、专业基础类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交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中国交通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国际交通管理的一般运作规律,具备相关交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交通管理的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交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交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发展方向

深造

交通管理专业学生在考研方向发展,可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国际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就业

交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航运管理方向的可以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等管理部门、港航企业、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公司、航运金融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航运管理、港口管理、运输管理、指挥调度、船舶管理、货运代理、物流运输等工作。飞行运行管理方向的可以到航空公司运行控制部门、公务机公司船务管理部门、中国民用航空局安全监管部门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工作。陆路交通管理方向的主要在交通行政管理机构、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企业以及涉外运输服务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规模与结构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交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当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有学术造诣较高的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必须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8人,且每位专任教师不得承担3门(含3门)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教学。有能够满足基本教学要求、高中低职称比例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要求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学历结构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上,高级职称者所占比例不低于30%,学缘结构要求专任教师中最后学历非本校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30%。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交通管理专业的青年教师和海外归国教师一般应到公共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时间每次不少于6个月。各专业教师应开阔学术视野,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各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未在国外获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交流,时间不少于1年。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端正,在职称评审、荣誉获取等事项中,实行师德-票否决制;教师应具备过硬的教学本领,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改革积极、教学组织过程严密、教学行为规范;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并将先进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可以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选聘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兼职或挂职任教,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交通管理专业应建立专业实验室和相关实验教学平台,配备有关实验器材。应设有适应教学任务要求的实验设备,可以依据自身专业具体情况有所侧重。设计宜于学生开展的社会调研项目,激发学生学习与科研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与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合作,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场所。实习基地应当能够提供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内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为每位专任教师提供必要的办公空间,原则上不小于6平方米。

信息资源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平台,提供交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应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配备一定数量的相关图书和一定数量的中外专业期刊,生均专业图书量不少于100册,并要适时更新;应提供主要的公共管理类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应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经费

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经费投入应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2000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和物价的上涨而稳步增长。

开设院校

专业排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